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掘金團隊(ID:gold1849) | KK
2020年一季度已經過去,中國服裝紡織業的春天卻遲遲未到,前兩個月的整體行業利潤縮水近六成。
3月,服裝行業的中國外貿企業剛從疫情中喘過氣,准備奪回失去的兩個月時,嚴峻的海外疫情直接讓他們陷入生存危機……
“我等了兩個月,等來的卻是他們接連取消的訂單……”這是一位廣東外貿服裝廠老板的自白。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預計,今年第一季度,出口量會大減兩成。
紡織業是一條典型的全球化産業鏈,但受影響的絕不僅僅是中國。
全世界的人有沒有衣服穿,得指望三個國家:
第一是“世界服裝工廠”中國,全球六成的成衣都是中國造。第二是印度,第三是越南。
說起越南,算得上是近年來最有可能成爲“下一個世界服裝工廠”的國家,是令全球資本垂涎的明日之星。
去年的大國貿易摩擦,曾被很多人視爲越南“奪位”的機會。但事與願違,越南全年的服裝紡織出口額反而比預定目標少了整整10億美元。
今年前兩個月,中國這座世界服裝工廠陷入停擺,又給越南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然而,面對最大競爭對手的缺席,越南還是不給力,第一季度的服裝紡織出口額不升反跌3.5%。
別說要當世界第一了,當下的越南,愁得很。
越南制造業擁有900多萬名勞工,服裝紡織業占比接近三分之一。倘若有更多紡織企業因爲資金鏈斷裂而倒閉,預計4月底的失業率會高達30%,5月惡化至50%,越南紡織業每月估計要損失1.27億美元。
兩次巨大的機會擺在眼前,“明日之星”越南爲何沒有抓住?大潮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借此疫情,我重新審視了越南的服裝紡織業優勢,很多事情開始有了眉目。
疫情爆發,中國這座世界服裝工廠囿于兩大難題:一是工廠停産,無法接單;二是交通停運,無法運貨。
中國交不了貨,外國買家自然要將訂單轉移給其他代工廠,越南脫穎而出。
和中國一樣,越南服裝紡織市場有兩大買家,第一是美國,其次是歐盟,兩者包攬了越南近六成的訂單量。
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越南暴露了自己最大的弱點:紡織原料高度依賴進口。
據越南國家紡織和服裝集團(Vinatex)統計,越南超過八成的紡織原料和輔料都從國外進口,而最大的來源,就是中國。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原料都沒有,越南有再大的能耐又如何呢?
從原料、紡紗、織造到成衣加工,中國可以說擁有全球最完備的服裝紡織産業鏈,這正是它作爲世界服裝工廠的核心競爭力,也是跟越南的最大差距。
越南第10紡織廠,是美國時裝品牌GAP和Tommy Hilfiger的供貨商,因爲一半的原材料無法從中國進口,陷入大量訂單不能按時交付的困境。
同樣的問題,也困擾著其他越南服裝紡織廠,部分工廠只能停工待料,部分則選擇臨時轉向馬來西亞和印度采購,直到2月底中國逐步恢複原料供應,這個現象才有所緩解。
沒有原材料生産的主動權,這是越南的硬傷。換言之,越南紡織業若想源源不斷地産出,要麽保證上遊的原料不斷供,要麽開源引流,自産原料。
原材料緊缺,只是越南産業鏈問題的表面原因。
更危險的是,越南一直引以爲傲的低成本優勢正在消失。
越南進口中國棉花制成紗線,然後大量出口到中國,這些棉花繞了一圈又回到國內了。本來這樣的方式很常見,賺成本差嘛,但有意思的是,根據國際紡織業機構Textilebeacon的統計,比起印度、印尼和巴基斯坦,越南紗線的價格卻是最貴的。
這是怎麽回事?難道中國的老板們都財大氣粗,不顧成本了?那幹嘛還要長途跋涉到越南生産呢?
我查了一下,發現這些老板們挺無奈的。越南當下的經濟現象,完美符合成本邊際效應遞減的經濟規律。
這幾年,中國對棉花進口實行配額制政策,加上國內生産成本蹭蹭往上漲,環境汙染問題又備受诟病,貿易壁壘更是帶來不少關稅麻煩。所以,不少中國紡紗企業開始將生産環節轉移到國外,尤其是越南。
據商務部統計,2015-2018年,中國紡織業的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爲62.3億美元,分布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光越南就占了17.2%。
成本低廉,熱錢湧入,激活産業的同時,因爲需求蹭蹭上漲,導致成本重新漲了回來,曾經的窪地一去不返。
目前,越南就面臨著這種尴尬的情況——勞動力成本以及土地、工廠租金,漲得還真的有點快。
2018年,越南的最低工資從每月130美元迅速漲到180美元,對比之下,柬埔寨保持在110-120美元的水平,孟加拉國低至68美元。
不少中國紡織企業也開始抱怨,越南現在的工廠租金已經到了每平方米4美元(約28元人民幣),對比2018年東莞廠房的租金均價約每平米30元,越南的租金可以說跟中國一、二線城市相差無幾。
屋漏偏逢連夜雨。越南紡織業的生産成本優勢明顯已經在衰退,誰曾想,氣勢洶洶的非洲兄弟也殺到了。
2018年的中非合作論壇,中國提出七項重大行動,其中就包括“鼓勵中國企業增加對非洲的工業投資”,且特別提到傳統制造業。政策推動無疑給中非紡織行業合作注入動力。非洲正成爲中國紡織企業的投資新寵。
過去,越南憑借廉價勞動力這個天然優勢,吃下中國低端生産線的市場份額。如今,在生産成本更低的競爭對手面前,越南的處境很尴尬。
越南很難扭轉成本上升的趨勢。
爲了利用廉價勞動力帶來的成本優勢,越南的中小型服裝紡織廠,很多采用手工作坊的生産模式,他們認爲,現代化機械生産對資金投入和基礎設施的要求太高了。
拘泥于手工生産,暴露的短板有很多:一是品控不穩定,二是出貨量和交貨時間受限,三是不利于産業升級。
況且,越南的勞動力市場也開始分化。電子制造業這類高新技術産業紛紛向高素質人才抛出橄榄枝,論薪酬待遇,服裝紡織企業的吸引力有點“爭”不過,只能收割少量熟練操作的工人和大量低技術工人。
如此一來,又陷入了依賴低成本的惡性循環。
越南一邊要保持價格優勢,一邊要在質量、交貨時間和設計上跟中國、印度競爭,還必須時刻提防外部環境的變化。
之前,越南全力推進《跨太平洋貿易協定》(TPP),結果特朗普一上台,就宣布美國要退出協定,打了越南一個措手不及。
好不容易等來大國貿易摩擦,越南本以爲自己是最大贏家,沒想到又是特朗普,警告越南不要癡心妄想。理由很簡單,高喊美國第一的特朗普,要的是産業回流,既然他不讓中國占便宜,又怎會給越南得逞呢?
再加上,越南盾對美元的彙率一直都保持穩定,無形中又失去了一部分價格優勢。
原材料短缺、成本優勢消失、外部受阻,多重打擊之下,據越南行業人士透露,2019年紡織業的出口新訂單量同比減少了20%到30%。
中國和美國的機會都用完了,越南真的要完蛋了嗎?
別忘了,還有一個巨大的市場叫做歐盟。越南手上最後一個籌碼,就是今年有望實施的《越南與歐盟自由貿易協定》(EVFTA)。
歐盟是越南服裝紡織業的第二大買家,這個EVFTA協定給越南服裝紡織業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貿易關稅可以逐步削減至零。
越南是繼新加坡之後,第二個跟歐盟達成自貿協定的東南亞國家,而且柬埔寨、馬來西亞、孟加拉國這些競爭對手都沒份。越南還是東南亞地區裏,與外部簽署自貿協定最多的國家。有了不同市場對沖的保障,心裏自然美滋滋。
如果EVFTA進展順利,對越南服裝紡織業的市場份額和價格競爭力的提升不容小觑,但前提是,歐洲乃至全球的貿易和消費環境沒有出現太大變動。
眼看當下,歐美國家接連“封國封城”,出口運輸鏈條幾乎中斷,需求大幅萎縮,一切都出乎意料。
在歐美退單潮的沉重打擊之下,中國和越南的紡織服裝廠都在紛紛“自救”。畢竟,能在危機中存活下來,才有機會等來疫情結束後的轉機。
自救之路,總體分爲兩條,一是轉移銷售市場,二是轉變生産品種。
有的外貿廠家比較幸運,轉身就接到來自日本、韓國的批量訂單;有的傳統外貿廠家開始試水電商銷售和國內的直播帶貨,將出口轉內銷;有的則利用服裝廠本身的原料優勢,轉而生産抗菌口罩和個人防護服,撐起銷量;還有一些廠家開始共享訂單和原料。
但是,疫情沖擊經濟,對外,出口額聊勝于無,對內,消費信心整體低迷,消費能力始終有限。以中國爲例,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前兩個月,國內零售消費總額同比下滑了20.5%,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的消費更是下跌30.9%。
對于內需體量小得多的越南來說,要消化大量的外貿庫存,更是難上加難。
大疫之下,光憑企業一己之力自救,任重且道遠,很多企業只能靠“吃老本”再撐兩三個月。
某中型服裝外貿企業老板坦言,目前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救助措施中,能享受到的優惠政策僅有員工社保減免,但工資的大頭依然要企業自己扛;而在沒有訂單、沒有營業額的情況下,稅費減免等于沒有意義;至于銀行貸款,即使可延期,利息仍分文不少。
無論在中國還是越南,不少服裝外貿企業都在泥潭之中急切盼望政府及時遞來的救命稻草。危機下,誰較早走出疫情的泥潭,誰最先抓住全球産業鏈重構的機會,誰才能在疫情結束後分到較大的蛋糕。
越南何時會取代中國成爲下一個世界服裝工廠,至少等疫情過後,才能見分曉。但可以預見的是,這場疫情,正在深刻地重構過去百年來形成的全球産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