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消息,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在日本東京參加一場國際會議時表示,如果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之下“去風險化”玩過火了,全球經濟最終將變得更加分散化和脫鈎化。
黃循財在日本出席國際會議之際,正值G7廣島峰會落幕。
本屆G7峰會,西方國家把對華“去風險化”寫入了聯合聲明。
黃循財的表態,顯然就是針對G7的聯合聲明。
他指出了當前的國際形勢——地緣政治局勢緊張。
在這樣的國際形勢之下,搞“去風險化”,存在巨大的風險。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
西方沒有分寸
在去年,西方國家最常提到的是“脫鈎”,而在中歐進行了一波密集的外交活動之後。
歐洲不再提脫鈎,美國也開始表示不尋求對華脫鈎。
取而代之的,就是“去風險化”,也就是所謂的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對比這個用詞,“去風險化”比“脫鈎”要顯得溫和一些,但本質上,區別並不大。
因爲西方沒有分寸。
說著“去風險化”,但可能實際操作起來的時候,跟脫鈎沒什麽區別。
而且由于說法相對溫和,實施的時候,也可能會更加沒有顧忌,反而容易出現黃循財說的情況——玩過火。
此外,西方改變說法的原因,和西方商界的反對也有一定的關系。
爲了安撫自家的企業,主動降低了調門。
但不能排除西方會打著“去風險化”的旗號,行“脫鈎斷鏈”之實。
(中歐美旗幟)
“去風險化”和“脫鈎”都不現實
黃循財在評論“去風險化”時表示,很難想象,以目前的雄心和規模,“去風險化”如何能局限在少數幾個領域,而不會波及其他的經濟互動。
這是技術方面存在的問題。
美國口中的“去風險化”和歐洲的不同。
歐洲更傾向于減少“依賴”,美國追求的則是遏制打壓中國的戰略領域。
不管是哪一種,都會面臨相同的問題。
你不可能只針對某一個領域。
拿芯片來說。
美國試圖遏制中國在芯片領域的發展。
美國針對是芯片領域,影響的卻是各行各業。
可以說,只要是需要使用芯片的領域,全部都受到了波及。
所以說,“去風險化”和“脫鈎”都不現實。
而在不現實的情況下,還要采取這樣的政策,就可能會導致意想不到的後果——讓全球經濟更加分裂,最終走向脫鈎。
(中美關系關乎全球穩定)
新加坡這樣的國家還有很多
新加坡方面時常會就中美關系發聲。
該國立場十分明確,不希望中美有摩擦,因爲新加坡不願選邊站隊。
黃循財已經被確定爲李顯龍的接班人。
從他的表態可以看出,未來新加坡的立場還是一樣的。
這就是小國的生存之道。
而像新加坡這樣的國家還有很多。
他們不希望看到脫鈎斷鏈,也不希望看到“去風險化”。
他們更不願意選邊站隊。
這同樣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
這凸顯出了中美關系的重要性。
中美關系關乎全球穩定,在經濟、政治、軍事、外交等各個方面,都有著重大影響。
美國應該同中國相向而行,若堅持破壞中美關系,美國的路必然會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