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最近一段時間美國不僅單獨要對中國“去風險化”行動,還加快推動其他國家如此做,目的已經沒有任何遮掩了。在“全球科技日”論壇召開之際,拜登政府官員和議員們正拉幫結派,在全球範圍內拉攏盟友在科技領域遏制中國。美方的主要路線是利用他們的“全球根基”加快對華敵對網絡關系的形成,包括跟隨美國政策的歐盟委員會、G7團體、AUKUS、“四方安全會議”等組織多管齊下,說服這些國家在貿易問題上“遠離中國”。但從總體來看美方這條路線推行並不順暢,也受到了盟友國家的質疑。
消息提到,6月初的一次會議上,來自法國、德國、意大利和荷蘭的外交官對馮德萊恩辦公室主任“特別敵視中國”的講話表示擔憂。一些成員國代表警告稱,歐盟不能一直效仿美國對中國的態度。他們的主張很簡單:美國有美國的利益基礎,歐洲有歐洲的利益基礎,在對華問題上歐盟應該從自己的利益出發絕非盲目跟隨美方。所以在一衆國家的反對下,歐盟所謂的“去風險化”推行並不順利。
據Politico歐洲版15日報道,來自歐盟、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與會高級官員均表示,他們不願加入美國的陣營對抗,在科技領域遏制圍堵中國。新加坡網絡安全局首席執行官許智賢當天表示,所謂的對華“去風險”政策令人不安,現在如果過分降低所謂的風險,會影響到雙邊關系。馬來西亞通訊與數字部部長法米也贊成新加坡管院的說法。他稱對于馬來西亞,中國是一個重要的貿易夥伴。而馬來西亞是一個中立國,堅持自由政策很重要。
有分析則認爲,這是東盟國家罕見以“最明確的信號”反對美國對中國施加的政治意見,相比歐洲來說措辭要嚴厲的多。例如新加坡目前是東南亞和中國聯系最深的經濟體之一,總理李顯龍多次提及邀請中國加入CPTPP體系,共同促進發展。現在美國突然出來要他們和中國“遠離”,這是任何一個政府都無法接受的。而且馬來西亞非常依賴中國上遊工業鏈,此前也討論“去美元化”在亞洲推廣進行本幣結算交易,都是想要促進和中國良好發展的前景,自然很難認同美國的說法。
值得一提的還有,不僅是東南亞國家,歐盟官員也認爲中歐合作至關重要。歐盟委員會通信網絡、內容與技術總司高級官員露西拉當天指出,歐盟將繼續與中方合作,無論是否有“部分人”要繼續渲染對抗。對此有評論稱:“世界面臨的真正風險正是一小撮人爲了自己的利益和所謂的霸主地位,無休止挑釁、打壓和制裁其他國家。美方現在只有肆意幹涉別國內政,制造地區動蕩混亂的方式才能實現他們的‘存在感’,一旦和平發展那麽這個國家的話語權將一直減少,這是不容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