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店對話:
Uncle A:今年又要選總統了。Uncle B:報紙說,今年要選馬來人。
Uncle A:他們講那個Second Chance的老板要出來選。
Uncle B:Second Chance 沒有 Chance。有沒有看到Halimah最近很忙,她出來選的話,包中。
Uncle A:可是他們講Halimah是印度人。
Uncle B:她是Marsiling GRC的MP,是馬來人MP,什麽印度人?
Uncle A:orrh..你說是就是lor。
總統選舉還沒有正式開打,有關潛在候選人的“不夠馬來人”問題就在網上炸開鍋。
今年的民選總統選舉將首次啓動“保留機制”,只讓符合資格的馬來族候選人參選。不過,看似定義簡單的“馬來族”原來頗爲複雜。
哈莉瑪的父親是印族回教徒,網絡輿論因此質疑她到底是屬于哪一個族群?甚至有網站開玩笑說,在哈莉瑪人頭像上打上Hareema這個看似印族的名字。
不只是哈莉瑪,另兩位表態參選的潛在候選人都有“身份”問題。波旁海事公司亞太區執行主席法立(Farid Khan,62歲)的身份證上寫著的是,巴基斯坦裔。第二房地産集團創辦人兼總裁沙裏馬裏肯(Mohd Salleh Marican,67歲)有印度血統,馬來話也被媒體批講得不流利。換句話說,三位潛在候選人都“不夠馬來人”,這是何等的尴尬。
于是乎,互聯網上網民抛出了各種猜想:如果印族回教徒可以競選總統,那麽華人回教徒是否也可以?采取“保留制”的民選總統到底要保留給某個族群?還是某個宗教?甚至有人建議,讓曾經紅極一時的足球金童範迪阿末參選總統,並稱他沒有“馬來族性”的問題,但又有人反駁,範迪阿末的資曆過不了官方定下的高門檻,他只能角逐足球總會主席。
這下看似有點麻煩。官方原本想強調 “總統作爲一國元首和全民團結象征之地位”,卻反因輿論聚焦討論種族身份的問題,而可能導致種族之間産生分化。
正當網絡輿爭論不休時,英文主流媒體《海峽時報》7月20日刊登一則題爲《對潛在總統選舉候選人‘不夠馬來性’的質疑已經跑偏》,爲馬來族的定義做個定調。文章由該報政治組主任Zakir Hussain執筆。
Contention on social media over ‘Malayness’: “It is as if the very nature of this year’s contest has misdirected…
Posted by The Straits Times on Wednesday, July 19, 2017
文章從曆史層面介紹何爲馬來族,並指出自新馬分家之後,一個由黃宗仁大法官領導的憲政委員會商討如何保護少數族群以及馬來族的的定義問題。該委員會拒絕將馬來族的定義擴大至非馬來族回教徒,並用回教作爲“馬來族性”的指標。
文章寫道,長期以來,新加坡的馬來社群在種族問題上視角較寬廣,敞開雙臂歡迎新成員和願認同馬來族的人。文章說,只要一個人認同自己是馬來族,並被馬來社群廣泛接受,他的“馬來性”就不應被質疑。Zakir Hussain在7月30日撰寫文章指出,穆斯林社群裏異族通婚的情況相當普遍,占33.9%,相比之下其他民事婚姻的異族通婚個案只占18.2%。
顯然,主流媒體輿論希望在“不夠馬來人”的爭議上爲潛在總統候選人發聲,倡導一個非狹隘的馬來人定義。哈莉瑪本身在7月29日接受媒體采訪時也強調,自己過去曾經四次受認可爲馬來社群的成員。
政府希望將來任總統保留給馬來族的,出發點是爲體現多元種族社會基本理念的核心,這應該是好事。但看這輿論辯論的苗頭,種族意識不斷被強調,反而不利于社會和諧。是因爲網民因爲對“保留制”的態度有所保留而在雞蛋裏挑骨頭?還是說,用種族去“綁莊”選舉本身就是帶風險的舉措?
估計兩種因素都有。
政府在1988年推出集選區制,規定一個集選區裏的一支團隊裏,必須要有一人是少數民族候選人。這項政策當時在坊間也引發爭議。有民間輿論認爲,政府打著種族和諧的旗幟,實際上是要用這一招術將人民行動黨的新人與老將綁在一起送進國會,同時讓反對黨難以湊足人數競選集選區議席。只不過,當年,民間爭議只停留在咖啡店的高談闊論,沒有在網絡世界蔓延開來。
在民選總統“保留制”的問題上,李顯龍總理去年11月在國會辯論新加坡憲法(修正)法案時,提及了民選總統作爲體系“穩定器”和具多元種族代表性的重要性。
李總理強調,新加坡人口以華族居多,但這不意味著新加坡是個華族國家,而是一個僅以華人居多的多元種族、多元宗教的東南亞國家。李總理指出,新加坡有必要向國內外展示這點,也是人民須時刻記住的。
李總理也指出,要是發生恐怖襲擊,我們的社會將變得怎樣?要是恐怖襲擊是由通過網絡自我激進化的新加坡人所幹的,該怎麽辦?我們是否會團結一致,還是會根據各自的種族和宗教劃分開來?
政府推行民選總統“保留機制” 相信有其慎重考量,網絡輿論先揣測是爲防止陳清木參選,接著又蹦出一個關夠不夠“馬來族性”的問題,估計官方始料未及。
這個藏著“‘種族性’蟲子的罐頭”被打開之後,是福是禍不好說。如果不及時定調,幾年後我們估計還得討論誰誰誰“不夠華人”、“不夠印度人”、“不夠歐亞人”的問題,沒完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