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升級“東向政策”後,向東看(Lookeast)變成了向東幹(Acteast),這其實暴露了印度想深度參與南亞、東南亞乃至東亞事務的野心。隨著印度在安達曼地區軍事化建設的積極推進,該地區的貿易水道也有了潛在的“關閘”風險。 (姚憶江/圖)
當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印陸地邊界沖突時,印度海軍卻在悄然強化海洋上的軍事存在。
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是遠離印度本土的一塊海外“飛地”。不過,這裏位于印度洋東北部中央,緊鄰馬六甲海峽,戰略意義重大。近年來,印度多次在附近海域聯合多國舉行軍演,並加快對安達曼地區的軍事基地建設與升級,試圖將其打造成印度洋上的“新型航母”。
“安達曼地區軍事化對印度海軍威懾力的提升非常大。”複旦大學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張家棟教授對南方周末表示,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南北長度差不多將近900公裏。從戰術的角度,印度完全有封鎖馬六甲海峽的實力。一旦開戰,印度武力投送的半徑很短,有天然的優勢。
“安達曼群島就是印度洋控制戰略中的‘東錨’。通過控制這個區域,印度不僅可以對抗中國,也可以控制整個孟加拉灣,乃至整個印度洋北部航線。”張家棟認爲,實現印度洋區域的霸權,才是印度真正的目標。
印度想讓“飛地”變“航母”
據《印度斯坦時報》2020年8月25日報道,印度高級軍事官員稱,印度將把安達曼群島北部的科哈薩(INS Kohassa)和尼科巴群島坎貝爾地帶的簡易機場升級爲成熟的戰鬥機基地。此外,位于拉克沙迪普群島(Lakshadweep)阿加蒂(Agatti)的飛機跑道也將升級。
報道稱,印度將從島嶼基礎設施升級中達成兩個目標:最大程度地獲取經濟利益,並提高其在印度洋地區的軍事存在。
“這兩個島嶼將像印度的新型航空母艦一樣,擴大海軍在遠離大陸地區的活動範圍。兩島都位于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超過一半的世界貿易都通過這條航線。”上述高級軍事官員稱。
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位于印度洋東北部,孟加拉灣南部,是通往印度洋的一扇難以繞過去的大門,世界著名的黃金水道——馬六甲海峽就坐落在群島東邊。它如兩道天然閘門,扼守亞太、非洲、歐洲以及大西洋地區之間國際航空及海運的戰略要沖,是中日韓等東亞諸國通往中東、地中海、非洲沿岸和大西洋沿岸的商船必經之地。
中國的多部曆史古籍,都有安達曼島的記載。曾跟隨鄭和下西洋的明朝翻譯官馬歡在《瀛涯勝覽》中將安達曼島稱爲“按笃蠻山”,據其記載,“彼處之人巢居穴處,男女赤體,皆無寸絲,如獸畜之形。土不出米,惟食山芋、波羅蜜、芭蕉子之類,或海中捕魚蝦而食。”
近代以來,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曆經丹麥、英國等管轄,二戰期間還一度被日軍占領。戰爭結束後,印度和緬甸陸續迎來獨立,英國殖民者本打算在這些島嶼上重新安置所有英裔印度人和英裔緬甸人,但沒有實現。
1950年,這片土地成爲印度領土的一部分。
“從曆史上看,安達曼地區跟印度沒有太大關系,是近代英國殖民者把這裏強塞給了印度。爲了這個事情,緬甸還和印度發生過領土爭議。不過,印度國力明顯占優,最終這裏還是成爲了印度的領土。”張家棟教授告訴南方周末。
安達曼地區距離印度本土遙遠,而且很多島嶼無人居住。再加上印度和周邊國家對部分島嶼有主權爭議,印度也擔心領土被侵占,因此,在該地區的軍事化建設最初定位是自我防衛,駐軍也不多。
上世紀90年代開始,印度開始加速在安達曼地區的軍事化建設。1999年,印巴兩國爆發了卡吉爾沖突,印度雖最終取得勝利,但傷亡慘重。出于對海上風險的擔憂,印度開始在安達曼地區著手組建海軍艦隊。2001年,印度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建立了三軍聯合司令部(ANC),這是該國唯一的三軍統一戰區司令部,有權管制轄區內的陸海空三軍部隊。
2019年1月24日,印度海軍在安達曼島北部的科哈薩開設第三個航空基地,該基地設有一條1000米長的跑道。印度海軍發言人表示,該跑道將延長至3000米,以便戰鬥機和其他飛機能夠開展行動。
“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地處海上貿易關鍵通道,在東印度洋地區具有極其重要的地緣政治位置。”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南亞和印度洋研究中心主任郭學堂教授向南方周末表示,從印度對華政策出現的新動向看,印度政府很可能加快升級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基地的建設,以便發生軍事沖突時,能夠控制印度洋海域特別是馬六甲海峽與印度之間的海上通道,這和印度的“東進外交”也是一致的。
“印度在該地區的軍事化推進,是意料之中的。”深圳大學環孟加拉灣地區研究所所長戴永紅介紹,印度海軍曾提出“圍欄”戰略,即海岸線向外延伸500公裏爲完全控制區,500-1000公裏爲中等控制區,剩余其他地區被稱爲軟控制區。
除了阿拉伯海、孟加拉灣等周邊海域外,對于馬六甲海峽、霍爾木茲海峽等印度洋上的關鍵戰略支點,印度也想施加影響力。
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位于世界著名的黃金水道——馬六甲海峽的西邊,它如兩道天然閘門,扼守亞太、非洲、歐洲以及大西洋地區之間國際航空及海運的戰略要沖。該地區的持續軍事化,讓周邊國家感受到了威脅。 (馮慶超/圖)
“印度的戰略投機主義”
其實,安達曼地區的軍事化推進曾遭遇阻力。其中,最先提出反對的是孟加拉灣沿岸諸國。
這裏雖然是印度的聯合屬地,但距離印度本土最近處也有800英裏。相反,這裏距離印尼蘇門答臘島約有150英裏,距離緬甸南部約200多英裏。印度對安達曼地區的軍事化,讓周邊國家感受到了威脅。
“這就相當于一把刺刀抵在周邊國家喉嚨上,雖然不一定會真動刀,但一直有潛在威脅,會不戰而屈人之兵。”張家棟說。
同時,部分印度外交人士也反對將這裏軍事化,他們認爲這些島嶼變成軍事基地,會引發南亞和東南亞國家的恐懼,應該將島嶼內軍事設施保持在最低限度,向周邊諸國表達“善意”。
2015年,印度政府首次宣布打算將這些島嶼轉變爲一個海上樞紐,爲此撥出10億盧比,以促進旅遊業和港口發展。該計劃還包括在坎貝爾灣建設酒店、度假村和轉運中心等。
不過,印度環保人士警告,一系列基礎設施項目,可能會破壞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于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安達曼群島被印度政府冷處理,此外還面臨資金短缺、缺乏環保許可等問題,島上的“增兵”和“軍事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因此懸而未決。
近年來,印度持續加大對安達曼群島軍事化的投入和基礎設施建設。2017年11月舉行的一場爲期4天的演習中,印度出動了戰鬥機、重型運輸機、戰艦、步兵戰鬥車、特種部隊以及常規部隊。《印度時報》當時的報道明確提到:“這個地方可作爲支點,對抗中國在印度洋地區的戰略舉措,並確保通往馬六甲海峽的各航道安全。”
2020年6月,中印邊境沖突事件發生後,印度開始大幅度加強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軍事部署,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軍事化建設,自然也離不開美國的支持。
“冷戰時期美印關系很差,美國一直打壓印度。冷戰後蘇聯解體,印度作爲區域性大國受到了美國拉攏。美印交惡就變成了美印交好,在印度洋地區,美國也對印度釋放了更多的空間。”張家棟表示。
上世紀90年代起,美印兩國開始不定期舉行代號爲“馬拉巴爾”的聯合軍演,軍演規模也呈現升級趨勢。2007年,代號爲“馬拉巴爾-07”的聯合軍演在印度東部港口維薩卡帕特南與安達曼群島間的水域舉行。除了美印之外,還加入了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包括3艘航母在內的26艘艦船,約200架戰機參與其中,被媒體評論爲美國希望打造“亞洲版北約”,增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控制力。
2020年7月,美印兩國海軍再次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附近海域展開聯合軍演。印度海軍東部艦隊司令部和安達曼-尼科巴司令部的所有主要戰艦和其他重要裝備都參與了該演習。印軍設想一旦發生戰爭,可以與海軍東部艦隊司令部進行協調,將該海域作爲戰區進行編隊指揮,在最大程度上確保動員和利用印度軍隊的所有資源。
美國海軍派出了“尼米茲”號航母打擊群參加了此次軍演。7月18日,美國尼米茲號航母離開南海,通過馬六甲海峽後進入印度洋。7月20-21日,尼米茲號航母在該海域與印度海軍進行兩軍“交彙演習”(PASSEX)。
“這也顯示了美印兩國在印度洋軍事行動的互動,印度借此向中國暗示美印軍事合作在加快。”郭學堂說。
安達曼軍事化“暴露了印度的戰略投機主義”。張家棟表示,“在過去美國主導印度洋的時刻,沒人能跟其競爭。如今美國相對衰落,暫時無暇顧及。印度感到自己遇到了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希望趁著新的國際秩序形成前,抓住時機積極布局。”
印度海軍曾提出“圍欄”戰略,除了阿拉伯海、孟加拉灣等海域外,對于馬六甲海峽等印度洋上的關鍵戰略支點,印度也想施加影響力。 (姚憶江/圖)
“向東看”變成“向東幹”
著名海軍題材作家、《魚叉》系列戰爭遊戲作者拉裏·邦德在一次節目中表示,如果印度想阻止與中國的貿易,只需將船只停靠在馬六甲海峽入口處。由于這條水道的戰略重要性,印度在戰時可能封鎖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是中日韓等東亞國家最主要的能源運輸通道,來自中東地區的大型油輪都從這裏經過,駛向中國南海。隨著印度在安達曼地區軍事化建設的積極推進,這一水道也有了潛在的“關閘”風險,這將給中國等東亞國家的能源安全造成極大隱患。
據《印度斯坦時報》8月25日報道,印度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升級的目的之一,就是爲了讓印度海軍在通往東南亞和北亞的6度和10度航道上占據主導地位,而這一範圍正位于馬六甲海峽航道之上。
該報道同時表示,印度這一行動是對中國推動泰國啓動連接泰國灣和安達曼海的克拉運河(Kra Canal)項目的回應。報道稱,運河項目一旦落實並建成,來往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的船只可無需繞行繁忙的馬六甲海峽,同時縮短至少1200公裏的航行距離。
“印度‘關閘’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硬關閘,一種是軟關閘。”張家棟分析稱,借助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印度可以控制馬六甲海峽等貿易水道。其中,硬關閘一般限于兩國宣戰時使用,而且會讓印度置于被打擊的危險境地,因而發生的可能性較低。另一種軟關閘則指的是,印度可能會濫用主權國家在公海上打擊共同犯罪的權力,隨意以船只違禁品、走私等爲由阻礙其正常通行。
“針對軟關閘的情況,我們應該對國際法、國際通行的協調機制等進行細致的研究,使用有力有效的手段解決。”張家棟說。
近年來中國也在探索替代性能源通道,破解馬六甲困局。
比如中緬合作推進的泛亞鐵路項目,將鐵路從雲南延伸出去,經緬甸直通孟加拉灣;同時,中巴合作修建的道路、石油天然氣管道等經由新疆喀什,縱向貫穿巴基斯坦,抵達巴基斯坦沿海城市卡拉奇,直接與伊朗、海灣各産油國打通聯系。
戴永紅教授也提出了“三灣走廊”的概念,以應對印度潛在的“關閘”風險。戴永紅表示,“泰國灣、環孟加拉灣、波斯灣,這‘三灣’是中國貿易航線上的必經海域。印度固然可以冒險關閘,但通過加強與‘三灣’周邊國家的合作,中國也可以對印度采取相應的反制措施。”
2020年8月30日,印度新德裏電視台網站稱,消息人士透露,在6月中印邊境沖突爆發後不久,印度海軍不但加強了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兵力部署和日常巡邏,而且還隱秘地向南海地區派遣了海軍艦艇。
同時,印度海軍還加強了針對馬六甲海峽以及中國海軍進入印度洋各條路線的巡邏,並計劃緊急采購和部署自主水下航行器以及其他無人系統和傳感器,嚴密監視中國海軍在印度洋的活動。
戴永紅教授分析認爲,2014年莫迪政府開始執政後,印度升級了東向政策。即將“向東看”(Look east)變成了“向東幹”(Act east),這表明印度渴望深度參與南亞、東南亞乃至東亞事務。
“環孟加拉灣地區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印度本來就是該地區的區域性大國,而印度洋海上通道又是中國能源運輸的生命線。中印兩國處于相似的發展期,未來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戴永紅教授認爲,印度在陸地邊界上對中國的越界挑釁,以及海上對安達曼地區的軍事化推進等動作,都是齊頭並進的。
除了遏制中國外,印度可能還另有所圖。
“誰控制了幾個關鍵的進出口,誰就控制了印度洋。而安達曼地區就是印度洋控制戰略中的‘東錨’”。張家棟向南方周末表示,和大西洋、太平洋相比,印度洋的區別性特點之一就是封閉性。印度洋進出必須經過幾個特定的進出口,馬六甲海峽就是最重要的進出口之一。
張家棟教授認爲,通過控制這個區域,印度不僅可以對付中國,還可以控制整個孟加拉灣,甚至影響整個印度洋北部航線,所謂的中國威脅只是印度的一個借口,印度洋區域霸權才是印度真正的目標。
“作戰距離直接影響戰鬥力。印度在安達曼地區的軍事基地距離航線近。地理條件決定了印度在海上有戰略優勢。可以合理推測,印度希望用海上的戰鬥優勢來對沖陸地上的劣勢,這也要求我們在陸地上一定要有足夠的軍事威懾力。”張家棟說。
南方周末特約撰稿 毛淑傑 南方周末實習生 黃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