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翁說:“我想啐你,又怕玷汙了我的唾沫。”
|01 認識一個不自知的人
說起來,我之前的人生經曆中從未遇到過如此沒有自知之明的人,算是長了見識。
去年年10月的一天晚上,同事給我發來消息,向我借錢,說有急用。
我想著大家都是同事,擡頭不見低頭見的,不借似乎不太好。再說人也是應急用,誰還能沒個急事了,遂把錢給他轉了過去。
後來才發現自己是多麽的愚蠢。
原來他陸陸續續向周圍的同事都提了借錢的要求,數額從三五百到一兩千不等,有的人借給他了,也有的人非常機智的拒絕了。
他還一而再,再而三的向同一個人借錢,說的是“XX,能不能再借我500塊,湊夠1000一起還你”。
有人催他還錢,幾次之後,他不耐煩了,說“我借錢給朋友都從來都不催的,他不還我就不要了”。WTF,聽聽這說的什麽話?!這意思就是我想還就還,我不想還你們也別來催,催也沒有用!
中間我也問了幾次,都被他以各種理由一次又一次的延遲,到現在也沒還回來。估計他也沒想著還錢,就想著怎麽能賴掉。
從這些截圖記錄中能看到我催款的“艱辛坎坷”之路,也能從我的言語表述上看到我的心理變化。
剛開始催他還錢,自己還覺得不好意思,還要找借口、婉轉的提。好像大家都會這樣,明明自己是被借錢的人,到催人還錢的時候,搞得好像自己欠了他人的一樣,都不好意思直說,因爲我們總還顧念著情誼和臉面。
到後來知道了他更多事迹之後,就覺得沒必要跟他講情面,也就理直氣壯的直接催他還錢,沒有再去婉轉的找個理由。
但他依然不爲所動,立場堅定,能推就推,能不還就不還。
公司另一個同事,沫姐說“我這1000塊是不指望能要回來了,我也不會去催他還錢了,這樣他以後應該也不好意思再問我借了。當是買斷吧,吃一塹,長一智。”
我不這麽想,這種人的臉皮之厚,不可估量。而且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憑啥白給他。白給他的話,我會像吃了個蒼蠅那麽難受。
|02 令人討厭也不自知
爲什麽他如此令人討厭呢?若他真的非常困難,並且自己有努力嘗試去掙錢還債,何至于此。
他欠著同事們的錢,還要在大家面前炫耀。諸如,“我前兩天跟朋友聚會,請他們去酒吧喝酒,開卡座,花了XXX錢”、“唉,最近牌運太不順了,昨晚打麻將輸了XXX錢”、“女朋友過生日,給她買了個包,花了XXX錢”等等。聽他這些言論,令人腌臜透了。你有錢花,你倒是把錢還了呀!
他爺爺從生病住院,到去世辦白事,都可以成爲他用來博同情,推脫還錢的借口。還到處向人“傾述”,女友懷孕了,但自己不想結婚,要出錢讓她打胎。似乎有人爲他懷孕了,是他的勳章一樣,是能展現他的雄性魅力嗎?
他不僅令人討厭,還全無用處。
除了到處借錢不還之外,工作還不積極,遇到難點的事情就推脫,還挪用公款!人事決定開除他,又各種賣慘博同情,各種保證會改變。給了他兩個月觀察的機會後,依然如故。最終是被開除了。
錢鍾書先生曾說過,“據說每個人需要一面鏡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個什麽東西。不過,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鏡子;不自知的東西,照了鏡子也沒有用。”
像他這樣不自知,還自我感覺非常良好的人,可能是沒救了。也可能某天幡然醒悟,洗心革面、痛改前非,還能贏得周圍人的稱贊,畢竟自古以來“浪子回頭金不換”嘛!若是在實際生活中遇到了這樣的人,還是早點離他遠些吧,免得氣著自己。
|03 認識自我的方式
自知,《說文解字》中,【自】字是指一個人用手指著自己的鼻梁,就是我自己。【自】音通【止】,人一旦自知,會“自止”,才能“得定”。【自】音通【知】,提醒我們切勿在知上出了問題,知生病了就成癡。
人生在世,主要的活動大體可分爲兩類,一是向外的,對外部世界的探索,構成了我們的生存活動;二是向內的,對個體內部世界的探索,構成了我們對自我的了解,從而影響外部活動。
人生最困難的事情是認識自己,古希臘哲學家特萊斯如是說。誠然是這樣,“我是誰?”是一個古老的哲學問題了。我們也許無需從哲學的角度去做出回答,可以從現實出發進行自我探索以加深對自己的了解。如我們可以經常反省自我,包括思維層面和行爲層面,發現問題才能去解決問題。此外,還可以通過與朋友交流,通過他人的評價來了解你所不知道的自己。
此處給大家提供一個心理學上,一個比較好用的,認識自我的模型——喬哈裏窗。
這個模型有“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和“他人知道–他人不知道”這兩個維度,劃分出四個區域,即公開區、盲區、隱藏區(隱秘區)和封閉區(未知區)。
公開區是一些關于你個人自己知道的,別人也知道的信息。比如你的姓名、性別、身高、愛好、部分經曆等等(越熟悉的人之間公開區的面積越大)。
盲區是你自己不知道,別人卻知道的關于你的信息。比如你的一些缺點、處事方式、他人對你的感受等等。通過與周圍的人交流,能夠獲得這些信息。
隱藏區是你自己的隱私區域,別人不知道的。比如你的一些秘密、癖好、心願等等。
未知區是一些你的潛能區域,自己和他人都不知道,尚待挖掘。可以通過多體驗不同的事物來進行發掘,說不定會有驚喜哦。
將這幾個區域進行完善,相信你會對自己有更深刻的認識,而且這些都不是固定的,可以進行不斷的更新,我們對自己的了解也會越來越深刻。
作者簡介:韓柒拾,90後斜杠青年,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