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 2 日,中科院“探索一號”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順利抵達三亞。本航次自3月10日開始,航次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一個約3米長的鯨落。鯨落是指鯨魚死亡後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態系統,與熱液、冷泉一同被稱爲是深海生命的“綠洲”。專家表示,目前國際上發現現代自然鯨落不足50個,此鯨落具有長期觀測價值。
鯨死去後沉入海底的現象稱爲鯨落。當鯨魚在海洋中死去, 它的屍體最終會沉入海底。生物學家賦予這個過程一個名字——鯨落(Whale Fall) 。一座鯨魚的屍體可以供養一套以分解者爲主的循環系統長達百年。
這是鯨魚就給世界留下的最後一絲溫柔!
生物學家發現,鯨魚死後他們的屍體方向總是坐北朝南,但是至今也沒有查出這是什麽原因!
落入海底後的鯨魚屍體,分成4個階段被上萬個生物體吃掉,甚至促成了新生物種的誕生,構成了海底的生態圈。
爲什麽鯨落那麽少見,觀察到鯨落都開心得不得了?
因爲畢竟科學家又不是神,可以准確的預測哪一條鯨要在何時何地死亡,也不能海底撈針似的到處瞎找,費時費力的時,估計連試驗經費都騙不到。
所以觀察鯨落是一個相當隨緣的行爲。
沒錯,科學家不知道鯨是什麽時候要死,並且什麽時候沉入海底的?但科學家可以做實驗啊呀!把一條死鯨丟到海底,然後記錄整個過程不就知道了……
2003年至2005年,日本海洋地球科學與技術研究機構生物圈研究中心,做了一批鯨落的實驗,把死的抹香鯨丟到日本南部的219-254米深的海底,進行了爲期兩年的三次觀察。
這些抹香鯨都是2002年擱淺收集的,所以不用擔心。
丟下去後,隔了好幾個月去看屍體怎麽樣了,結果發現這時鯨魚的屍體大部分已經骨骼化了。大多數軟組織,如內髒和肌肉已被消耗,但大量的頭部和脂肪組織仍然存在。只有最大的一頭鯨(6頭,總長16米)的脊椎仍然與軟組織相連。
1.5年後,鯨魚屍體周圍出現了各種生物,數量相當密集。贻貝數量最多,就下圖。覆蓋了顱骨、肋骨、骨骺和椎骨的大部分裸露表面。
另外兩種共生體包含的雙殼類和一個新種文昌魚位于骨骼下面的沉積物中。在骨骼和軟組織中發現了多毛類的一個新種。
下面這些都是鯨魚身上出現的軟體動物(慎看)
長到了骨頭上的贻貝。
以及長出了蠕蟲,噬骨蠕蟲具有一套很厲害的根系(root system),可以滲透進入鯨骨骼,幫助分解和消化屍體的脂肪和蛋白。
海底食物資源本來就少,所以鯨魚下去,這就是海天盛筵啊!你想想,一條鯨魚養活了多少海底原住民。
那麽問題來了,你覺得“鯨落”這個詞文藝嗎?
有人說,喜歡“鯨落”這個詞的人,都很溫柔。
也有人反駁說,喜歡“鯨落”這個詞的人溫不溫柔並不知道,但卻會生産一批喜歡矯情的“僞文青”。
而也有人覺得慎得慌,一座巨大的屍體在幽深、黑暗、寒冷、低氧的環境中慢慢腐爛,分分鍾患上深海恐懼症。
當然,很多人對鯨落的所有印象都停留在那句超有文藝範的“一鯨落,萬物生”上,實際上,這不過是生態系統中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的物質循環罷了,所有的生物死了,有機物化作無機物,其他生物再利用這些無機物合成自身有機物,循環往複,生生不息。
鯨如此,萬物如此,人也如此。
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