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位于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全長約1080公裏,西北部連接安達曼海,東南部連接南海,是溝通印度洋與太平洋的海上戰略通道,也是東亞同南亞、中東、非洲、歐洲之間海上貿易的必經之地,被譽爲“海上生命線”。如果說納土納群島把守著馬六甲海峽的東大門,那麽馬六甲海峽西側的鎖鑰就是安達曼-尼科巴群島。
遠離印度本土的海外飛地
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位于南亞次大陸的東南角落,孟加拉灣與安達曼海的交界處,相比與印度本土的距離(最近處約800公裏,北京至上海直線爲1000公裏),它更靠近緬甸和印度尼西亞,距離緬甸僅有197公裏,距印尼蘇門答臘島更是僅約150公裏。所以若單純從地理角度看,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應該屬于東南亞,不過實際上,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卻是屬于印度安達曼-尼科巴群島聯邦直轄區,是遠離印度本土的海外飛地。
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總面積達8249平方公裏,由572 個大小島嶼組成,呈南北縱向排列。但群島大多爲無人島,有人居住的島嶼僅36個,主要有北安達馬恩島、中安達曼島、南安達曼島、小安達曼島等島嶼,首府爲布萊爾港(南安達曼島東海岸),人口約28萬。安達曼-尼科巴地處熱帶,氣候終年濕熱,年降水量更是在2000毫米以上,森林覆蓋率高達86%。不過因爲遠離印度本土,所以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大部分地區尚未開發,處于原始狀態,特別是島上的土著民族。
雖然屬于印度的海外飛地,但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無論從地理、人種還是曆史文化上都與印度次大陸沒多大關系,反而與近在咫尺的中南半島瓜葛頗多。如人種上,安達曼群島北部的土著平均身高在1.2-1.5米,屬矮黑人種,使用的安達曼語屬南亞語系的孟-高棉語族,漆黑皮膚和白白牙齒與非洲黑人很像,但有很多區別。
群島南部的土著是馬來人與緬甸得楞人的混血後裔,屬蒙古人種南亞型。整個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南北部的人種相對比較單一,與印度次大陸截然不同。而且由于地處熱帶以及原始狩獵采集的生活方式,島上土著基本不穿衣服,因此在古籍中也被稱爲“裸人國”。特別是生活在北森提奈島上的土著,拒絕外界人進入,通常迎接遊客和沉船幸存者只有弓箭和長矛。
日不落帝國留給印度的意外遺産
由于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地處聯系東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地,所以古希臘、阿拉伯和中國文獻均有記載。但畢竟地處蠻荒,而且印度次大陸曆史上大多處于分裂狀態,少有大一統政權,臨近的東南亞也少有強盛政權存在,所以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一直處于原始社會形態,無人問津。直到大航海時代到來後才被西方殖民勢力占領,先後在葡萄牙、丹麥、英國之間易手。並且自1789年被英國占領後,長期作爲流放英屬印度政治犯的場所,不過考慮到該群島地理位置重要,所以將其劃歸孟加拉省管轄。
不過二戰期間還是被日本攻占,1945年二戰結束後,安達曼-尼科巴群島重新被英國接管。但大傷元氣的英國早已不複日不落帝國的榮光,無力維持龐大的殖民地統治,于是兩年後印巴分治,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歸屬東巴(即今孟加拉國),但由于英國在南亞次大埋下的宗教、克什米爾等隱患,1971年爆發第三次印巴戰爭,以巴基斯坦失去東巴(獨立爲孟加拉國)而結束。獨立後孟加拉國局勢動蕩有缺乏遠洋海軍,最終安達曼-尼科巴群島被印度收入囊中,成了日不落帝國留給印度的一份“意外遺産”。
扼守國際航空與海運要沖的印度洋的門戶
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作爲太平洋通往印度洋的一扇難以繞過去的大門,扼控亞太、非洲、歐洲以及大西洋地區之間國際航空及海運的戰略要沖,地理位置極其特殊且重要。無論是馬六甲海峽還是將來可能開鑿運河的克拉地峽(泰國),實際上都被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牢牢把守住。也正是由于其重要的軍事戰略位置和使尚處于原始社會的土著免受侵擾,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對外封閉了近50年,成爲現實版的“失落的世界”。
隨著印度航母的購入,以及增強馬六甲海峽軍事存在的需要,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愈發得到重視。于是1992年向外國遊客開放部分島嶼;1999年印度海軍開始在此處組建遠東海軍艦隊;進入21世紀,印度確立世界大國目標後,進一步明確了“海洋威懾”和“遠海殲敵”的戰略,2001年就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建立了印軍曆史上第一個三軍聯合司令部,大有將整個東印度洋變成印度“內海”的趨勢。
免責聲明:文中部分圖片引自網絡,如有版權請留言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