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I財經社健識局 陳廣晶
編 | AI財經社健識局 嚴冬雪
本文來源于AI財經社旗下醫療大健康品牌“健識局”,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趨勢下,感冒藥市場的危機來了。
3月3日,印度對外貿易總署發布通知,限制包括撲熱息痛、替硝唑、紅黴素、克林黴素在內的26種原料及其制劑的出口。
可以看到,此次印度禁止出口的原料藥和制劑都是感冒藥、抗生素相關産品。根據健識局查詢國家藥監局數據結果,這些對應的中國藥品批文達到8842個,華潤雙鶴、四川科倫、正大天晴、廣州白雲山等諸多知名藥企均有涉及。
印度政府在同一天下發出口限制令時明確,上述藥品要優先供應國內需求,因爲新冠病毒疫情對供應鏈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在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約10萬人,韓國、日本、美國、意大利等國感染人數不斷增加的形勢下,相關治療藥物需求暴漲已可以預見。特別是現在原料藥出口大國——中國還沒有完全複産複工。
早在2月份,印度方面已經有藥企告急稱,部分藥品原料藥只有3個月庫存,而中小藥企的原料藥庫存則只能維持20至25天。
另據外媒消息,在美國已經出現部分關鍵原料藥價格上漲10%到50%,分析人士擔心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可能會出現現貨短缺的情況。歐洲的多個國家也有了類似擔憂。
此番印度暫停相應産品出口,無疑會給這些國家帶來更大影響。而對于中國制劑企業而言,還有比短缺更嚴重的危機。
未來原料藥不僅要供應國內,還要供應國際市場,剛剛有望緩解的供需矛盾,無疑又會陷入加劇風險。業界擔心,相關原料藥及中間體價格恐怕會在短期內大幅上漲。在政策上仍然持續壓低挂網價的趨勢下,越來越多企業將面臨原料上漲而制劑不但不能漲價還要降價的尴尬局面。
受疫情影響
多國常用藥面臨短缺、漲價
世界衛生組織(WHO)3月9日通氣會上,總幹事譚德賽表示,截至上周末,100個國家報告了10萬例新冠(COVID-19)病例,其中93%的報告來自四個國家,除了中國,意大利、日本、韓國、美國等都啓動了應急措施。
毫無疑問,雖然中國報告的超8萬確診病例中,已有70%治愈出院,但是,從世界範圍看疫情帶來的影響仍在蔓延。
據外媒報道,隨著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增加,印度政府已經開始擔心國內疫情失控,因此連續出台了多項管控政策。下令限制26個原料藥及制劑出口也在其列,其目的是爲了保障國內供應。
據統計,上述限制出口的藥品占印度藥品出口總量的10%。有牛津經濟研究院分析經濟學家認爲,這種行爲將擾亂全球藥品市場,部分藥品價格已出現上漲。
圖/ 視覺中國
毫無疑問,在過去幾十年全球合作日益深入之下,作爲供應鏈的不同階段,各國之間的依賴程度也在不斷加深。
此前,受中國疫情導致原料藥企業無法按時複工等因素影響,印度藥企已將開始擔心原料藥庫存不足而不得不停産。按照印度制藥業聯盟秘書長賈恩接受媒體采訪時所說,該國制藥業原料藥庫存僅夠支撐2至3個月。中小企業可能只能維持20至25天。
2月27日,FD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發布聲明稱,有藥企通知存在成品制劑供應短缺問題,同時確認了20種藥物供應鏈與中國密切相關,有短缺風險。另據外媒報道,在布魯塞爾歐盟的一次緊急會議上,法國、芬蘭的衛生部長,也都對藥品供應等問題提出擔憂。
印度不止是仿制藥生産大國,也是僅次于中國的原料藥出口大國,每年該國約90%的原料藥用于出口,歐美日等都是主要買方,如果未來限制出口範圍持續擴大也會加深對相關國家藥品生産供應的影響。
原料漲價、制劑降價
中國近9000藥品或將處境尴尬
從表面上看,印度限制藥物出口對中國影響不大。
盡管有近9000個藥品與印度限制出口原料藥相關,但是官方數據顯示,除了替硝唑,其他多數産品主要是印度依賴從中國進口,特別是原料藥。
而事實上,在全球需求增長,中國企業産能還沒有完全恢複的情況下,原料藥漲價已經成爲定局。
在國外價格率先上漲的基礎上,中國原料藥行情也開始一路走高。據相關媒體報道,節後維生素最高提價幅度達到30%,生物素甚至達到50%以上。
然而從國家醫保局,甚至是國家層面發文看,2020年制劑價格進一步降低仍然是主流。這也意味著,在現行招標采購模式下,制劑價格已經是不斷刷新最低價了。未來在帶量采購和原料藥漲價的兩面夾擊之下,不僅利潤大幅降低,甚至還面臨賠本風險。
圖/ 視覺中國
從印度限制出口原料藥清單看,很多是臨床上常用感冒藥、抗生素的原料,在國內使用量較大,價格普遍較低。原料藥漲價的影響會很快顯現。
在過去幾年裏,原料藥令制劑企業苦不堪言。
類似撲熱息痛、維生素等原料藥一直是漲價的重災區,都有至少30%的漲幅,而作爲最極端的例子之一,苯酚的價格在幾年內上漲了99倍。
據行業人士統計,近年來,中國原料藥市場的平均漲幅超過8%,而同期全球原料藥市場的增長只有4%到5%。
原料藥價格飛漲,不僅造成了常用藥價格飛漲,在藥品集中采購等政策倒逼下,還有大批廉價好藥,被迫廢標撤網,冒著全國市場受到影響的風險停止相關産品生産。
2018年機構改革後,新組建的市場監管部門,集中了反壟斷和市場監管作用,已經對原料涉嫌壟斷,抱團漲價的行爲做出了嚴厲處罰,相繼開出多張千萬罰單,加之國家藥監部門也將原料藥納入了關聯審批,原料藥漲價勢頭剛剛有所遏制。
而在疫情影響下,業界擔心,原料藥帶給行業的巨大沖擊,又將以更猛烈的形式,卷土重來。畢竟相比于以往招標采購,帶量采購的平均降幅已經達到了50%以上,還有一降再降的趨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