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878年,孫文十二歲。
他從小就不是個安分守己的乖孩子,九歲時在村裏讀私塾,面壁高聲背誦了一個月《三字經》後,他開始發起牢騷來:
“我對這些東西一點不懂,盡是這樣瞎唱真沒意思!我讀它幹什麽?”
先生厲聲責問:“你敢違背經訓?”
孫文一臉倔強,氣鼓鼓地不回話。
家人對這個“生性不羁”的孩子很頭疼,沒辦法,只能送他到外面讀書。
于是十二歲的孫文,穿著中國長衫、辮子盤在頭頂、戴著紅頂綢瓜皮帽,離開老家翠亨村,前往檀香山的哥哥孫眉處。
在檀香山上學期間,孫文受到先進思想的影響,五年後回國時,又親眼目睹了清朝官吏分別以征收關稅、厘金,查緝鴉片、火油爲借口,對輪船上的乘客不斷勒索。
這位正義的少年非常憤怒。
回到村裏,發現村民依然愚昧落後,孫文難以忍受,竟將村廟裏的北帝神像掰去了一臂。
對面這個“逆子”,村民比他還憤怒,于是向孫家興師問罪,威脅要將孫氏一族趕出祖廟。
孫家本來也是傳統家庭,眼見孫文野性難馴,想了一招:給他娶個媳婦兒。
家人心想著,得娶一個賢良淑德的女子,好拴住孫文的心。
恰巧,在檀香山經商的哥哥孫眉,認識一位同樣的在此經商的同鄉,名叫盧耀顯。盧家累世積善,是書香門第之家,家裏有一女兒,名叫盧慕貞。
盧慕貞從小勤快,孝順長輩,擅長女紅,聞名鄉裏,正是良配。
在父母和兄長做主下,18歲的孫文,娶了17歲的盧慕貞。
其他人看來,這是門當戶對的一對幸福新人。
新婚之夜,挑起紅蓋頭,新娘子看著眼前儀表堂堂的丈夫,嬌羞中帶著欣喜。但孫文對這位妻子比較冷淡,在他看來,他們不但沒有感情基礎,妻子還是位裹足的傳統婦女,自己之所以答應,不過是父母之命難違。
婚後不久,孫文即返回香港讀書,很少回鄉一次。
之後的歲月,就是民國名人的常規老故事了。盧慕貞作爲孫家媳婦,在家侍奉公婆,孫文則四處奔走,發展事業。
盧氏作爲一個傳統婦女,她聽不懂丈夫“挽救民族危亡”之類的話,但她隱隱知道,丈夫的志向不一般,所以只是百依百順,將家裏照顧得井井有條,讓他沒有後顧之憂。
1886年,孫父病重,盧氏一直在榻前伺候,端水熬藥,餵食洗衣,直至去世。孫文回家見到妻子,消瘦憔悴,也不禁感動。
幾年後,盧氏相繼爲孫文生下兒子孫科、女兒孫娫、孫婉,除了照顧婆母,她又承擔起了撫育孩子的重任。
而這時的孫文先生,已經抛棄醫生職業,進行“醫國事業”,繼續爲革命奔忙。
民國時,這樣的事迹太多。魯迅娶了朱安,然後離家不歸;徐志摩娶了張幼儀,然後離婚去追林徽因;郭沫若娶了張瓊華,五天後就走了……
傳統的包辦婚姻,很難說誰對誰錯,但我們在贊揚這些做出了不凡事業的男人時,不該忘了那些在背後默默付出的女人。
二、
1891年冬天,另一位女性,走進了孫文的生活。
她叫陳粹芬,是孫文的第一位革命伴侶。結識孫文時,她只有19歲,但出于對孫文的崇敬,此後的十多年間,她一直追隨在其身邊。
這對志同道合的革命鴛鴦,很快墜入愛河,一起相攜奔走革命。
妻子盧氏遠在老家,陳粹芬名義上是孫文的秘書,事實上扮演了妻子的角色,貼身照顧他的飲食起居,身兼護士與護衛,隨中山先生過著顛沛流離、擔驚受怕的日子。
庚子年前後,孫文流亡日本,友人爲其找了隱秘居所,爲了安全起見,化名爲“中山樵”,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孫中山”的由來。
在日本期間,陳粹芬以妻子的身份,掩護中山先生活動。他們的住所,成爲革命黨人的據點,每次家中來客,都由她接待安排,洗衣做飯,任勞任怨。這些人中,包括胡漢民、廖仲恺、蔣介石等人,大家親切地叫她“陳四姑”。
宮崎寅藏在《我對辛亥革命的回憶》中,曾寫道:“照顧孫先生日常生活的那位中國婦女同志,真是個女傑。她那用長筷子、張著很大的眼睛、像男人在吃飯的樣子,革命家的女性只有這樣才能擔當大事。”
事實上,陳粹芬的功勞,絕不只是照顧中山先生的生活,在歸國後,她參與了多次起義的策劃,並承擔起信息傳遞的重任。
黃三德撰寫的“洪門革命史”記:“看見中山先生妾侍,一表人才,中山娶她十余年,昔年在鎮南關起事,失敗,出走安南河內,做夥頭飯與衆兄弟食,洗衣裳,捱盡艱苦。”
就是這樣一位深受衆人愛戴的革命女子,追隨孫中山十四年,出生入死,卻在民國建立後,功成身退。
她沒有妻子的名分,也不想去爭功,更沒有炫耀自己的特殊身份。受傳統觀念的束縛,爲中山先生的名譽著想,她悄然出走。
從此,這位革命女性,被淹沒在曆史的塵埃中,不爲人知。
三、
民國時期的名人,似乎總是多情的。
1898年,中山先生住在日本橫濱,他的寓所樓上,還住著一戶人家。
某日,樓上鄰居打翻花瓶,水流入中山先生房內,不一會兒,一位十來歲的小姑娘,下樓來向他道歉。
這一次偶然的邂逅,竟醞釀成了往後的一段姻緣。
這位小姑娘叫大月薰,三年後,她十四歲,中山先生托人向其父提親。但由于年齡太小,她的父親拒絕了。
又過了一年,中山先生再次提親,于是兩人結婚。這一年,孫中山三十七歲,娶了如花美眷的日本姑娘,而她,還是一位女子學校的學生。
1906年,大月薰懷上了孩子,但還未出生,中山先生就因事離開了日本,從此再也沒回來過。
兩人的女兒叫富美子,因大月薰一人無力撫養,不得已送給了其他人家做養女。而中山先生的這位日籍妻子,在多年聯系不上丈夫的情況下,也終于改了嫁。
嗯,也是可憐的女子。
四、
接下來,最爲人知的偉大女性即將登場。諸位都知道,我說的是宋慶齡。
宋慶齡的父親宋嘉樹,本身就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的堅定支持者。早在1914年,孫中山就在宋家見過一歲多的宋慶齡,只是他沒想到,這位小女孩將來會成爲自己的妻子。
在宋慶齡的青少年時期,就不斷聽父母講起中山先生的種種事迹,在她還是位少女時,孫中山已經是她心目中的英雄。
寫到這兒,我怎麽突然想起了神雕大俠和郭襄的故事呢?郭襄小朋友也是幼兒時,楊過就抱過她,十六年中,她沒見到楊過,卻到處是神雕大俠的傳說。結果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
宋慶齡比郭襄幸運,1913年8月,從美國威斯理女子學院畢業後,她抵達日本與父母彙合,並第一次見到了孫中山先生。
這時的孫中山已經48歲,二次革命失敗後,再次流亡日本。宋慶齡跟隨姐姐宋霭齡一起,被派往中山先生身邊做秘書。
少女終于見到了傳說中的英雄,我們可以想見宋慶齡的欣喜。
數月後,她開始頻繁單獨去見中山先生。工作中,她是英文秘書,負責保管通訊密碼,承擔對外聯絡。閑暇時,她是位多才多藝的美麗少女,中山先生喜歡靜靜地聽她彈琴唱歌。
宋慶齡沉浸在這樣的幸福中,在給妹妹寫信時,她說:“我從沒有這樣快活過。我想,這類事就是我從小姑娘的時候起就想做的,我真的接近了革命運動的中心。”
朝夕相處中,對革命事業的向往,轉化成了愛情。不止她愛上了中山先生,中山先生也愛上了她。
49歲的大叔,想娶22歲的少女。可他家裏還有位原配。
盧慕貞夫人是位傳統女子,聽到消息後,表示不介意丈夫納妾。
可革命黨人是不能納妾的,宋慶齡這樣的新時代女性,也絕不會甘當別人小妾。
沒辦法,孫中山堅持要與原配離婚。
1915年,盧夫人被接到日本,商談離婚事宜。當時同盟會元老紛紛反對兩人離婚,而盧慕貞當著大家的面慨然表示:“孫先生爲革命奔走海外,到處流浪,身心爲之交瘁,既然現有人願意照料他的生活,我願意成全其美,與先生離婚。”
哎,誰說女子不大氣啊。她不僅同意離婚,還與宋慶齡以姐妹相稱,並告誡比宋慶齡年長的兒子孫科,要尊重繼母。
原配的問題解決了,還要過嶽父嶽母的一關。宋家父母對兩人的婚事也表示反對,畢竟兩人年齡相差太大。
但宋慶齡不是一個普通女人,當孫中山要她征詢父母意見時,她當即表白:“我願做你的妻子,永遠幫你做革命工作,革命需要我們兩個人在一起,我的心一直在追隨著你。我的生命已經跟你的事業成爲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我的婚姻,由自己做主。”
于是,1915年秋天,兩人成婚,結成了革命伴侶。
從此,宋慶齡女士,成了我們人人皆知的國母。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本文只談風月,不談風雲,關于宋慶齡後來的一些偉大事迹,我們就略過不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閱。
五、
最後多說兩句盧慕貞和陳粹芬的結局。
盧夫人開始住在中山先生的廣東老家,後與孫家人移居澳門。有意思的是,陳粹芬功成身退後,在孫中山長子孫科的邀請下,也來到澳門與孫家同住。
中山先生的哥哥孫眉,作爲孫家長子,承認了陳粹芬在家族內的地位,繼盧夫人後,她爲中山先生側室。
盧夫人與陳粹芬都留不住丈夫,結果住到一起,卻成了姐妹,也算艱難歲月中,難得的一抹溫情。
晚年時,粹芬老太太年輕時相識的革命黨人劉成禹來拜訪她,老人慨歎:“我未做飯與汝等吃,已48年矣。五十年來,各人都在,回憶當年亡命受苦,直一大夢耳。”
是啊,風雲變幻,情生情滅,人生真如一場大夢。
夢醒之後,前塵隔海,願大家各自安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