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爲了方便艦艇下水和建造期間大體積零件的運輸,最大程度地節約運輸成本,造船廠往往建在海邊,最近幾年,江南造船廠等幾家國內船廠無一不是被建在海岸地區。但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海軍從重慶深山老林裏的一家造船廠接收了3艘潛艇,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在今天,山裏造潛艇都是中國獨一份的創舉,而這個創舉離不開當時轟轟烈烈的“三線建設”。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同時與兩個超級大國交惡,時刻面臨著開始戰爭的危險。爲了備戰,中央政府在1964年制定了“三線建設”的戰略,提出在中西部地區建立後方基地,在三個五年計劃內投入了2000多億元人民幣,花費十五年時間在中西部地區建立起近2000個以國防和基礎工業爲主的工廠、科研機構和水電站等設施,負責潛艇生産的432廠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了。
地處重慶涪陵,背靠長江黃金水道的國營432廠實現了隱蔽和備戰的戰略目的,但他們同時也因此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那就是究竟如何才能把造好的潛艇從落差30多米高的山坡上運到長江之中?又如何讓它能夠順利的通過三峽的急流險灘,安全運達千裏之外的長江入海口呢?
根據432廠原廠長秦培良所說,432廠造出來的潛水艇大概有70多米長,6至7米寬。因爲當時沒有三峽大壩,長江水流湍急,爲了潛艇能夠正常下水工作,工廠員工和海軍要將潛艇從山上運到長江裏去,還要保證在下水過程中不會出現傾側,翻船。按照常規的方案,就是“拖運”,把兩個拖輪綁在潛艇底部上,將潛艇拖起來運送。但是,當時長江的航道,特別是上遊的航道沒有那麽寬,潛艇過不去。
在衆人的集思廣益下,很快,一個同時解決入水落差和安全運輸問題的方案誕生了。有人提出,爲033型潛艇打造一款專用駁船,潛艇下水時被放置在駁船上,而後駁船帶著潛艇通過滑道滑入長江,之後由海軍的拖船負責把潛艇拖出長江。
正是依靠這艘爲033潛艇量身定做的槽型駁船,432廠得以將這個龐然大物安然無恙地運到上海,進行最後的試航交船工作。從1976年建成投産到1985年,432廠在重慶高聳的江岸邊,耗費十年心血,總裝並交付了3艘033型潛艇。時至今日,中國國防工業的強大早已令世人矚目,無數三線軍工人的夢想最終得以實現。此時的我們更不應該忘記這一群爲國防事業而奉獻終身的人們,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是他們用自己的魄力,膽識和智慧鍛造出堅強的盾牌,從而使中華民族得以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