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全球都在被新冠肺炎,搞得焦頭爛額的時候,幾乎束手無策,但是地球最冷的“北極“,”南極“,所發生的災難,卻被迅速的淹沒在了新冠肺炎的信息流中。
大家都知道澳大利亞的大火排放了4億噸,這一數字已超過全球116個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國家的年排放量之和,這讓全球這幾年的減排毀于一旦,大家知道嗎?甲烷比二氧化氮更加嚴重,其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8-36倍。
北極發現約200萬個甲烷點
根據NASA十幾天前發布的消息,美國宇航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約200萬個甲烷點。
因爲氣候變暖,導致凍土融化。
凍土層中的甲烷釋放量將會增加。
甲烷本身就是一種溫室氣體,但是甲烷造成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8-36倍。
這就像是一個惡性循環。全球變暖導致甲烷釋放,甲烷釋放又會加速全球變暖。
而南極北端西摩島氣溫達到20.75℃,持續“失常”的高溫,導致南極大面積出現“粉紅色西瓜雪”的異常之景
什麽是甲烷
今天,給大家科普下,什麽是甲烷?我們回到高中化學的課堂中,我來做化學老師。
甲烷分子式:CH4,是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是天然氣,沼氣,坑氣等的主要成分,俗稱瓦斯,也是有機分子中含碳量最小(含氫量最大)的烴,
甲烷是沒有顔色、沒有氣味的氣體,沸點-161。4℃,比空氣輕,它是極難溶于水的可燃性氣體。甲烷和空氣成適當比例的混合物,遇火花會發生爆炸。
但是化學性質相當穩定,跟強酸、強堿或強氧化劑(如KMnO4)等一般不起反應。
甲烷主要發生取代反應:比如甲烷與氟反應,稱爲鹵化反應
CH4+2F2 = C + 4HF
一旦發生反應,大量的熱難以移走,破壞生成的氟甲烷,只得到碳和氟化氫。
因此直接的氟化反應難以實現,需用稀有氣體稀釋。
而碘與甲烷反應需要較高的活化能,反應難以進行。因此,碘不能直接與甲烷發生取代反應生成碘甲烷。
甲烷的鹵化中,還有有氯化、溴化。我們在高中應該做過氯化實驗。
我以氯化爲例:在見光的條件下,可以看到試管內氯氣的黃綠色氣體逐漸變淡,有白霧生成,試管內壁上有油狀液滴生成,這是甲烷和氯氣反應的所生成的一氯甲烷、二氯甲烷、氯仿(或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或四氯甲烷)、氯化氫和少量的乙烷(雜質)的混合物。
反應方程式:
CH4+Cl2→(光照)CH3Cl(氣體)+HCl
CH3Cl+Cl2→(光照)CH2Cl2(油狀物)+HCl
CH2Cl2+Cl2→(光照)CHCl3(油狀物)+HCl
CHCl3+Cl2→(光照)CCl4(油狀物)+HCl
試管中液面上升,使鹽水中白色晶體析出,這是反應中生成的氯化氫溶于水的緣故。因爲氯化氫極易溶于水,溶于水後增加了水中氯離子的濃度,使氯化鈉晶體析出。用大拇指按住試管管口,提出液面,管口向上,向試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或鋅粒,可驗證它是稀鹽酸。
如果控制氯的用量,用大量甲烷,主要得到氯甲烷;如用大量氯氣,主要得到四氯化碳。
在工業上通過精餾,使混合物一一分開。以上幾個氯化産物,均是重要的溶劑與試劑。
但是在室溫暗處是不發生反應;需要在光的條件下引發反應,吸收一個光子就能産生幾千個氯甲烷分子
根據上述事實的特點可以判斷,甲烷的氯化是一個自由基型的取代反應。
爲什麽北極甲烷大爆發
在北極和南極永久凍土區海洋和陸地,甚至深海中,存在大量的甲烷液體或固體。同時永久凍土層中可能包含著病毒,原本藏在凍土下的病毒可能會伴隨著融化而顯現出來。可人類對南北極的“病毒”很多都是未知的……
早在2006年,沃爾特就在《自然》雜志上撰文,警告人們隨著西伯利亞永久凍結帶的融化,甲烷釋放量的增長可能會加速氣候的變化。但是,就算她本人也沒有預料到變化速度竟如此之快。她說:“西伯利亞的湖區面積比我在2006年的測量數據增大了5倍,這是史無前例的全球性事件,慣性使得更多的永久凍土帶加速融化。”
在2014年,法國一項研究提取了一種被封存在永凍層中長達3萬年的病毒,並在實驗室對其重新加熱,病毒迅速複活。參與研究的科學家提出警告:凍結在土壤中的未知病原體,可能會因氣候變暖而再次蘇醒。
如今,這一警告的應驗速度,斜率正在變大。全球變暖正在導致世界各地冰川縮小,並可能釋放被冰封了數萬年的微生物和病毒。
通常,對生態環境感興趣的人們對于冰原消失後果的討論總是集中在依靠海冰捕獵的北極熊所面臨的困境。然而,更大的問題還不在此。變暖的北極將改變整個地球,一些潛在的後果簡直可以說是災難。
北極甲烷大爆發,整個北極地區的永久凍結帶正在快速融化,到處是由冰水化成的湖泊,甲烷冒著泡從湖水中汩汩湧出。隨著西伯利亞永久凍結帶的融化,甲烷釋放量的增長可能會加速氣候的變化。有人預測,到2030年的時候,北極將可能再無夏冰。
過去30年間,地球平均升溫不足1℃,但是在北冰洋大部分地區上升了大約3℃;一些冰原消失的地方,氣溫甚至上升了5℃。北極的迅速變暖意味著,很可能在本世紀末,地球最北端將升溫10℃。(數據來源《自然》雜志)
如果南極也爆發了永久凍結帶的融化,那麽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全球變暖好事還是壞事
地球變暖是人類的經濟發展和生活活動造成的,特別是城市建設,毀滅了大遍生態綠地,造成生態嚴重失去平衡所致,而當今的人類,雖然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是幾十年來毀滅了多少良田綠地,而得來的卻是一座座人造沙漠而已(城市),這些人造沙漠的危害,遠比自然沙漠要大,自然變暖只是其中的危害之一。
地球變暖,不只是冰山消融,水平面的升高,還會帶來一些聯所反映,使天空中的雲系增多,使日照量變少,晴天少,陰霾天氣增多,引起雷雨等惡劣的天氣增多,使山洪爆發次數增多等一些自然現象(許多現象年複一年地超曆史)。地球變暖無疑是一個不正常的自然現象,是件很大的壞事。
這裏先普及一下基本原理: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地表受熱後向外放出大量長波熱輻射線被大氣吸收,低層大氣溫度升高,作用類似于栽培農作物的溫室,因此也稱“溫室效應”。
打個比方,這就像微波爐加熱——太陽相當于微波爐,它的光是輻射熱,照射到地球就是給地球加溫;大氣層就像微波爐壁,捂住熱量。
當然,形成溫室效應的氣體,不只是二氧化碳,還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種氣體。其中二氧化碳約占75%,是最主要氣體,甲烷就占據了剩下的20%多
在去年的2019世界環境日上,氣候專家再次發出警告:“在核戰爭之後,人類活動引發的全球變暖是對地球生命的最大威脅。”這份將全球變暖與核戰爭相提並論的言論來自于由澳大利亞墨爾本智庫——國家氣候恢複中心發表的報告,發表之後就在全球範圍內引發轟動,報告稱,如果人類不立即采取行動緩解全球變暖,那麽人類文明或“將在2050年崩潰”。
該報告列舉了一系列由氣候變化即將導致的極端災難,預測未來30年內,人類文明有因爲全球變暖而走向毀滅的可能。
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生前曾經做出去預測,那就是如果地球人類還是按照現有的發展模式,那麽到2032年前後,地球在持續變暖的影響下會逐漸走向末日。
霍今做出的預測,當然不是世界末日的悲觀論調,而是基于當前人類社會發展對地球的影響程度而提出的,其中這個預測也只是他衆多預言中的一種,其它的還包括星際移民、太空新人類等等。
這個世界末日的預測是離我們最爲接近的,它提出的意義是提醒世人,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是想讓人們盡早做出減少對自然環境幹擾和破壞的一個倡議書。
全球變暖,我們能做點什麽
在面對全球變暖的時候,我們能爲這個世界做什麽呢?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 的特別報告指出,我們只有12年時間將全球變暖控制在1.5攝氏度以下,如果全球氣溫上升0.5攝氏度至1.5攝氏度,幹旱、洪水和極端高溫的風險將顯著增加。
德國生態經濟研究所說:一個人如果吃肉,每年造成的碳排放量,相當于駕駛一輛中型車行駛4758公裏。
相關研究表明,吃素可以將制造食物所排放的溫室氣體降爲原本的1/7,相當于駕車行駛629公裏;若完全食用有機食物,則飲食碳足迹爲肉食者的1/17,相當于駕車行駛281公裏。
按照生産1公斤肉類排放36.4公斤的二氧化碳的標准計算:如果每個中國人少吃1公斤肉,將減少二氧化碳473.2億公斤。
著名的氣候科學家詹姆斯·汉森教授也发表的论文指出:避免全球暖化达危险水平的唯一途径是实现“负排放”,也就是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必须减量。
盡量少開車 乘坐公共交通
如果你每天都開車去上班,僅僅是通勤一項就會超過你整年的碳預算標准。如果改乘公共交通或者騎自行車綠色出行,就可以大大減少你的碳排放了。
節約使用能源
家中電器在選購的時候可以盡量選擇節能型的。在房間中自然光線充足的時候,還可以盡量不開燈。
這些做法不僅有助節能減排,還可以實實在在地減少電費賬單,幫你省錢。要知道,一個標准的緊湊型熒光燈可以減少超過330kg的溫室氣體。
減少食物的浪費
在我們的垃圾填埋場裏,浪費的食品所占的比例相當高,它們分解後産生的甲烷會排放到大氣中。
而更重要的是,食品浪費增加了需要生産的食品量,而它本來就已經是我們碳負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了。
購買食品時,你可以提前規劃用餐量,擬定購物清單,避免沖動購物。去餐廳吃飯後可以打包等等。
減少不必要的消費 多回收利用
重新制造産品需要耗費大量能源,減少不必要的消費,回收和再利用能減少制作新産品所需的能源。你可以把本來要扔掉的的東西捐給需要的人,少用一次性餐巾紙、木筷子、紙杯等等。尤其是塑料袋,在新西蘭你可以把這些塑料袋丟進超市的回收桶。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這裏是萬物生靈共同的家園。
人類作爲地球的主宰,更有責任和義務來維持好這個家園的繁榮。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沖鋒的號角,是我們的行動准則和終極目標,以此爲准繩來衡量我們的發展模式、衡量我們的行爲,我們距離這個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道阻且長,行且將至!什麽時候我們真正擁有了優美的生態環境,才能讓科學家的預言離我們越遠。
人類的反思該提上日程了,畢竟只有一個地球!
相關引用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1991-8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ax0504
http://mall.cnki.net/magazine/magalist/ZRZZ.html
願疫情早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