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全球疫情爆發,中國市場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4月7日,日本通過了曆史上最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日本政府專門撥出22億美元,鼓勵日本企業將制造生産能力遷移出中國,除了遷回日本本土,廠商今後很可能要將在中國的生産基地轉移一部分去亞洲、非洲等多個地區,爲何前陣子打出“山川異域”的日本有此之舉?
事實上,在日本方面,首先美國戰後出于一己之私利沒有徹底清算日本軍國主義的遺毒,留下了禍根。每當中日出現問題時,這一小批人必然會跳出來生事搗亂。另一方面日本被美國控制極嚴,嚴格來講不能算是一個完全主權獨立的國家。所以日本並不能自己主導對華關系。如果中美關系風平浪靜,則中日也會波瀾不驚。反之,則中日關系會有所波動。
現代社會,任何商品都處于供應鏈之中,需要原材料和供應商,不論是從降成本還是增盈利的角度,供應鏈都起著重要作用。中國龐大而完善的供應鏈體系,使得生産商較爲容易地以較低時間或資金成本獲取所需生成原料,而任何企業外遷他國或回遷本國的行爲,都不可避免地面臨重新調整供應鏈的難題。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調查報告稱,很多受訪日資企業都提到,他們打算減少或轉移在華業務的原因是,中國的員工工資上漲,銷售額減少等。相比中國,在柬埔寨、印度、孟加拉國的日資企業,更願意在當地擴大業務。但這並不能完全解釋日本此次的行動,日本向來以精打細算聞名,促使其快速行動的還有一層:
從經濟安全角度考慮,這也說明中國産業鏈的擴張和完善,已經到了讓美國、日本都寢食難安的地步——如果說,以前他們還覺得中國的産業鏈讓他們有擔心但並無大礙,但這一次的新冠疫情爆發,中國迅速組織起口罩、呼吸機、防護服等相應的醫療防護産品的工業生産並供給全球,卻一下子讓他們一激靈的清醒過來。
關于最近美國和日本官方對企業撤出中國的支持,其實中國也無需恐慌,但要做好自己,中國也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改善營商環境、公平對待各類企業、減稅降費、擴大開放、提高法治水平,這都是可以留住甚至引入更多外資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