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一生以革命爲己任,立志救國救民,爲中華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
19世紀末20世紀初,孫中山爲推翻清朝、創建民國,奔走于香港、澳門、橫濱、檀香山、美國和南洋等地宣傳革命。
在那段艱苦卓絕的革命歲月中,常有一位女性陪伴其側,追隨襄助他從事反清鬥爭。這位女性並非孫中山的原配夫人盧慕貞,她叫陳粹芬,是孫中山倡導反清革命時期最親密的伴侶,她有著坎坷、流離、淒涼、甯靜而功不可沒的傳奇人生。
孫文先生年輕時候跟當時的一般青年男女沒有兩樣,是在父兄之命,八字之合下完婚的。
當新郎時,他年僅19歲。新娘是只小他一歲的盧慕貞女士。
她是一位生長在鄉間的舊式婦女,自幼喪父,性情沉靜而保守;以言侍姑教子、操持家務,賢勞備至,綽綽有余;若教其協助先生革命,則力有未逮,且亦無此志趣。
中山先生長期在外求學與奔走革命,與盧夫人離別時多,團聚時少;尤其在思想行爲方面,不免是各行其是,甚或貌合神離。就在那重要的關鍵時刻,一位頗具“英雄氣概”的革命女性,走入志同道合的中山先生的感情世界,她就是後來被人遺忘,曾實際參與革命行動的奇女子陳粹芬女士。
陳粹芬1873年出生于香港。
父爲中醫。她排行第四,人稱“四姑娘”或“陳四姑”。
18歲的陳粹芬經朋友介紹認識孫中山,初次見面即被中山先生所傾倒,自願追隨孫中山奔走革命,照顧起居飲食,身兼護士與衛士,無怨無悔地與孫中山共同生活了10多年,過著流離轉徙、擔驚受怕的日子。
陳粹芬作爲孫中山的革命伴侶,隨同他流離轉徙,備嘗艱苦。
她接待革命同志、照顧大家的生活,幾乎無微不至。她爲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燒飯做菜、洗衣服等,一切活兒都由她一人承擔,任勞任怨。
在日本流亡期間,當時追隨孫中山的很多反清人士都曾受到陳粹芬的接待與照顧,她使這群爲獻身革命而背井離鄉的亡命客大有“賓至如歸”的親切感,以致大家都親熱地喊她爲“四姑”。
然而,對于自己在日本的勞績,陳粹芬卻謙稱自己只有一點苦勞,實際上只是一個“煮飯婆”“洗衣婆”,讓人聽了肅然起敬。
20世紀初,孫中山曾到南洋各地奔走革命,陳粹芬也不畏艱辛,形影相隨,還親自印刷宣傳品。
陳粹芬在南洋追隨孫中山革命,曾和孫中山一起寓居新加坡晚晴園,晚晴園成爲了南洋反清革命的基地。
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而陳粹芬則悄然到達廣州。從此,孫中山身邊再也看不到陳粹芬的身影了。
陳粹芬曾隨孫中山出生入死,卻在孫中山榮任臨時大總統之際,功成身退,究竟是什麽原因?現在是衆說紛纭,但很多人相信是出于她本人的意願,誠如她說的是“知識有限,自願分離”。
陳粹芬離開孫中山後,由中山先生大哥孫眉奉養。
陳粹芬到澳門孫眉家中居住,不提當年勇,更不炫耀自己的特殊身份,也不再參加社會活動。她生活十分儉樸。
孫眉去世後,同年9月孫中山與盧慕貞離婚。陳粹芬就在這年告別親友,只身赴南洋,隱居在馬來半島庇能。
她隨侍孫中山雖久,然終生無所出,爲了給自己的寂寞生活增添歡樂,享受一下女性作爲母親的喜悅,她到庇能後,抱養了一位剛出世姓蘇華僑的女嬰作爲養女,後來取名叫孫容。
陳粹芬襄助孫中山反清創立民國,受盡苦難,功勞不可埋沒,而當民國建立後,她卻功成身退。
她說:“我跟中山反清建立了中華民國,我救國救民的志願已達,我視富貴如浮雲,中山自倫敦蒙難後全世界的華僑視他如人民救星,當了總統之後,貴爲元首,崇拜者衆,自古患難易共富貴難,我自知出身貧苦,知識有限,自願分離,並不是中山棄我。所以說中山待我不薄,也不負我。”她認爲孫中山薄待有負于她的說法是因爲不了解她。
陳粹芬對孫中山的爲人和對中華民族的功績贊不絕口。
陳粹芬的這種賢惠和坦蕩的胸襟,著實令人敬佩不已。
陳粹芬對孫中山寬宏大量的評論,是由于她內心充滿著對孫中山無私的愛。
陳粹芬雖非出自書香門第,但她甚谙人情世故,秉性樸實敦厚,待人和藹親切。這是與她共事過的人的共同感覺。值得稱道的是,她與孫中山原配盧夫人兩人姐妹相稱,感情很好,相處和諧。晚年仍常聚首,尤爲難得。
孫氏家族上上下下都對集中國婦女賢德于一身的陳粹芬尊敬有加,孫輩都稱她爲“南洋婆”、稱盧慕貞爲“澳門婆”、宋慶齡爲“上海婆”,族人都稱呼她爲陳夫人,晚輩則尊稱她爲孫老太太。
1960年10月21日,年邁體弱的陳粹芬在香港孑然長逝,享年87歲,由于種種原因,家人的治喪形式極爲簡單,不登報,不發訃告,匆匆購地葬于香港九龍荃灣華人永遠墳場。
縱觀陳粹芬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可以這樣來概括:她是一位不該被曆史遺忘的孫中山革命伴侶,一位爲正義和信仰獻出了一切的女傑,一位爲愛情奉獻了畢生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