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武漢的李先生,1月21日(臘月廿七)帶著家人及月嫂(共5人),前往300公裏外的鍾祥老家過年,年屆耄耋的父母由三姐專人照顧,和大姐一家五口同住一起。不曾想一家團圓沒二天,就傳來了1月23日武漢開始“封城”的消息,而1月26日(正月初二)荊門的“封城”更是猝不及防,隨即各地鄉村也都各自爲政“斷路封村”,把初一從荊門市區趕來拜年的兩家5個親戚全都滯留在他的老家了。
“18口人困在家裏,吃喝成了最大的事。”沒有切身體驗的人,根本想象不到“每天只吃兩餐飯,仍然吃掉了大半頭豬和四十只雞”的境況。
五人接力爲嬰兒運奶粉
回老家時,李先生的二寶出生才一周,原打算住二天就回武漢,所以出發時只給孩子帶了一罐奶粉。被“封城”留住的二寶,沒兩天卻食量大增,從每天幾十毫升到一百多毫升,一罐奶粉很快見底,面臨斷奶。
無奈,李先生在荊門“封城”當天,趕緊托住在鍾祥城區的侄兒,到母嬰店購買了二三千元的奶粉和嬰兒用品,送到鍾祥大橋卡口,由侄女婿接應。李先生老家離鍾祥大橋雖僅幾公裏路,但途中有車輛或土堆等多處路障,而東西又有幾大包,李先生便帶上家裏的外甥和拜年滯留的侄兒步行前往接應。
先前急著四處聯系母嬰店的李夫人,看到奶粉到手,終于舒了一口氣。等到二寶長大,知道這個“寒風中徒步接力奶粉”的故事,除了感恩這四位堂哥表哥表姐表姐夫,不知道他對這次一出生就遭遇到的大疫會作何感想?
本來,只請了一個月的月嫂,因爲疫情“封城”被滯留,每月一萬的工資是省不了的,李先生雖心疼錢,可也沒有辦法。
每天只吃兩餐,餓了就吃紅薯或南瓜
五家18口人待在一起,熱是熱鬧,但吃喝絕對是最大的事。二寶的奶粉有了著落,另外17個人的口糧怎麽辦?讓負責做菜做飯的大姐,急得抑郁症差點複發。春節變成勞動節不打緊,看著很快見底的米缸,采購糧食成爲眼前最爲緊迫之事。
雖說村支書可以幫忙代購,可超市都是小袋米,這麽多人一袋米,吃不了兩天就沒了。
好在,農村還可以自力更生。村裏的主路已經封掉,侄兒只能背上兩大包谷子,走小路去鄰村有打米機的人家請求脫殼;爲節約糧食,大家一致決定,每天只吃兩餐主食,分別是上午九、十點,下午四、五點,中午餓了的人,就吃點紅薯或南瓜充饑。
因非洲豬瘟,去年家裏的豬都死了;四處打聽,終于找到一戶村民,還有一頭前年的豬凍在冰櫃裏,于是買了半頭回來。家裏的土雞,也只剩會下蛋的母雞了,留著還要孵小雞;好在從附近的村民買到了四十只,但“僧多粥少”,每天一只雞,一人也分不到兩塊,只能是做火鍋燙菜。屋後雖然蔬菜滿園,但也架不住這麽多人天天吃。好在熱情仗義的鄰居紛紛伸出援手,送來了白菜、蘿蔔、菜薹、南瓜……
挖野菜摸塘魚拾柴爿補供給
即使如此,18人的用餐,蔬菜還是有缺口;煤氣也很快燒完,到處都是卡口,根本送不過來;而電磁爐、電飯煲、電熱水壺、空調都在用,因線路負荷過載,電線發熱後外部塑膠出現焦黑色,爲了安全起見,電磁爐和電飯煲只能停用了。
怎麽辦?只能上山砍柴河塘摸魚下地挖菜。
家裏保留著一口柴火竈,18口人的吃喝洗漱只得靠它了。柴火竈每天要燒很多柴,平時又沒有積累,于是就號召成年男丁到屋後的山上用刀鋸砍柴,扛回家後鋸成小段,再用斧頭劈開。春暖花開,房前屋後田頭田尾長滿了馬蘭頭、野韭菜等各種野菜,小孩、婦女就被號召著去尋找、采挖,加工過後用來炒土雞蛋,味道還真是城裏吃不到的。四姐夫會撈魚摸蝦,就冒著嚴寒隔三岔五地去附近的江河抲一些河鮮,每一次總會有五、六條斤把重的河魚,可以臨時改善一下大家的生活。
艱辛的返城路
盡管如此精打細算,可40天下來,十幾口人還是把買來的豬和雞都吃光了。生活雖有諸多不便,但父母臉上的笑容最多,畢竟這個“長假”子孫們齊刷刷地陪伴在他們身邊,過著其樂融融的生活,享受著難得的天倫之樂。
82歲的父親長年帶病,呼吸困難。平時每隔一兩個月就要住院,有時甚至一個月要住兩次,全家都很擔心。但這次疫情中,父親沒事,大家也都好好的,李先生覺得他們一家已經非常幸運。
因工作需要,2月底李先生終于申請到一個人先行返漢的證明文件,踏上了頗爲不易的返漢之路。他先是騎著舊摩托車出村,沒想到上坡時摩托熄火,人仰車翻,汽油潑了一地,自己來了個狗啃泥;途經四姐家,又換了一輛電動車,才趕到鍾祥市區開上困在市區的轎車。
就這樣,三輛車接力,經過十五道關卡,直到晚上才終于回到了"闊別"40天、李先生心中"我的城,我的家",而其他親人,仍在老家期盼著解封的那一天。
(根據《楚天都市報》記者張皓的文章改編)
編輯:貝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