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向我抱怨:“女兒都4歲了,我和老公現在就像是鄰居,除了孩子的事,基本上沒時間說話,更別提親親抱抱了,根本沒機會,女兒也不允許她爸碰我。想讓女兒自己睡小床,讓老公回來睡,女兒每次都哭的鼻子眼淚一大把。”
我很震驚:“4歲的孩子,你們還睡在一起?沒有分房間?”
朋友也很震驚:“4歲就分房間?太小了吧。一直都是跟我睡,也沒分床。”
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孩子多大可以分房間?
家長的意識普遍是在5-6歲左右,還有很多青春期才和孩子分房間的家庭。和孩子分房間,已經成了麻煩事,孩子哭鬧,不願意回自己的房間,要麽要求家長陪睡。還有一些家庭,阻力來自父母本身,認爲太早分房間孩子沒有安全感。
作爲父母,我們需要明白,盡早分房間讓孩子獨立睡覺,對孩子的成長有積極的作用。
事實上,孩子2歲前是分房間的最佳時期。
順應孩子自我意識發展和安全感構建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沒有及時和孩子分房間睡覺,就錯過了孩子獨立意識發展的“敏感期”。
給孩子一個屬于他的房間和床,他幼小的心靈裏就種下了“獨立”的種子,也逐漸明白這個世界上有專屬于他自己的位置。
父母需要做的,是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不會因爲分房間而改變”,他才有力量建構自己的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不是睡覺的時候建立的,是白天在父母的用心陪伴和親子間的良性互動中建立的。
幫助孩子脫離戀父或戀母
胡萍老師在《善解童貞》裏說:在生命的開始,性系統就與身體其他系統平行發展著。
性本能和吮吸、牙齒發育、運動、語言的發展是一樣的,作爲父母,我們要了解這個事實。幼兒時期,孩子會把父母作爲自己的性對象。很多孩子會說:“長大了我要嫁給爸爸”,“長大了我要娶媽媽做老婆”。這不是一句可以忽視的童言童語,盡早與孩子分房間睡覺,也是隔斷孩子從父母身體獲得性刺激的形式。
幫助母親脫離戀子情結
母親會把孩子視爲自己的情感寄托,特別是夫妻感情淡漠的家庭,妻子會把本該屬于丈夫的情感用孩子代替,利用孩子對自己的依戀,將孩子捆綁,晚上也要孩子與自己同睡。
經常聽有些媽媽說“兒子就是我的全部”。我們痛恨的“媽寶男”背後,就有這麽一位捆綁操控的媽。這樣的家庭裏,母親的戀子情結,也會給孩子的心理發展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有利于夫妻感情的交流
有多少家庭,是因爲孩子而夫妻“分居”的?在中國應該是絕大多數吧?
孩子跟父母一起睡,或跟著媽媽睡,爸爸睡別的房間,這都不利于夫妻感情的交流。有了孩子之後,沒有夫妻交流的空間和時間、沒有情感和肢體的交流,這已經嚴重影響了夫妻感情。
家庭裏夫妻關系是第一關系,無論在什麽情況下這都是不可改變的。夫妻間有了獨立的空間和時間交流,感情升溫、關系親密、身體健康、心理更健康。父母相愛、家庭互動多,孩子的幸福感也會很高,對孩子成年後的婚姻生活,也是一個正向的示範。
怎麽與孩子分房間睡覺?
- 先分床,再分房。
寶寶初生爲了方便照顧,可以在父母床邊獨自睡小床。父母一定要讓孩子自己睡小床,除了避免呼吸道疾病傳染;也能讓孩子有邊界感,不會在睡覺時翻來覆去;更是提前爲分房間打好基礎,孩子比較容易接受。
夫妻共同照顧孩子,丈夫能看到爲人母的辛苦,更體諒妻子。夫妻“分居” ,感情越來越淡漠,也增加了出軌率。
孩子是兩個人的,本應該共同照顧,妻子也不能剝奪孩子的父愛,笨手笨腳可以學,妻子要給丈夫機會釋放父愛。
- 先告知,再執行
分房間之前,要有半年左右的時間做准備,我們要和孩子說一個具體的分房間的時間,比如“等你2歲生日的時候”,“等到過年的時候”,“等到夏天開始穿裙子的時候”等等,都可以。不要跟孩子講太多“爲什麽分房間”的道理,就像爸爸媽媽每天要上班,孩子每天要上學一樣,是必須的。你的堅定,孩子看得見。這個等待分房間的過程,可以讓孩子參與房間的布置和打掃,平時也可以在房間裏玩,或者午睡在孩子的房間先開始。
等到真正分房間的時候,孩子肯定會哭鬧,我們需要溫和而堅定的執行,也要理解並安慰孩子。如果孩子就是不去自己的房間,或者要求父母去小房間陪睡,可以用緩兵之計一步步達到最終目的。無論這過程有多鬧心、多糾結,原則就是,孩子必須單獨睡在自己的房間。
睡前儀式也很重要,拉上窗簾、放點音樂、講睡前故事、親吻孩子、互道晚安等等,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愛不會因爲分房間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