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蘇永利對死亡是畏懼的,他說自己從不願想象、面對和提及死亡。他第一次與死亡擦肩,是在雅西西慈懷病院目睹自己的朋友逝世。看見朋友離世,蘇永利意識到若要克服對死亡的恐懼,最直接的方式是面對它,因此選擇加入這個計劃。
義工會在醫生判斷病患生命只剩下48至72小時的時候,被調派到病患床邊看守,多數病患至此已無法做出過多的肢體反應或說話。
初次觸碰遺體對52歲的蘇永利來說是一種無法形容的感受,但他也在爲病患遺體進行最後的梳洗過程中,卸下了義工的身份,在意義上,成爲了已故者從未擁有的家屬。
他坦言,一切准備工作完成後,當他在太平間等候殡葬人員到來爲病患遺體檢驗時,備感緊張。
這名病患在當天的其中一個時段是沒有義工看守的。奇怪的是,他卻感覺到某種召喚,覺得病患需要他在這個時候陪在她身邊,便毫不猶豫地到了病院。
“臨終不孤單”計劃八年陪伴249臨終病患
一個來自心中的呼喚,讓蘇永利(自由業者,項目顧問)經曆了不少與死亡挂邊的“第一次”,在寂靜中,與已逝病患建立了獨特的聯系。
蘇永利說,自己在父親去世時,連觸碰遺體的機會都沒有,卻爲一個從未謀面的陌生人辦理了這些”身後”事。
“如果我沒有去的話,就不會有人陪她最後一程了。”
難爲生命添加日子 但願爲日子添加生命
50歲的林瑞連(自由業者,企業培訓師)自從加入雅西西慈懷病院的“臨終不孤單”計劃,已當了七年的義工。
“我不知道她是否有家人,但在當下,我覺得我就是她的家人,送她最後一程。我覺得自己被召喚到那裏是有原因的。”
蘇永利在雅西西慈懷病院當了13年的義工,三年前決定加入病院的“臨終不孤單”計劃(No Ones Dies Alone Programme),給予臨終病患最後的陪伴。
“幫助他人的方式很多,但是我們忘記,有時候,最簡單的幫助就是陪伴。”
短短數10分鍾的生死過程,無條件的陪伴,對無依無靠的病患來說是一種溫柔,對義工來說更是一種無法言喻的感觸。
播音樂緩解病患情緒 爲陌生遺體做最後護理
她受訪時說,會加入是因爲父親15年前死于肝癌,當時有意將他轉來雅西西慈懷病院,雖然父親最後在醫院去世了,但她對這家病院的印象很好,所以告訴自己若有機會,會來當義工。
本地不同病院的臨終看守計劃意義特殊,由義工陪伴沒有家人或家人不在身旁的患者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讓病患不會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孤獨離世。
雅西西慈懷病院的“臨終不孤單”計劃自2014年開始,至2022年已陪伴249名臨終病患。
醫生判斷最後48至72小時 彌留時刻義工來守護
在看守時,病患呼吸急促,是臨死前的征兆。他當時盡可能地緩解病患的情緒,播放讓人放松的音樂,握著病患的手並禱告,而大約15分鍾後,病人就離世了。
于她而言,在病患生命的末端,陪伴是最主要的關懷。“我認爲重要的不是與我們與病患交談的內容,而是讓他們知道有人在身旁……即使我們不說話,只要他們聽到房間裏有人,就會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她說:“我們這裏常說,‘當醫生無法再爲你的生命添加日子時,我們會爲你的日子添加生命’。”
“我在裏頭陪她一起度過了最後一刻,爲她祈禱並與她交談。雖然我不認識病患,但我很珍惜我們在最後一刻,告別之前的關系。”
那是蘇永利第一次陪伴病患至離世,並不知道自己須做遺體護理(last offices)。在場的護士一步步教導他,如何翻轉、擦拭遺體和梳頭等。這些本來是由家屬做的事,都由蘇永利辦理了。
對蘇永利來說,當臨終計劃義工不必特別技能,要做的只是坐在病患身旁,讓他們感受到有人相伴。
他憶述,自己作爲臨終義工,第一次在床邊目睹病患離世的情景。
延伸閱讀 義工:陪伴讓一切變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