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關鍵之年。海南自貿港建設,沒有旁觀者,沒有局外人,人人都是主角,加快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必將是貫穿全年的主要任務。
新加坡是世界知名的自由貿易港,又與海南同爲島嶼經濟體,在自然環境、發展條件等方面十分相似。當前,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新加坡建設自由貿易港的好經驗、好做法,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鑒?取經新加坡自貿港建設發展經驗,對海南又有哪些啓示呢?
港口實現全自動化碼頭工作
實行自由港政策的新加坡,極大地方便了貨物的流通,節省了貿易成本,帶動了貨櫃國際中轉業務的發展,這些都成爲了新加坡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有效手段。
新加坡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貨櫃轉口中心,轉口貿易占新加坡港貨物處理總量的80%。據悉,新加坡港目前已經實現全自動化和智能系統操作,不需要人工參與,中央調度系統可控制港口所有的岸吊、門吊等設備。
巴西班讓碼頭實現全自動化
據了解,新加坡港的貨櫃吞吐量在2008年達到2990萬標箱,位居世界第一。2012年,新加坡海港貨櫃吞吐量首次超越3000萬標箱,達到3160萬標箱,比2011年增長5.7%,創下曆史新高。據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新加坡港貨櫃吞吐量已達到3660萬標箱,比2017年增長了8.6%。
物流行業實現産業升級
過去20年,新加坡物流倉儲空間容量翻了整整三倍,與其有限的國土面積相比堪稱“奇迹”。如果說港口是新加坡物流業的“門面”,物流園就是維持其正常發展的“心髒”。
巴西班讓碼頭堆滿貨櫃
靠水吃水,一直以來,新加坡憑借自己獨特的地理位置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新加坡物流行業目前基本實現了整個自動化運作過程,大都設有高技術倉儲設備、全自動立體倉庫、無線掃描設備、自動提存系統等現代信息技術設備,以此促進了物流效率的提高、運輸成本的降低和貨物吞吐量的增加。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已經成爲改變這個行業的最大驅動力,而科技正是大部分中國物流企業或供應鏈企業所欠缺的。
世界銀行每年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會對全球各個經濟體營商環境進行整體評估,這個報告至今已發布16次,新加坡一直位列前三名,其營商環境綜合實力不容小觑。
硬件:
銀行資源豐富“生意人”青睐新加坡
新加坡位于亞洲心髒腹地,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地理位置優勢得天獨厚。在該國政府多年規劃和調控下,新加坡已經成爲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航運樞紐和金融中心,具有互聯互通方面的突出特色。
據悉,目前已超過14000家跨國企業落戶新加坡,其中銀行、對沖基金、私募基金和咨詢公司等金融機構多達700余家,而銀行超過200家,豐富的銀行資源給來到新加坡經商的人們有了更多選擇。
軟件:
高效便捷,10分鍾就能注冊一家公司
得天獨厚的“硬件”是老天爺賞的,但在“軟件”上,新加坡政府也是下足了功夫。新加坡政府多年來始終秉承親商理念,高度重視對投資者的服務,爲了吸引更多企業,政府推出了衆多措施。目前在新加坡,公司注冊完全計算機化,免去了客戶填寫複雜表格的繁瑣工作。客戶在登錄新加坡會計與企業管理局網站後,最快10分鍾就能注冊一家公司。
新公司可享有前三年的政府免稅計劃
新加坡是個高度開放的外向型經濟體,企業所得稅較低,是公司稅稅率最低的發達國家之一。公司稅稅率爲17%,且內外資企業爲統一標准。此外,針對公司所得稅,政府有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新成立的公司,可享有前3年的政府免稅計劃。
保持政策連續性,防止“新官不理舊賬”
新加坡政府設立了經濟發展局,作爲招商引資部門,該局的主要任務是:負責推行工業化計劃,擬定投資政策,審批投資項目,執行各項發展計劃,爲投資者提供服務。每隔三年該局就會對重點引入産業進行細致入微的戰略討論。一旦確立産業重點,經濟發展局設立以行業爲導向的專業架構,同時建立“服務專員”制度,爲重點客戶選派服務專員,並授予其政策靈活度,提供全程服務。
新加坡濱海灣是世界著名的商務金融區
心件:
從投資者“夫人的角度”看營商環境
優質環境是競爭的優勢。廣義的營商環境除了“硬件和軟件”外,還要有“心件”,也就是民心相通。
新加坡的勞動力成本和土地成本都相當的昂貴,但仍舊有很多企業在新加坡追加投資,這其中就跟新加坡宏觀經濟的穩定性、金融體系的發展、勞動力的質量、市場規模等有關。政府爲投資者提供了相應高質量生活配套。嚴明的制度,完善的法制,規範的秩序,人性化的管理,加上獨特的區位、優美的環境、便捷的通行,還有居者有其屋的住房保障、政府買單的醫療保障,使得很多人在新加坡工作、學習、生活足夠舒心自由。
新加坡堅持人才立國,讓其集聚了強大的人才動能,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跨越發展。“引進一個産業發展需要的人才相當于引進一個隊伍。”一直以來,新加坡主動走出去招攬人才,達到爲我所用的目的。比如,新加坡的公共與私立教育機構,在政府的鼓勵與支持下,積極走出國門,招收大量外國留學生,爲新加坡廣泛吸引並積極培養未來優秀人才。據了解,新加坡近600萬人口中約150萬爲長期工作或生活在這裏的外國人,他們之中大多是擁有技術特長的專門人才與企業管理人才。
資料圖
在人才引進方面,新加坡還會根據産業發展需要,在世界範圍物色頂尖人才,千方百計加以引進。不僅如此,新加坡深知要想在充滿變化和競爭的世界生存與發展,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發掘人才資源,來補償其自然資源的不足。人才不僅要從外引進,還要自己培養。
一直以來,新加坡都在實行“普通教育和技術教育”雙軌制,與此同時,新加坡十分注重全民教育與精英教育相結合,此外,新加坡還倡導“全員培訓+終身教育”,使終身學習制度化。多管齊下培育人才。
新加坡的高效,不僅體現在辦事流程簡化、電子化,也體現在交通的暢通便利。對于一個産業繁榮,物流、人流互動活躍的經濟體來說,道路暢通才能實現真正的高效率。
據新加坡相關學者梳理,早在2009年,新加坡就通過擁車證制度,來達到逐步消減車輛年增長率的目的。據說,未來,新加坡的汽車年增長率將消減至零,擁車成本還將不斷提高。
資料圖:新加坡成熟地鐵路網
數據顯示,新加坡曾在5年內投資200億新元建設新地鐵,50億新元補貼公交巴士服務,40億新元用于地鐵運營。到今天,每個景點、居民區、商業區都完美覆蓋地鐵站和公交站。此外,公共運輸的輔助設施很人性化,公交站點有座位和遮陽篷,還有方便殘障人士的扶手、坡道等,人行道、過街天橋也有遮陽設施。政府爲了鼓勵乘坐公共運輸方式出行,還對錯峰出行者、家庭貧困者減免票價。同時通過大量補貼公共運輸系統,減輕民衆交通負擔。
新加坡的成功經驗還有很多,時刻瞄准世界經濟發展趨勢,抓住産業發展機遇不斷進行産業升級,這些都是海南需要借鑒的地方。
對海南有哪些啓示?
賴涯橋(新加坡橫河機電(亞洲)有限公司全球名譽總裁賴涯橋博士)指出,海南目前現代物流業的深度和廣度都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工商業的産品和服務還需要強化自己的品牌。海南應該充分利用資源來帶動整體經濟的發展。海南物流的發展應通過現代科技的應用,在貨物存儲、裝卸、通關等各個環節提高效率,以增加物流行業的競爭力和對外界客商的吸引力。
周衛國(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資深榮譽研究員)認爲“對比新加坡起步時的各種艱難,海南無論從自然條件,還是政策機制,都具備了很多的優勢。”其對海南建設自貿區、自貿港方面的發展頗爲關注。他認爲,從建省初期的“十萬人才過海峽”,到如今的“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都說明了海南具有重視人才的好傳統與好做法,堅持下去,一定能取得好成績。
顧清揚(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建言海南在開放中學習,在開放中贏得競爭力,在開放中獲利。“新加坡是開放程度最高、投資和關稅壁壘最低的國家之一,海南在建設自貿區、自貿港過程中,同樣可以借鑒新加坡的發展經驗。”優化營商環境,基礎設施等“硬件”要先行,“軟件”和“心件”(民心相通)相互配合,即實現“硬件+軟件+心件”的高度融合。
資料圖:海南海口江東新區規劃圖
新加坡的轉型之路並不平坦,而新加坡轉型路上的一個成功經驗是在世界經濟體系中找到自己的最佳定位。海南亦是如此,找清楚自己的最佳定位,發揮海南最大優勢。
本文綜合自:海南日報、南國都市報、三亞日報、海南特區報、國際旅遊島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