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劣幣驅除良幣”智慧演化越快的物種,滅絕速度也越快。
據說,日本廣島遭受原子彈後,地表及地下十米內的人全部死亡,但隱藏在地下僅數米的老鼠卻安然無恙。2億年前,恐龍是地球上最強大的霸主,今天我們卻在世界上找不到一頭活著的恐龍,而比恐龍出現的還要早的蚊子,至今還在夏天叮咬我們。
科學研究發現,哺乳動物或脊椎動物在地球上滅絕最快,而無脊椎動物和單細胞生物,反而生存的時間更長。地球上的單細胞生物起源于38億年前,是目前地球上分布最廣、生存能力更強的物種。從5.7億年前開始繁榮的多細胞動植物,至今99%以上都已經滅絕,而人類在地球上出現也僅有數百萬年。
研究發現,人類基因遺傳呈現衰敗傳遞現象。因此,一些研究者認爲,人類可能是地球上最先滅絕的物種或存活時間最短的生物之一。
爲什麽我們自認爲超級強大的人類反而可能是地球上最先滅絕的生物呢?
研究發現:人類在基因遺傳上出現衰敗傳遞現象,這可能是人類天然演化缺陷。這種缺陷決定了人類的終極宿命。人類的演化命運類似于經濟學上的“劣幣驅除良幣”現象,當劣幣更適應市場需求環境時,良幣必然會被劣幣驅出市場。相比那些演化進程緩慢的低等物種,因其龐大的數量、穩定的結構,對外界的依賴度低,反而更具有極強的生命力。
因此,雖然人類的演化能力遠遠高于其它生物,但獨立生存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卻被極大降低。只要自然環境一但發生變化,便會影響到人類的生存(如全球氣溫變暖或降低)。雖然戰爭、瘟疫和其它災難,也能影響人類的生存安全,但並不能直接導致人類物種滅絕。因爲戰爭、瘟疫就像貓雖然是老鼠的天敵,但貓卻永遠無法讓老鼠整體滅絕。
人類學研究者表示,地球上可能先後出現過不同類別的人類,但因爲過度依賴後天智慧,最後可能反而遭致被非自然滅絕的命運。
最終,研究者們認爲:在地球上,演化進程越快、智慧度越高的物種,滅絕速度也越快。
2、人類的自然生存能力,遠不如一只蝌蚪。
一只從雞蛋裏孵出的小雞,只需短短一周,便可掌握雞媽媽的全部生存技能。一只從沒經過任何後天生存訓練的蝌蚪,長大變成青蛙後,它便擁有青蛙媽媽全部的生存技能和生存知識。大多數生物從出生之時起,無需經過後天學習,便可天然繼承父母全部的生存知識和技能。這就是低等物種強大、穩定、完整的遺傳能力的優勢。
人類在原始社會時期,可以從大自然直接獲取食物或直接利用自然環境生存,對社會的協作依賴要求很低。在古代,人們提高了對社會的協作性依賴,但對滿足基本需求之外的其它需求要求很低。因此原始社會和古人的自然生存能力遠遠高于現代人。
3、萬般神通皆小技,唯有空空是大道。
研究發現,人類的智慧越來越高,自然生存能力卻越來越弱。
孟子說“萬物皆備于我”。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對萬物的利用能力大幅度提高,這表面上看是人類的生存能力增強了。實際上,這是人類掉入了欲壑難填的生存陷阱,因爲對大自然無節制的索取和附加了太多的物欲條件,反而讓人類獨立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越來越低。一旦地球氣候發生急劇變化,人類便會像恐龍那樣,難逃被快速滅絕的命運。
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人,都無法通過基因直接繼承父母的知識、技能和智慧。剛從母親肚子裏出生的嬰兒,除了會本能的哇哇大哭或吃奶,幾乎什麽也不會。不會穿衣服,不會生火做飯等。無論父母多麽有學識、有智慧、有才華,都無法做到將自己終身累積的智慧和知識,通過母胎直接傳遞給自己的孩子。即便愛因斯坦、牛頓、愛迪生等世界知名科學家也是如此。
人類要經過長達十余年、甚至數十年的嚴格學習和訓練,才能掌握較高和較爲完備的生活技能和所需知識。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分工的愈加精細化,人類對外部的依賴性越來越高,而自身天然的獨立生存能力反而越來越弱。現代人類,從自然界幾乎找不到可以直接滿足出生的嬰兒需要的食物和物品。即便大山裏最幹淨的礦泉水,也需要加熱消毒後才敢給嬰兒喝。而一只剛出生的蝌蚪,無需父母的幫助或後天學習,便可天然地從水中尋找到可安全食用的食物,而不會餓死。
4、 神話故事中的神仙,可能是早于我們在地球居住的人類。
一些研究者認爲,女娲補天、盤古開天、誇父逐日、瑪雅人等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可能是在地球上不同時期、不同批次生活過的人類。因爲某種原因,他們被神秘的滅絕或被迫消失了。我們目前的人類不是地球上的第一批,也不會是最後一批。至于神話故事中曾出現的人類爲什麽突然消失了,研究者推測,他們要麽進入到其它星球空間,要麽因爲演化缺陷或災難導致被整體滅絕。百余年來,世界各地的考古也發現,地球上確實存在過與現代人類不一樣的人類(如瑪雅人)。
什麽是衰敗基因傳遞現象?爲什麽人類會出現獨有的衰敗基因傳遞現象呢?
人天學研究者古山解釋說:所謂衰敗基因傳遞現象,就是指人類的缺陷基因被完整遺傳,而人類知識技能的先天傳遞被阻斷,適應自然環境的優良基因被淘汰。最終導致人類生存依賴條件越來越多、後天的學習周期越來越長(如:出生後至少要接受十余年以上的學校教育或其它學習)。人類爲什麽出現這種反常的遺傳演化現象,研究者認爲,根據“用進廢退”的原理,可能是人類過度依賴智慧獲取生存資源,弱化自然本能,讓細胞産生了懶惰意識,導致其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大幅度衰退,最終讓人類“聰明反被聰明誤”。
5、子正先生:我們對“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誤解
道法自然,雖然人類滅絕是一個危言聳聽的沉重話題,但也不要杞人憂天。在宇宙時空,這或許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作爲人生不滿百的人類,無需爲此恐慌。
宇宙萬物皆是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因此,宇宙萬物須遵循其自然使命和自然規律。只有洞悉了萬物的運行規律,才能明白無論存在與死亡,其實都是一種生命狀態。
朝聞道,雖夕死可矣!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句話警示我們:萬物都應遵循自身規律和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生存環境,而不是違背自然規律,強迫自己在無法生存的環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