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雖然沒有正式的綜合政策框架,但貨幣、財政和宏觀金融政策之間有明顯的一致性,這有助在各危機中確保物價和金融穩定。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孟文能星期五(5月26日)在第10屆亞洲貨幣政策論壇(Asian Monetary Policy Forum)上講話時指出這點。他說:“各決策機構就經濟狀況進行密切磋商,共同持審慎態度有助實現政策連貫,即便不通過正式政策協調。”
延伸閱讀 金管局:全球金融體系脆弱性 或進一步打擊消費和投資信心我國4月核心通脹率5%高于預期
他以新加坡經驗爲例,金管局負責制定貨幣政策,管理彙率確保中期價格穩定。外彙幹預是爲了支持貨幣政策的目標,出于穩定物價,而不是出于任何宏觀金融目的。雖然新加坡沒有明確的通脹目標,但過去30年核心通脹相對穩定且平均低于2%,凸顯金管局的政策可靠。
孟文能指出,要確保物價和金融穩定,需要綜合政策框架,結合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宏觀金融政策。而宏觀金融政策涵蓋外彙幹預、資本流動管理,以及宏觀審慎措施。
與此同時,金管局、財政部和國家發展部相互協調宏觀金融政策,主要包括旨在促進可持續房地産市場的宏觀審慎措施,工具包括貸款與估值比率(LTV)、貸款價值限額、償債限額、買賣雙方的印花稅,以及土地供應調整。
孟文能說,財政政策扮演重要角色,既能穩定物價又能促進金融穩定,尤其是確保公共債務的可持續。
在闡釋綜合政策框架的重要性時,孟文能主張貨幣政策應專注實現價格穩定之外,也要考慮對金融穩定的沖擊。例如若爲使通脹率升至2%的目標而長期保持高度擴張的貨幣政策,可能導致金融體系更加脆弱。
孟文能說,財政部則制定財政政策,促進宏觀經濟穩定、經濟持續增長和社會公平,同時維持收支平衡。我國憲法禁止將公共債務用于政府支出,除非用在類型有限的長期基礎設施項目。
以征稅爲例,對購房征收交易稅可以補充宏觀審慎措施來應對資産價格上揚,同時爲最弱勢群體帶來針對性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