但曼恩提到,隨著供款增加,資産價格下滑,全球信貸收緊,可能影響消費和就業,進而導致今年剩余月份的旅遊偏好和消費習慣改變。
曼恩說,由于中國有關當局優先重啓國內航班,導致國際定期航班恢複得比較慢。中國出境旅客量的複蘇很大程度取決于哪些航點的定期航班更快複航,以及可供預訂的座位數量。
報告將“體驗”定義爲旅客在餐館、娛樂休閑活動、賭場、夜店和酒吧等的花費。“物品”則指衣服、運動用品、化妝品、鞋子、電器和玩具等。
報告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訪新加坡的旅客中,花在體驗的金額同比2019年高了約51.4%,2月高了約62.4%,3月高了約60.7%;至于購買物品的花費,1月花費同比2019年增加了約3.6%,2月增加了約5.6%,3月增加了約10.6%。
研究所在文告中指出,截至今年3月,全球花在體驗的金額比疫前高出了約65%,花在物品的開銷增幅約12%。
萬事達卡經濟研究所亞太、中東和非洲首席經濟師曼恩(David Mann)回複《聯合早報》詢問時說,疫情期間,零售業者包括奢侈品業者的全球表現都不錯,中國情況也如此。這或許是因爲旅客無法到巴黎或米蘭等地購物,轉而在本地消費。但這個趨勢正在改變。
萬事達卡經濟研究所星期五(5月26日)發布了2023年旅遊業趨勢報告。
受經濟環境影響 未來旅遊與消費習慣或改變
今年1月至3月間,亞太地區引領全球的商業旅遊和娛樂相關消費的複蘇,超越了北美和歐洲。
“來自體驗的旅遊收益更快複蘇,是因爲這正是人們在疫情期間無法做的事,沒有辦法出國親自享受體驗……餐飲是受益于跨境體驗消費的一大領域。”
根據新加坡旅遊局的數據,今年4月的入境旅客達113萬人次,比3月的102萬人次增長約11%。印度尼西亞旅客最多,達22萬零70人次,其次是馬來西亞和印度,分別爲9萬8190和9萬7030人次。
報告數據顯示,今年3月,中國旅客到訪新加坡時,花在物品、體驗和奢侈品的金額分別是2019年同期的114.9%、150%和222%。
問及中國旅客何時會顯著重返,曼恩認爲,複蘇會是漸進式,甚至會持續到2024年。中國旅客會前去旅遊和消費的地點包括日本、香港、澳大利亞、新加坡、泰國和亞細安其他國家。
全球“體驗”花費比疫前高65% 物品開銷增12%
另外,商業旅遊過去幾年因遠程辦公和宏觀經濟不明朗,複蘇步伐一直落在休閑旅遊之後。不過,商業航班預訂的複蘇步伐如今和休閑旅遊一致。今年的商業航班預訂比去年多了約42%。
延伸閱讀 報告:香港居亞太區旅客熱門目的地第三位 五一假期中國遊客愛到東南亞旅遊
隨著中國今年初重開邊境,入境我國的中國旅客也穩健增加,4月達約9萬零720人次,比3月的6萬零890人次高了約49%。不過,今年4月來自中國的入境旅客仍只有2019年同期的30%。
與其購買商品,旅客如今出國時更傾向花錢享受一個體驗。今年首三個月到訪我國的旅客,每月花在體驗的金額比2019年冠病疫情前高約五六成,同期花在物品的費用增幅只介于4%至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