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作爲北洋軍閥領袖的袁世凱不治而亡,自此北洋系軍隊政權進入新的曆史階段。軍閥內部各派頭領以省爲界割據混戰,分裂爲皖系、奉系和直系三大派系。其中以張作霖爲首的奉系軍閥初期實力處于下遊,後借助日本人的扶持盤踞東北三省,張因此號稱"東北王"。
然而,張作霖原先不過是一個小縣城的獸醫,卻在戰亂時期脫穎而出,取得袁世凱的信任,一步步成爲叱咤風雲的大軍閥,甚至當上末代國家元首,是什麽造就了他的一代傳奇呢?
筆者認爲不僅是依靠他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通曉人情世故,懂得如何在混戰年代安身立命。
張作霖一生浮浮沉沉,幼年家境貧苦,勉強讀過三個月私塾,爲了生計賣過包子學過獸醫,替父報仇誤傷人命,逃走後在在清軍部隊當過小兵,後經馮德麟介紹加入土匪組織,當時他不過二十出頭。
在義和團運動期間張負責"保險區"的治安,維護了村人的財産安全,得到了群衆支持,張因此勢力範圍不斷擴大,聲名鵲起。
出身草莽的張作霖,平時說話粗俗直白,不拘小節,他的乳名就叫作"老疙瘩",可謂是人如其名,是個十足的大老粗。
不過正是這種性格讓他在亂世中有了一席之地,當年袁世凱看張作霖在軍中威望漸高,便召見他面談,一來看看北洋新兵隊伍中的佼佼者長啥樣,二來試探下張的野心實力有幾分。
這在張作霖看來,自然不是一場普通的面談,他雖然平時看起來大大咧咧,實則粗中有細,心思缜密,關鍵時刻絕不含糊。
在袁世凱面前,他表現的畢恭畢敬,不僅跪下行三拜九叩大禮,還佯裝誠惶誠恐的模樣,讓袁世凱心裏頓時樂開了花。可見張悟透官場之道,懂得對自己的上司獻殷情表忠心,隱藏實力才能走得更遠。
不過袁世凱也不是隨便就能忽悠的,他靠訓練北洋新兵步步爲營,直至走到民國大總統的位置,對有實力的部隊將領更是格外警惕。他假意寒暄之後,開始詢問張作霖今後有何打算,表示張作霖看上的地盤,可以賞賜給他,若想擴大新兵數量,自己也會親自批裝備和彈藥給予支持,總結一句話就是"要地盤還是要軍隊?"。
正所謂"無功不受祿",看似豐厚的賞賜,實質讓張作霖騎虎難下,回答不慎極有可能暴露自己的野心或實力。
他靈機一動,轉而岔開話題,告訴袁世凱:“您的金表真不錯,相比與地盤,我更想要這個”。
聽聞張的回答袁世凱當即哈哈大笑,對身邊人調侃張作霖的窮人出身,見不得大世面。隨即張領了表小步辭別了袁世凱。離開後的張作霖身後直冒冷汗,一改平時的胡子霸氣,好在有驚無險,可見雖是一場簡短的面談會,卻足以體現張作霖的高情商。
此後對于袁世凱來說,無異于放虎歸山,張作霖在軍隊中韬光養晦,沒有一刻停止過拉攏擴大自身實力,身後的追隨者越來越多,待時機成熟,他得到趙爾巽的重用,迅速成爲制霸東三省一股強勁的力量。
他與袁世凱的"隸屬關系"也發生了改變,不再是簡單的上下級相處模式,袁對其重用又提防。張作霖擁有兵權之後並沒有驕傲自大、擁兵自重,仍然保持著八面玲珑的通透之心,在袁世凱面前繼續扮演著胸無大志的凡夫俗子,袁看透他的裝癡賣傻卻不明說,爲了防止張作霖的勢力範圍過大不能與之抗衡,袁世凱曾經下令將其調往蒙古當差,意在削弱他的勢力範圍。
出于軍隊的威嚴和體面,張作霖並沒有和袁世凱撕破臉,他一面拉攏陸軍總長段祺瑞訴說離任之苦,一面緊緊抓著東北軍權不肯放手,最終這場"明升暗降"的人事調動不了了之。
縱觀張作霖的一生,他的高情商不僅體現在與袁世凱的鬥智鬥勇,在外敵面前依然如此,他假意親日,雇傭日本軍事人員,最終卻成爲了日軍侵華的主要障礙。他一度被俄日視爲"眼中釘",卻不得不佩服他是個"壓不倒的小個子",是名副其實的"亂世枭雄"。
歡迎關注,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