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是乾隆最寵愛的大臣之一,終乾隆一朝和珅都是皇帝眼前紅人,可謂盛寵無雙。但是這位讓乾隆寵愛無度的大臣,在嘉慶帝親政之後就迎來了末日。
嘉慶四年,太上皇駕崩,嘉慶帝終于得以真正的掌控國家大權。他親政後幹的第一件大事兒,就是將乾隆朝寵臣和珅除掉。嘉慶帝以二十條大罪問罪和珅,下令抄家,不久之後賜和珅一條白绫自盡。
嘉慶帝通過查抄和珅財産,獲得八億兩白銀。而在乾隆朝清政府每年的稅收也不過七千萬兩,和珅的八億兩家産相當于清政府十五年的稅收收入。一個貪官的落馬,直接讓清朝國庫瞬間充盈,所以有了“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
一直以來面對乾隆帝的去世,嘉慶帝的上位以及和珅的倒台,後世都有很多種說法。其中大家所熟悉的一種說法,大概是說乾隆帝早就知道和珅是一個巨貪,他之所以仍然寵愛和珅,是爲了將他交給後繼者來處置。所以在乾隆帝去世之後,嘉慶帝才迅速出手除掉和珅。
和珅在乾隆一朝是真正的盛寵,位高權重不說,他和乾隆帝還是兒女親家。乾隆帝親自給他的兒子取名豐紳殷德,後來更是將自己最寵愛的小女兒固倫和孝公主嫁給了豐紳殷德。
固倫和孝公主是乾隆64歲老來得子的小女兒,所以自幼受到乾隆帝的寵愛。史料記載乾隆帝每每發怒,其他人都不敢多說,只將固倫和孝公主當作救兵,請來乾隆帝這兒。而盛怒的乾隆帝在看見公主的一刻,就怒氣盡消。
固倫和孝公主出嫁,乾隆特地下诏乘坐金轎,而這是嫡公主都難有的待遇。公主下嫁的是滿族勳貴,留京按照慣例領取俸銀幾百兩,而外嫁蒙古的一千兩,但乾隆帝卻特地下旨說固倫和孝公主自幼長在他身邊,對他十分孝敬,所以也應該拿一千兩。
不止如此,乾隆帝甚至還說出若是固倫和孝公主是男兒,必將這大清江山傳給公主的話來。諸如此番種種,足可見固倫和孝公主有多受寵。
如果乾隆帝真的知道和珅的結局,真的是他刻意將和珅留給嘉慶帝處置,那麽他爲何還要將固倫和孝公主嫁給和珅兒子呢?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乾隆帝本來就沒有處置和珅之心。他用和珅用的十分順手,到晚年的時候更是覺得和珅是最懂他的那個人。
他知道和珅貪嗎?也許是知道的,但相比于和珅的貪,和珅能給他帶來的利益更多。所以乾隆帝願意寵著和珅,願意用和珅。
乾隆帝多次出巡,和珅曾下令各府進獻資金。當時和珅已經頗有權勢,因此他說的話很快有了效果。這也就使得乾隆帝沒花費國庫一分錢,就滿足的完成了這次南巡。
既然和珅能給他帶來如此巨大的利益,乾隆帝爲何還要處置和珅呢,盛寵他還差不多。所以他沒有將和珅留給嘉慶帝處置的想法,沒准兒還希望嘉慶帝和自己一樣好好用和珅呢。
至于嘉慶帝自己,一是爲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二是爲了增加政績,處置和珅在他看來是最好的選擇。
一朝天子一朝臣,將乾隆帝時期的大權臣處置了,對于剛剛執掌國家大權的嘉慶帝而言,是最好的加強自己權利的做法。而查抄和珅所得巨額財産充盈國庫,讓他千古留名。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之後,皇太孫朱允炆繼位登基。朱允炆登基之後幹的第一件大事兒,就是削藩。朱允炆深知藩王勢大,在封地擁兵自重常有不法之事,不利于中央統治,于是決心削藩。
我們都知道建文帝削藩的後果,就是自己的皇位被叔叔朱棣推翻,生死不明。但在朱棣之前,建文帝其實已經成功廢除了五位藩王。五位藩王中,第一位被廢的是朱棣的同母親弟弟周王朱橚。
對于建文帝而言,第一個廢除周王朱橚好處多多,最重要的就是防止與朱棣血脈親近的他暗中支持朱棣,對中央不利。
從建文帝的角度而言,一切爲鞏固中央權力的需要,自己做的並沒有錯。但是朱橚從某方面來說,卻是一位好王爺,他在世之時做的一件事不僅利國利民,讓他流芳後世,還受到世界各地學者的敬仰。
洪武三年,朱橚被朱元璋封爲吳王。洪武十三年的時候,朱元璋認爲吳地是天下財賦之地不適合就藩,于是改封周王,洪武十四年就藩開封。
洪武二十二年的時候,朱橚因爲擅自離開封地而被朱元璋遷往雲南。雲南是偏遠之地,百姓生活比較貧苦,生病的人多卻沒錢看病買藥。朱橚感念民間疾苦,于是利用自己的力量組織專門人士,收集整理各藥方,與此同時還研究各種藥材植物的具體用法。
朱橚不僅請來懂藥方藥材的大夫,還請來畫師,使得他參與編著的書籍文字圖畫清晰,刊印之後爲當地醫藥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在朱橚參與編著的四本主要醫藥學著作中,影響最大的要屬《救荒本草》。所謂“救荒”,直白點說就是救濟災荒。
中國國土遼闊,物産豐富,但同時也面臨各種各樣的災難。元朝時統治黑暗,災禍連年賦稅嚴重,底層百姓們生活貧苦,吃糠咽菜甚至靠吃草根樹皮保命。民間的貧寒,一直到明初都沒有緩過來。
糧食不夠吃,吃夜草樹皮已經成爲必然。但並非所有的野草樹皮都能吃,若是吃到有毒的得不償失。面對這種情況,基于以往底層百姓的生活經驗,朱橚下令編著這本救荒植物著作。
爲了研究藥物的價值,研究野草的可食用性,朱橚還專門開辟了一塊面積廣闊的植物園,用以觀察各種植物。
除了總結可食用植物藥物之外,朱橚還研究如何簡單的去除一些植物的毒性,使得它們變得可以被人食用。由他研究的用豆葉與有毒植物商陸一起蒸煮祛毒等,便屬于此列。
朱橚對醫藥學付出巨大精力,一直到他被建文帝貶爲庶民也沒有放棄。而他的成就,不管是在當時還是後世,都是十分有用的知識。
朱橚的《救荒本草》後來流傳到日本地區,受到日本學者青睐。英美各國的學者都大肆稱贊朱橚等中國人,在人道主義方面所做的貢獻。
朱橚老老實實呆在封地研究藥草並沒有錯,可惜遇上建文帝削藩,加上是朱棣親弟弟,最終成爲第一個被建文帝削藩的藩王。宋代最出名的幾個皇帝中,宋仁宗無疑是人氣最高的一個。據史書記載,宋仁宗駕崩的消息傳出來以後,“京師(汴梁)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于大內之前”。
就連“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遼國的遼道宗耶律洪基聽到這個消息,還抓住宋朝使者的手號啕痛哭,還專門爲宋仁宗建了一座衣冠冢,此後,遼國曆代皇帝“奉其禦容如祖宗”。
百姓思念宋仁宗,其他國家的君主也對他欽佩不已,宋仁宗真的有那麽好嗎?
不了解宋仁宗的人,自然不知道大家對他的那種感情到底有多深,不知道宋仁宗有多麽好,但了解宋仁宗的人只會說一句話:這個皇帝是真的好呀!
宋仁宗全名趙祯,他12歲登基爲帝,史稱宋仁宗,乃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四十二年,一手創造了“仁宗盛治”,史書對他的評價是:“‘爲人君,止于仁。’帝誠無愧焉。”
宋仁宗是一個寬厚仁慈的人,史書記錄了很多他寬于待人的事迹。
比如,有一次仁宗帶著一大堆宮女仆從散步,每走幾步,他就回頭看一看,大家都不知道仁宗到底怎麽了。等他們一行人跟隨仁宗回宮後,仁宗屏退衆人,來到嫔妃宮裏著急的對她說:“朕渴壞了,快倒水來。”
妃子說:“陛下爲何在外面的時候不讓仆從伺候喝水,而是一路忍著口渴呢?”
仁宗就說:“朕回頭看過了,沒見著他們准備水壺。恐怕是朕一時興起要走一走,他們忘了准備吧,要是朕叫了水喝,他們拿不出來,肯定要被處罰的。不就一口水嗎,朕忍一忍就過去了,回來再喝也是一樣的。”
又比如,有一天,仁宗處理政事到深夜,又累又困還很餓,特別想吃一碗羊肉熱湯。
但是,直到第二天早上皇後來了,他也沒叫禦膳房做羊肉湯,皇後問他爲什麽,他就說:“若是朕昨晚叫了羊肉湯,禦廚就會每晚都宰羊做湯,以便朕隨時索要吃食,形成定例,日後宰殺的羊多得數不過來,究其根源,這全都是因爲朕要了一碗羊肉湯,殺了這麽多生,朕于心不忍,忍一忍就過去了。”
還有一次,仁宗用餐時吃到一粒沙子,牙齒痛的要死,伺候他用餐的宮女嚇得跪在地上請罪求饒,仁宗則搖了搖手,說:“千萬別對外聲張我吃到沙子的事,這可是死罪啊!”
若是其他皇帝想喝水,想喝湯,吃到沙子,大都會選擇隨心所欲,而仁宗卻不會首先考慮自己,而是爲下人可能受到的罪責而擔憂,可見他的確是仁慈到骨子裏了。
對下人尚且如此仁慈寬厚,對待有才有能力的人,他就更加寬厚了。
包拯以清正廉潔,斷案如神而聞名于世,據說包拯言辭激動的時候,唾沫星子噴得仁宗一臉,但仁宗並不怪罪,一面用衣袖擦臉,一面還接受他的建議。這樣好脾氣的皇帝,簡直一千年才出一個好嗎!
嘉祐年間,蘇轍在科舉考試的試卷中說他聽說宋仁宗宮中美女有數千人,仁宗縱情聲色,不理政事,俨然就是在說仁宗是個昏君。考官們都認爲要治蘇轍的罪,認爲蘇轍對仁宗惡意誹謗。仁宗卻說:“蘇轍一個小官,卻敢直言,應該給他功名。”
還有個四川的書生做了首“把斷劍門燒棧閣,成都別是一乾坤”的詩獻給成都太守,成都太守看完大怒,這人是明目張膽的煽動他造反呀,把書生綁起來送到了京城,聽候處置。仁宗沒有懲罰書生,他說:“老秀才想要做官才寫詩泄憤,這麽點小事治啥罪?幹脆就給他個官做。”于是授其爲司戶參軍。
仁宗“仁”了一輩子,死後連外國君主也傷心不已,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