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空間大、缺人,出海新加坡的真相。
圓桌派。
新加坡在疫情期間餐飲占GDP的總量,2019年大概是68個億。2022年最新的數據已經到了60個億,餐飲數量全部都在增長。無論是食閣還是餐飲門店、超市還是中央廚房,特別是中央廚房的增長是增長比例比較大的。
其實大家的業務都恢複到2019年之前的狀態或者更好,站在營業額的角度是更好的。但是走訪幾天下來也聽到一些老板說過:其實利潤是更差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工翻倍好多,人力成本在新加坡是30-35%。
第二個原因,房子的出租成本增加好多,其他的通脹食物成本之類的東西其實還是可控的,因爲價錢也可以賣高一點,其他都很友好。
其實都很歡迎大家來新加坡,中國跟新加坡的餐飲經曆了三年疫情的洗牌之後,有些地方或者叫相通的,消費肯定會迎來一個短暫的報複式的增長。
就什麽樣的中餐到這邊來?比如是不是精制的高端的餐飲能夠提供一些高端聚會跟宴請的業態會成爲一個新的增量市場。在昨天在商場看到看到所見之處幾乎全是這種,可以帶走。
政府又不不鼓勵在家做飯,都鼓勵去社會上消費、去食閣,去想辦中心而且效率我覺得是解決所謂人力成本的上升,一切成本上升,對抗對沖,最有效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