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新建 華略智庫創始合夥人
來源:上海華略智庫(ID:HUALUETT)
新加坡雖國土面積狹小,但它不僅是世界上有名的旅遊城市,還是GDP排名全球第二、亞洲第一的發達國家。近年來,“去新加坡”成爲中國創投圈的熱議話題。本文作者實地走訪了當地科創機構和金融機構,他指出兼具東方文化傳統、西方溝通優勢的新加坡,走出了一條兼容並濟的獨特發展模式,而其科創與金融領域的高質量發展是吸引中國創投的一重大因素。
全文3421字,閱讀約9分鍾
因爲工作需要,2023年6月我去了趟新加坡,這也是疫情後我第一次出國。
去之前,我了解到,2023年以來,已經有若幹中國地方政府的招商隊伍來到這個國家招商,網上能查到的就有上海的靜安和徐彙,重慶,天津,廣東的佛山、珠海橫琴,福建的泉州德化,海南的海口,山東的煙台、菏澤……這在前幾年是從來沒有過的。
這一方面顯示了新一屆中國中央政府對外開放、擁抱世界、積極吸引外資的決心和行動力;另一方面,也說明疫情後的中國經濟正在加快複蘇。中央鼓勵地方政府走出國門,更好地和世界交流,更直接高效吸引外資來華。姑且不論招商效果如果,至少說明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會越來越大。
新加坡因其華人爲主、承東融西的特點,成爲中國地方政府走出國門後最喜歡開展招商推介的國家之一。這恐怕是當年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先生于艱難之中建國時從未想到過的。
1965年,受到馬來西亞排擠的新加坡,被迫走上了獨立建國的道路。彼時的新加坡,多元文化沖突、多民族相互排擠、國土面積狹小、缺乏經濟基礎、需求自給性差,方向未明、前途未知。
在李光耀先生極具戰略性的眼光引領下,新加坡敏銳把握住了東西方遠洋貿易大發展的機遇,充分依托地處馬六甲海峽咽喉的獨特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與國際貿易相關的業務,提高貿易中轉效率、降低稅負、吸引和培養相關人才,推動國際貿易快速發展,並帶動與貿易相關的金融、航運、法律、會計等服務業隨之蓬勃發展。
得益于建國之初確立的英語爲第一官方語言策略,以及英國在新加坡長時間的殖民曆史,新加坡在和西方特別是歐美國家溝通方面具備明顯優勢,也使得它相比其他亞洲國家更容易融入西方社會。
就這樣,兼具東方文化傳統、西方溝通優勢的新加坡,成爲東方文化融入世界的前沿,和西方國家進入亞洲的落址首選,走出了一條兼容並濟的獨特發展模式。
經過建國以來近半個世紀的勵精圖治,面積僅爲上海浦東新區60%的新加坡,成功跻身發達國家行列,2022年人均GDP達到97057美元,排名全球第二、亞洲第一。每年來新加坡的遊客人數達到1400萬人次。
這裏也是中國遊客最喜歡來旅遊的地方之一。金沙酒店、聖淘沙環球影城、魚尾獅、牛車水、烏節路,是很多中國人來到新加坡打卡之地。
在新加坡,短短幾天內,我先後拜訪了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企業發展局、A*STAR科技研發服務平台、新加坡創新中心、新加坡管理大學、共和理工學院等,並和有關負責人進行了深入交流,達成若幹合作意向。
新加坡對科技創新非常重視。
去共和理工學院時,恰逢這裏舉辦農業科技領域的展示推介會,各類農業科技企業展示了農業科技領域的最新成果。新加坡在農業科技方面投入了很大精力財力。和學校負責人交流時,他提到一個理念,就是新加坡要把糧食和蔬菜供應掌握在自己手裏。這個觀點“很中國”。
在全世界脫鈎斷鏈的大背景下,食品、水源對外依賴程度較高的新加坡,不安全不穩定感明顯。
一個最近的案例,2022年6月,近鄰馬來西亞宣布對新加坡實行雞肉、雞蛋斷供,導致雞肉、雞蛋高度依賴馬來西亞供應的新加坡人一下子陷入“無雞可吃、無蛋可買”的境地。
“一雞難求”的新加坡政府痛定思痛,一方面積極開辟新的貨源,比如在泰國建立大規模養雞場,另一方面大力發展農業科技,著力增強食物自給率,在吃的方面不再輕易被別國“卡脖子”。
比如,這次展示會上的一家科技企業,成功研發出口感不遜色肉類的植物肉。我在逛新加坡植物園時,在一家園內餐飲店親自品嘗了它,確實很有肉感。
這家企業,也說不定會成長爲一家食品領域的科技巨頭,who knows。
在新加坡管理大學SMU,走在社區式的開放式大學院區,感覺真正實現了校區、社區、園區的融合。校區周邊聚集了大量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和投資機構。
SMU的Connexion,是類似于中國高校創新創業中心的機構。新加坡每年舉辦李光耀全球創新創業比賽(Lee Kuan Yew Global 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這項比賽以新加坡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創業創新的精神爲啓發而命名,是全球最負盛名、亞洲區域規模最大的大學創業賽事之一。
今年的比賽將于9月份舉辦,全球參與的高校超過650家,參賽項目超過850個。另外,SMU還每年舉辦創業投資大會,吸引全球頂級風投機構參加。通過這些比賽,SMU的創新創業文化極其濃郁。
Connexion的負責人告訴我,通過舉辦這樣的活動,最重要的是,爲SMU的年輕學生們構建了可以接觸到的高端人脈資源,這些將對他們未來的職業生涯産生極大的幫助。
未來的競爭,很大程度上看你有多少人脈資源。
對這個觀點,我深爲贊同。畢竟,起步時有高人指路,會少走很多彎路,也會大幅度提高創業成功率。否則,爲何巴菲特的午餐,可以拍賣出這麽高的價格。
A*STAR,是隸屬于新加坡科技局的科技研發服務中心,也可以看做是一個共享科技研發服務平台。和國內的共享科技研發平台不同的是,A*STAR有規範的組織和大量的科技人員,擁有大量先進的科技儀器設備,可以承接各類科技公司的科技研發、測試等委托需求。在這裏,看到了很多在中國可能買不到的西方先進科研設備。(因過于先進,不讓拍照)
通過會員制收費和付費性質的委托研發服務,A*STAR已經實現良性運行,除了少量的政府補貼,大部分收益來自市場化。很多跨國公司都是其會員,每年向A*STAR繳納會員費。
在這方面,中國的共享科技研發服務,還處在探索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SG INNOVATE,類似中國的創新創業活動中心,每年舉辦100-200場科技創新領域的交流活動,包括各領域的前沿科技、商業模式創新等,參與交流的人員來自企業、高校、金融機構、社會人士、甚至藝術家等。
機構的負責人是個祖籍香港的小夥子Jerry,他詳細介紹了SG INNOVATE的運作理念和模式。這是家新加坡政府全額支持的機構,但運作方式卻是市場化的,Jerry的任務是盡可能多地組織跨界的創新交流活動,並且盡可能吸引各方面的人參加,而且是免費的。
事實上,SG INNOVATE不僅組織大量創新創業活動,還積極投資早期項目。過去幾年,東南亞地區的10只獨角獸企業,新加坡就占了4家。這兩年新加坡在量子計算領域冒頭的6家新興企業,SG INNOVATE就投資了4家,並且是作爲種子資金,由此可見這家機構的投資眼光之精准。
除了科技領域的交流合作,此行我還拜訪了大華銀行、大華證券、瑞信,以及一家家族辦公室等金融機構。受硅谷銀行破産、瑞信銀行被收購等歐美銀行風險沖擊,去年以來不少華人資金從歐美回流亞洲,進入新加坡、香港。加之新加坡特有的區位優勢和透明、規範、低稅率的金融環境,使其迅速成爲亞洲高淨值客戶的優選地。
以家族辦公室爲例,2018年,新加坡只有50家左右的家族辦公室;而到了2021年底,這一數字增長到700家,短短4年翻了14倍。另外還有大批家辦在排隊申請牌照。
我此次所拜訪的一家多元家辦,近兩年業務量暴漲。多元家辦不僅幫助客戶理財、實現財富安全傳承、保值增值的主責,還爲客戶解決子女在新加坡上學、購房、獲取綠卡、甚至照顧老人等一站式、保姆式服務。
新加坡重視創新創業,但由于國內市場狹小、應用場景有限,所以大量創新型企業、項目以瞄准東南亞和中國市場爲主。SG INNOVATE負責人告訴我,新加坡正努力打造成爲東南亞甚至是整個亞洲的創新港。他用了“港”這個字,而不是“中心”,也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新加坡對自由港的深刻認同。
對中國而言,新加坡也是優質的外資項目來源地之一。在中新自貿協定的推動下,淡馬錫、來福士、凱德、新加坡能源集團等新加坡龍頭企業,以及大量創新型企業都積極投資中國。
同時,新加坡也每年從歐美吸引大量先進技術、創新項目落地,在新加坡成長,這些項目也瞄准中國、東南亞等亞洲市場,期待在蓬勃的新興市場中快速成長。
拜訪活動的最後一天,我登上新加坡的Fort Canning Park(福康甯公園),站在公園最高點遠眺,遠洋貨輪來回穿梭,金沙酒店雄踞天際,金融區高樓鱗次栉比。
200年前,現代新加坡奠基人斯坦福德·萊佛士(Stamford Raffles)爵士在新加坡河口登陸後,便看上這座可以俯視新加坡河口的小山,在山頂修建了總督府,便于居高臨下俯瞰新加坡港。
過去,依托承東融西的獨特定位,新加坡先後確立其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而今,伴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積極進取的新加坡人又在推動這個國家邁向亞洲甚至全球的科技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