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列夫.托爾斯泰
以前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總有種遇見真理的感覺。現在對這句話又有了更多的體會,幸福的家庭沒有那麽多是非,大家都充實地過著日子,沒有空來叨叨自己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則相反,家裏事情太多了,麻煩的問題就像一團麻繩,無法解開,至死都互相糾纏,不知道幸福爲何義。
幸福的家庭有什麽共同點呢?讓孩子做個孩子,父母做個正常的父母。
一切就是這麽簡單,世間的事情不過是各司其職,做好自己的本位。否則就一切都亂套了,陷入亂套中的人總是相互指責,而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是否有做好自己本該承擔的角色。
我的高中同桌栗子,她總是很會替他人著想,而自己從來好像沒有所求。 剛開始聽她說他爸爸酗酒,打她和她媽媽的時候,我覺得很驚訝,覺得天下怎麽有那樣惡毒的父親,喝醉酒就隨便亂打人, 把自己的老婆打在床上下不了床,連帶孩子也是打得鼻青臉腫。
高二下學期,分班之後,我們不在一個班上。有一天,我們在食堂打飯的路上遇見了,我看她臉和嘴唇都青腫了,甚至有些地方已經節咖了,就問怎麽回事。她說,她媽離家出走了,家裏就剩下她和她弟弟。她爸有天喝酒回來,看到還沒有准備好飯菜,就一把她踹開了,讓她滾出去,跟她娘一樣的滾。她沒有辦法,只好出門找個地方躲躲,但是又是晚上,去親戚家又怕被人說,要是被她爸知道,回去估計又是一頓惡揍。我問她,“最後你到哪裏去呆了一晚上? ” 她回答道:茅廁。要知道這可不是城裏的廁所,而是鄉下的茅廁,8月份的鄉下正是蚊蟲蒼蠅瘋狂的時候,一個還未滿18歲的少女就這樣呆了一夜,沒有哭,因爲已經沒有淚水了。她告訴我,她那時候能想到的就是去找她媽,要是找不到的話,她就去死了算了。
我勸她,馬上就高考了,考上大學,你就可以離開家裏了。工作之後就經濟獨立了,以後會有好日子過的,到時候接你媽一起生活。
大約過了一星期,她媽回來了,估計實在是舍不得這兩個孩子,其實是她弟弟,才剛上小學。栗子的心情也跟著好起來,將精力放在學習上,都是由于平時胡思亂想太多了,最後也僅僅考上我們當地的一個三本院校。雖說是三本師範院校,但是努力一下還是可以在當地當個小學老師的。
高考結束之後,我去了外地,我們保持著偶爾的通信,那個時候,我們還保持著寫信給好朋友的習慣。她寫信給我說,她談戀愛了,是網戀,男生對她總是各種關心。2005年的的我,覺得網戀這個詞彙真的是外來詞彙,大家剛使用上QQ,沒有想到QQ也能用來談戀愛了。
過了一年,大概大三的時候,還差一年畢業,她跟我說,她不想讀下去了,讀下去也浪費時間。她要去上海找她男朋友。我意識到這事情好像有點不妙,畢竟就這樣放棄自己的學業,不管不顧地就去找她男朋友,但是沒有辦法,雖然我是覺得不好的,但是她已經決定了。
又過了一年,08年我大學畢業了,想著到上海來找份實習工作。我想到她也在上海,便聯系了她。她說她剛生了個寶寶,住在青浦。給了我地址,我從上海南站,就這樣倒騰了4個多小時到達了青浦,那時候沒有到青浦的地鐵。她來公交站接我,到了她家。她跟我講她老公的情況,現在自己在做點鋼材生意,老公高中畢業,但是挺有能力的。家裏衛生搞得也挺幹淨的,婆婆看起來也蠻和氣的,我當時就想,這樣的生活也許是她想要的吧,終于有人疼愛了。
又過了2年,她又生了二胎,日子好像過得不錯,說她老公自己開公司了。我那時候天天上班,加班,整個人巴不得掰成兩半用。慢慢地聯系也少了。有一天,我登錄QQ,看到她QQ空間的動態,說是她老公有了小三,她恨死了她老公虛僞的一家,結婚證沒有領,就給人家生了兩個兒子。卻不知道瞞著她在外面有了小三,現在告訴她要跟那個女的結婚了。
經曆了職場幾年的厮殺,我也慢慢成長了,一個女人最好的青春年華,她就這樣附著在一個男人身上,而自己卻毫無獨立的能力。在老公事業有成的時候,外界的誘惑逐漸增多,而自己面對這些變化卻茫然不知。
說這麽多,我不是想說我這個女同學是笨還是傻,我一點也不覺得她笨,她只是太需要愛了。 原生家庭帶給她的痛和影響,導致成年後的她安全感缺失,缺愛,喪失了自我。她爲了獲得男人的愛,傾盡所有,而唯獨忘了要愛她自己,忘了給自己插上獨立飛翔的翅膀。
最近當我讀到蘇珊·福沃德博士写的这本《原生家庭:如何弥补自己的性格缺陷》的时候,我又想起了栗子,那时候,如果有这样的一本书在我们面前,或者是能够主动地搜索到这样的一些信息,身边也有人懂得如何处理跟原生家庭的关系,我想,栗子会是一个不同的例子。
要解決問題,首先要找出問題的根源,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主要有三方面,重男輕女,父母關系不和睦,父母對子女的控制欲過強。這三個方面的問題不是孤立的,有時候是共存的。現代題材的電視劇,比如《都挺好》中父母重男輕女的,父母關系不和睦,都造就了蘇明玉對于家庭的痛恨,然而又無法割舍的親情。類似的題材有很多,最近上演的《完美的關系》中邦尼媽媽就是典型的受傳統重男輕女的思想毒害的女人,以生男孩作爲贖罪,又將這個思想轉嫁到自己的女兒身上。這類型的電視劇題材也引起了很多人對于原生家庭的思考,對于爲人父母該如何盡責?
蘇珊·福沃德博士的这本《原生家庭: 如何彌補自己性格的缺陷》,全書主要分爲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帶我們認識有毒的父母是怎麽樣的,有什麽樣的類型,有著什麽樣的舉動。如果對于原生家庭從來沒有審視過的朋友,可以跟著這第一部分好好看下,對自己的家庭多一些了解,也可以給自己以後爲人父母一些啓示。有毒的家庭體系是世代相傳的,就像是告訴公路上的追尾,危害極大。如果不深刻並且去理解原生家庭的父母以及一些有毒的行爲模式,並且在自己身上改正,而那些不好的思想和行爲模式又會影響你的下一代。
以自己不愛社交這點來說:
去年年底的時候,我跟我弟弟吃飯的時候,就聊到這個原生家庭影響的問題。就是很多情況看起來很有趣,但是也是值得深思的問題。就比如,我們家的人都不太愛說話,不太愛交際。現在我們進入社會工作也好多年了,依然是比較不太愛social的性格,甚至對于接觸陌生人有點抵觸。
對于這一點,我和我弟進入社會之後多少有點改變,但是改變比較難。就想到我們的父母,從小叫我們去親戚家拜年,但是他們其實自己也不愛去拜年,每次拜年的時候當做是一件任務或者是痛苦的事情完成,而不是覺得開心的事,然而還一個勁的叫自己的孩子出去拜年。我們就從小覺得這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可見這個事情的影響還是蠻大的,另外再看我爺爺還有好幾個兄弟,兄弟的後輩也有後代,而我們幾乎是不認識的,甚至說爺爺去世後,基本上沒有來往,親戚間的感情看起來真的是比較寡淡。前幾年的時候,我聽說我們家還有個當了點官的爺爺在北京,現在退休了,想回家鄉看看 。我覺得相當詫異,我說我們怎麽從來都不知道。我爸說,沒啥事好聯系的。我想,會啥我們不愛社交呢? 就是從小沒有體會到這中間的樂趣吧。
我想我應該會慢慢改變,現在已經改變很多了,我希望我以後的孩子能體會到社交帶來的樂趣。
第二部分: 擁抱你內心的小孩
一個社會運轉的原則都是各司其責,每個人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一個家庭是社會的縮影,家庭的每個成員做好自己,讓孩子做個孩子,父母做個正常有責任心的父母。
有些孩子從小就承擔過多的責任,未成年則開始承擔家庭的重擔,尤其是那些留守兒童,面對遠去的父母,只能自己早早獨立,甚至有些還要照顧年老的爺爺奶奶。
截止2018年10月底,中國農村的留守兒童近700萬,雖然相比于2013年的6000多萬,留守兒童的數量已經大幅度下降,然而700萬,仍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數字。
研究表明,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堪憂,由于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兒童常常出現孤僻,容易沖動的性格,成長軌迹常伴隨著一些不良好的習慣。當然這裏也不排除那些優秀的留守兒童,但是父母的缺失同樣會給他們帶來性格上的影響。 另外,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常常也沒有人可以疏導和引導,隔輩的教育更是令人堪憂,使得留守兒童更易犯罪。
”他們是一群內心沒有力量的孩子“ 有一個調查人員曾經對一個300人的村子的留守兒童做過調查,這樣總結道。他們靠自己的力量活著已經跟困難,更不要談理想了。村子裏的孩子都說,以前曾經有過理想,現在沒有了。而城裏的孩子談起理想,則是各種天馬行空。
而留守兒童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原生家庭父母缺失的問題,不僅僅是農村留守兒童會有這樣的問題,那些父母常年不在孩子身邊或者即使在身邊也毫不關心孩子的家長。李小璐就是典型的在父母缺席的情況下,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孩子。李小璐也曾經在一檔節目中表示,自己有很多學會的機會,但是還並沒有學壞。而此刻標榜個性的李小璐叛逆的性格估計就是得源于父母的缺席。試想,如果李小璐的父母沒有趕1987年的出國潮,現在的李小璐又會是怎麽樣的呢?
父母和家庭是給兒童帶來安全感的唯一途徑,缺少父母的關心,孩子有被遺棄的感覺。任何別的愛護都無法替代和彌補。
如果你是那個沒有感受到父母關愛的孩子,那麽一切還來得及,先抱抱自己,那些年的缺失帶來的痛苦,這是父母的責任,他們沒有做好。而你,需要的就是放過自己,不要苛責自己,改變自己永遠來得及,未來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庭。
從個人層面來講,對于原生家庭,我們需要有以下幾點清楚的認知以幫助自己去深刻理解原生家庭中出現的問題。
1.觀念和規矩: 又說出口的和未說出口的
說出口的很容易理解,這也潛移默化地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化爲一種習慣或者是行爲規範。比如,不能找已婚男人結婚,女孩子要愛惜自己的身體,孩子要孝順父母等,在此不過多講了。
更多的是那些未說出口的,比如不許你成功,然後遠離我們。不許離婚,離婚讓我們丟臉。還有最要命的就是重男輕女的思想。這真是世代遺傳的重男輕女的觀念,尤其是在經濟不發達的農村,都是打著養兒防老的旗號,婦女撐死都要生出一個兒子出來。我媽在生了我和我妹兩個女兒之後,在村子裏面就有些婦女開始閑言碎語了,所以她後面爲了爭口氣,又生了兩個兒子,這樣就覺得可以在村子裏擡起頭了。在這裏,我不想說我媽,我媽很好,她知道她也被這個思想毒害,于是她盡量做到公平,讓我們姐妹都去上學,她說上學是改變你們命運的機會。
所以,當你在面對原生家庭的困擾的時候,或者發現哪天看不慣你的父母的某些行爲,而自己卻也在重複的時候,不妨將這些隱形的觀念和行爲仔細審視一下,是否你也在走他們的老路。
2.女人離開男人就沒法生活
多數家庭不幸的女人往往被男人折磨得死去活來,也不敢離開自己的家裏。原因就是骨子裏已經被這個思想“女人離開男人就沒法生活”給毒害了。
而母親的行爲尤其有對孩子影響頗大。在一期TED演講裏,台灣大學心理學教授洪蘭說:“母親是家庭的靈魂。” 可以說是母親快樂,孩子快樂,母親焦慮,孩子焦慮。母親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産生影響,更何況是這種覺得女人只能依靠男人才能生存下去的封建思想了。
就算有些成年後的女性已經接受了高等教育,在面對戀愛擇偶的時候,還是會抱著這種思想,覺得還是要依靠男人才能好好生活下去。即便這個社會已經發展到這種程度了,女性的自尊還是很低的,在面對一些選擇的時候,總是將老公或者男朋友的需求放在前面,而不是考慮自己的需求。我的高中同桌栗子就何嘗不是這樣呢,她在重複她媽媽的老路子,即便她也知道需要靠自己努力,但是力量總歸是那麽薄弱,這個微弱的力量最終被現實給磨滅,導致自己還是相信,女人離開男人就沒法生活。
3.成年後最需要學會的就是自我設界,而父母需要警惕的就是界限不清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的一點就是,你可以做自己,而父母也無須改變他們原本的樣子。太多的家庭糾紛就是想要大家都相互改變,我需要你這樣,我看不慣你這樣,導致的問題就是家裏越來越冷清,因爲誰也不願意在家裏受到批評和苛責,何況現在社會生活壓力這麽大。家裏應該是好好放松的地方,所以沒有必要對一些小事過多地指責或者升華到一個高度去說對方。情感的獨立不意味著我們要跟父母斷絕關系,這種關系也是斬不斷的,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允許各自做自己。
如果撇開父母(或其他人)的灌輸和影響,你仍可以自由地擁有自己的信念、情感和行爲,那麽你就進行了“自我界定”。
在這個界定裏,你可以做自己,可以擁有自己想要的戀情,而父母的意見可以僅僅作爲參考,並且也可以將一些不同的想法和認識跟父母分享,告訴他們可以不接受,但是不能要求自己順從父母的觀點。我相信大多數父母,如果是本著爲孩子考慮,還是多會尊重孩子的意見的。
這個界定不是說我們從此將自己和父母畫一條分割線,對父母不關心。所有的情感都是相互牽連的,家庭是我們抵禦外界風雨的港灣。自我界定是首先把自己當做一個成年人來看,自己可以處理各種事情,而父母也可以處理他們自己的事情,不要過多幹涉。而如果需要彼此幫助,那麽我們應該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成年人的世界需要的就是一個平衡,尤其是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之後,這種平衡更是處處可見。
我們每個都會面臨的課題就是如何彌補自己的性格缺陷,療愈自己原生家庭的疼痛是長久的一個問題。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說道,”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我卻不這麽認爲,即使是童年不幸的人,都可以通過反複地審視以及學習療愈盡早讓自己幸福,原生家庭不是我們不去改變的遮羞布,不需要用一生去對抗。觸摸著這本《原生家庭:如何彌補自己的性格缺陷》,我不自禁地這樣想,一生這麽短又那麽長,我們應該相信幸福的日子是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