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國家地理控,專注于探索極致世界壯觀。
距今6500萬年*以來,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持續碰撞,地球內部的洪荒之力讓大地不斷擡升,青藏高原隆起。
在青藏高原誕生的同時,碰撞的威力逐漸向外圍傳導。
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示意圖,星球研究所有修訂 | 圖片來源@Christopher Scotese
其北部、東部等已經有了一定海拔高度的地方,如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以及天山等地皆受到影響,高度進一步擡升。再往東的區域則受此影響較小,保持了較低的海拔。
至此,自西向東呈階梯狀逐級下降的中國地理格局基本定形。
中國地形三級階梯 | 制圖@陳思琦/星球研究所
于是,位于第一、第二級階梯邊緣的山脈也就成爲劃分三級階梯的標志。那麽這兩條分界線到底是什麽?它們如何劃分中國?又有何獨特?
讓我們從青藏高原出發,去審視一番。
1
高原雪山與文明秘境
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全球包括珠穆朗瑪峰在內的全部14座8000米級山峰,絕大多數的7000米級山峰,以及數不盡的5000-6000米級山峰,統統聳立于高原之上。
青藏高原總面積超過300萬平方千米,其中絕大部分位于中國境內,面積達250萬平方千米,占到中國陸地面積的1/4,是中國的第一級階梯。
航拍青藏高原,四周高山聳立,雲霧缭繞 | 攝影師@哈蘇max
在青藏高原南部,橫跨中國、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的喜馬拉雅山脈,自西北向東南綿延2300多千米,構成了高原南界。
而位于北部及東部的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不僅是高原的北界,它們還和橫斷山一起,組成了中國第一、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它們個個威武雄壯、聲名赫赫。
第一、二級階梯分界線示意 | 制圖@陳思琦/星球研究所
其中昆侖山跨度最大,從遙遠西部一直延伸到甘肅、青海的交界之地,與秦嶺相接,東西長度超過2500千米,比北京到深圳的距離還要長。
祁連山雖然長度僅有800千米,但一句“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則讓其名字流傳千年。
連綿的祁連山,請橫屏觀看 | 攝影師@馬鴻炜
而位于高原東南部的橫斷山,雖得名時間最短,僅僅也才百年。不過,因爲九寨溝、稻城亞丁、三江並流等景觀的存在,而迅速聞名于世。
對于這些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高大山脈而言,最值得一提的,還是山頂上發育出的衆多冰川。
昆侖山面積廣大,地勢高聳,冰川格外發育,至今仍有3000平方千米的冰川覆蓋。它們侵蝕山體,所過之處“面貌猙獰”。
長度相對較短的祁連山上,也懸挂著3000多條冰川。它們在山間蜿蜒曲折,宛若銀色巨龍。
遠處是尖削嶙峋的祁連山 | 攝影師@李春
哪怕是緯度較低,氣溫相對較高的橫斷山,冰川數量仍多達1900多條,總面積超過1300平方千米,約等于200個西湖。
傾瀉而下的海螺溝冰川 | 攝影師@姜曦
隨著海拔降低,氣溫升高,汩汩而下的冰雪融水彙聚,助力源遠流長的大河。
其中有昆侖山冰雪融水彙入的和田河,在洪水季節甚至能貫穿塔克拉瑪幹沙漠,爲沿途農業提供灌溉。
在和田河流經區域所種的和田葡萄,以皮薄肉嫩、汁多味甜著名 | 攝影師@尚昌平
那些融水較小的河流,如克裏雅河、尼雅河等,則在荒野中點綴出河谷和綠洲,成爲胡楊、梭梭、水草的天地。
庫木庫裏沙漠上的綠洲 | 攝影師@李學亮
充沛的水源,繁茂的草地,讓無人的荒野變成了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驢等野生動物的天堂。
庫木庫裏沙漠上成群的野牦牛 | 攝影師@姜鴻
祁連山上的冰雪融水則滋養著山腳下的草地和森林,哺育著500多萬人口,上百萬頭牲畜和十幾萬頃耕地。
河西走廊上的嘉峪關 | 攝影師@李文博
在這片寶地上,霍去病曾掃除匈奴、玄奘曾西去天竺,拔地而起的敦煌、酒泉、張掖等曆史古城仍舊熠熠生輝。
敦煌莫高窟 | 攝影師@王警
這些鑲嵌在昆侖山-祁連山北麓的綠洲,終于讓古人得以來往于沙漠之間。一條溝通東西方文明的重要通道——絲綢之路也就此接連而成。
絲綢之路如同被綠洲串起來的一條路,著名的“西域36國”即分布于此,下圖中僅標注了其中一部分,請橫屏觀看 | 制圖@王朝陽&陳睿婷/星球研究所
別樣的環境塑造了荒漠河谷的獨特風貌。相比之下,位于高原東南部的橫斷山,則是另外一番風情。
因爲同時受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影響,橫斷山區降水充沛。
冰雪融水、雨水、地下水大量彙聚,最終六條大江,包括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紛紛在橫斷山中並流奔騰。
大江日夜不息地切割山體,最終形成陡峭峽谷,落差高達3500多米,著實令人驚歎。
下圖是怒江大峽谷 | 攝影師@劉珠明
險峻的環境成爲交通的阻礙,卻也保留了這裏相對原始的生態,呈現出豐富的垂直自然帶。
從山地森林到高山草甸、從高山草甸到高寒流石灘,從高寒流石灘到永久凍土,可謂應有盡有、豐富多彩。
橫斷山脈岷山地區垂直自然帶,參考肖燚等人《岷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與自然保護區規劃》 | 制圖@陳睿婷/星球研究所
多樣的環境爲野生動物提供了舒適的棲息地,大熊貓、金絲猴、白唇鹿、牛羚、野象、小熊貓等珍稀動物在山地間穿梭,無憂無慮。
小熊貓 | 攝影師@李雪松
新的物種也不斷被發現,如天行長臂猿。
2017年中國科學家確認橫斷山脈再次發現新物種天行長臂猿,它是中國科學家命名的唯一一種類人猿,國內的種群數量不足200只 | 攝影師@謝建國
如此奇特的秘境,讓聚居在此的少數民族,如納西族、白族、布朗族、拉祜族等,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爲中國的人文風情增色添彩。
納西婚嫁 | 攝影師@和照
繼續向東走去,逐漸變緩的地勢、較爲溫和的氣候更加適宜居住,人口漸漸密集,這便是中國的第二、三級階梯。
那麽這裏的分界線,又將呈現怎樣的面貌?
2
森林沃野與煙火人間
青藏高原以東的第二級階梯,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間,山地、高原、盆地相間,是中國地貌最豐富的一級階梯。
這裏除了西北地區外,中部及南部地區的人口相當稠密,古都西安和天府之國成都便位于這一區域。
而最東側的第三級階梯,平均海拔不足500米,是我國主要的平原所在區。平緩的地勢讓大江大河中攜帶的泥沙在這裏沉積,造就了肥沃的土地,也成爲了今天中國最繁華的地區。
所以,位于第二級階梯最東側的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不僅是第二、第三級階梯的分界線,也成爲了煙火人間中的一道風景線。
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 | 制圖@陳思琦/星球研究所
從中國最北端開始,大興安嶺開始向南延伸。
俯瞰大興安嶺 | 攝影師@邱會甯
這條長1400千米的山脈,也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農耕區與遊牧區的分界。
在大興安嶺西麓附近,是一望無際的內蒙古草原。草原上有藍天白雲,也有駿馬群羊。上千年來,遊牧民族在原野上揮鞭馳騁,騰起滾滾煙塵。
在內蒙古輝騰錫勒草原上奔馳的漢子 | 攝影師@盧文
而在大興安嶺東部,則是黑龍江、松花江、嫩江、遼河縱橫交錯。它們沖積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等,成爲中國最大的糧食基地。
沃野千裏的松嫩平原 | 攝影師@邱會甯
哈爾濱、沈陽等城市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矗立,華燈璀璨、車水馬龍。
哈爾濱南崗下班高峰 | 攝影師@溫津坤
比起大興安嶺的溫潤秀美,山崖陡峭的太行山絕壁林立。這裏險峻密閉的環境成爲了東西交通的阻礙。
太行山南部因山勢險峻,難以修建盤山公路,山裏的人們爲了走出去,修建了挂壁公路。在公路上俯瞰山下,讓人魂飛魄散 | 攝影師@崔永江
阻斷了交通的太行山,還阻隔出兩個世界。
一邊是被江河滋養的沖積平原。
山東省東營市的黃河入海口 | 攝影師@董保華
一邊是被雨水侵蝕的千溝萬壑。
黃土高原上的千溝萬壑 | 攝影師@趙靖影
由此向南,處于長江上遊的巫山更爲險峻。這裏峰巒疊嶂,溪溝縱橫,山體高出江面1000-1500米,而最窄處卻不足百米。
峰巒疊嶂的巫山 | 攝影師@李心寬
穿過四川盆地奔騰而來的長江,在山谷中激蕩,正所謂“洪水猛獸”,自古以來就是至險之地。
巫峽兩岸,群峰如屏,船行峽中,宛如一條迂回曲折的畫廊 | 攝影師@李心寬
溯流而上,可以輾轉到達“水旱從人,不知饑馑”的“天府之國”。
燈火璀璨的成都安順廊橋 | 攝影師@唐茂
順流而下,可以徜徉于港口林立,四通八達的臨海都市。
洋山港上密密麻麻的貨物 | 攝影師@趙高翔
比起江河奔騰的巫山,雪峰山似乎氣勢稍弱,但作爲分割雲貴高原與東南丘陵的界線,沿途景觀也獨有特色。
它全長約350千米,山上溝谷連綿,林豐竹茂,一副山青林幽的秀美風光。
在桃花江景區的雪峰山,山上一片竹海 | 攝影師@朱立
在其西側,是崎岖不平的喀斯特高原,地下暗河與溶洞交錯,地上石峰林立。
貴州興義的萬峰林 | 攝影師@陳喆
東部的東南丘陵則由山嶺、谷地、盆地鑲嵌分布,一眼望去郁郁蔥蔥。
九華山腳下的翠綠山嶺 | 攝影師@朱正
至此,中國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已經全部走完。
3
跨過三級階梯
這已經不僅僅是山脈組成的兩條分界線,而是兩條超級景觀帶。沿著這兩條界線出發,會看見一個更加壯美的中國。
新疆那拉提草原
他們從青海省出發,穿過荒蕪寒冷的凍土,跨過大江奔流的峽谷,去往湖南。也在沙石飛揚的黃土高原上馳騁,越過太行山的絕壁林立,來到北京。
淌過大河、壓過雪地,經曆了無數複雜險峻的路程,終于在中國版圖上走出了一個大大的“心”字。
“你在我心中”尋訪活動路線 | 制圖@陳思琦&陳睿婷/星球研究所
車隊在新疆阿圖什的荒野上奔馳
穿越獨庫公路
這場跨越三級階梯的活動,旨在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因爲“祖國的大好河山總是讓人向往,壯美的風景值得我們用鏡頭去記錄。”
從高冷的雪山到炎熱的沙漠,從寂寥的荒野到茫茫的林海,這些專屬于界線地帶的美麗,也是專屬于中國的美麗。
而這份美麗,得益于6500萬年前*的大碰撞,也是大自然洪荒之力的偉大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