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揚的大兒子李繩武與新加坡總檢察署就“藐視法庭”、“溫順”和“斷章取義”等問題的诠釋掀開拉鋸戰。網民紛紛大膽猜測,李家事件余波未了,李繩武選擇躲在美國的“安全距離”與總檢察署對峙?
32歲的李繩武是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的孫子,身份比一般人更容易受到矚目。李家糾紛在6月13日發生後,他在面簿上發貼文力挺父親李顯揚和姑姑李玮玲的舉止,更令他一炮而紅。一夜之間,全新加坡都認識了李繩武。
當時,他在面簿上聲稱自己向來都避免對新加坡的政治做出評論,但李家事件卻是一個例外。他稱,他的家人在過去幾年看到越來越多濫用職權卻不受監管的案例,因此深感擔憂。他還說,情況已經糟糕到他的父母不得不計劃移民到其他國家,雖然這個抉擇非常痛苦,但確實已別無他選。
短短62個字換來了965多個贊,被轉貼了2次。兩天後,李繩武又在自己的個人面簿上發表了103個字的宣言,表示他在接受美聯社采訪時已經公告天下他不會參與政治。這條貼文攢下了2300多個贊,這回被轉貼了1019次,人氣直線上升。
Twelve hours ago I gave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to AFP: “Not only do I intend never to go into politics, I believe that…
Posted by Shengwu Li on Thursday, June 15, 2017
從這些數字就可看出,既使李繩武並非網紅,在李家糾紛發生後,他已“不小心”成了網紅。而身爲網紅的最大代價就是,個人在面簿上的言論早已不存在隱私不隱私。名氣越大,責任也越大。一則在網上廣爲流傳的面簿貼文就引來新加坡總檢察署的關注。
李繩武:新加坡法庭制度很“溫順”
這是李繩武在7月15日于個人面簿上轉載《華爾街日報》所撰寫的李家糾紛報道的貼文。他在貼文中以輕松口吻將這場糾紛形容爲一場政治危機,認爲這篇文章可以爲遠程追看新加坡最新政治危機的讀者提供很好的綜述。
他在文裏也好心提醒大家在閱讀《華爾街日報》的文章時,別忘了新加坡政府是非常“好爭訟”(ligitious)的,而且新加坡的法庭制度也很“溫順”(pliant)。這樣的制度往往局限了國際媒體能報道的內容。他也同時附上《紐約時報》2010年所寫的關于新加坡新聞審查現象的評論供讀者參考。
這則面簿貼文的隱私設置雖然僅限于朋友圈閱讀,但“神武”網紅的魅力無法擋,也不知道朋友圈內哪名好兄弟出賣了他,這則貼文的截圖很快就在網上流傳開來,新加坡總檢察署很快也留意到了。
李繩武後來澄清,將截圖傳出去的並非他朋友圈的朋友,而是一名匿名的面簿用戶。
總檢察署7月17日對媒體聲稱,他們早已留意到李繩武的這則對我國司法制度提出質疑的面簿貼文,正在研究此事。
李繩武得知後亦不甘示弱,當天在面簿上發文表示自己極爲驚訝,沒想到私人面簿的貼文竟會引起總檢察署的關注。他還說,沒想到這則只得到朋友圈裏20個人點贊的貼文竟會讓總檢察署和本地三大報章如此重視並大肆報道。
爲此,他總結說:“新加坡政府的小氣真讓我吃驚。不知道他們要不要也搜一搜我的私人面簿貼文,看看有沒有煽動性的旅遊照片呢?”
Somewhat surprised that my last Facebook post has been enough to trigger a response from the Attorney-General’s Chambers…
Posted by Shengwu Li on Sunday, July 16, 2017
他也一再強調,自己並沒有像新聞報道中所說的已經將貼文刪除,只要是他的朋友,還是能看到原來的貼文。
這則貼文一刊登,又得到2100多個贊和748次轉發。
“越描越黑”
既然在太歲頭上動土,太歲又怎會坐視不理呢?
果不其然,總檢察署在7月21日正式向李繩武發出書面警告,要求他在7月28日下午5時的期限之前在社交媒體與其他文件中刪除該貼文。總檢察署形容李繩武7月15日的貼文是對新加坡司法體制“嚴重和毫無根據的攻擊”,因此是一種藐視法庭的行爲。
總檢察署還起草了措辭嚴厲的書面道歉和保證書讓李繩武簽署,同時要求他將書面道歉和保證書顯著地刊登在面簿上。
李繩武接到總檢察署的“重磅炸彈”後,于7月27日期限前回函給總檢察署,要求將刪除貼文的期限延長至8月4日下午5時,總檢察署在同一天答應了他的請求。
過後,李繩武就在面簿上消失了。
到了8月4日中午12時,李繩武又浮出水面,在面簿上發出新的貼文指新加坡總檢察署發信件“恐嚇”他,並澄清自己的私人貼文並無藐視法庭之意。這次的貼文只收到1100多人點贊,比起先前的貼文,支持率下跌了至少50%。
據總檢察署觀察,李繩武並未在延長期限(8月4日下午5時)前刪除貼文或道歉。
李繩武卻反過來解釋說,自己在8月4日下午4時40分給總檢察署發了一封長達五頁的解釋信函,而且他手上握有證據。他還說,自己的貼文被總檢察署斷章取義。“總檢察署似乎只讀了整段話中的一個字。總檢察署誤解了我。”
于是,李繩武將發給總檢察署的信函全文刊登在面簿上,並指出,自己不會也不應該爲他人濫用他面簿上的私人貼文而負責。他已經修改了原貼文裏可能引起歧義的文字,但絕不會刪除該貼文。
在信中,他解釋貼文中用“溫順”這個詞彙來形容法庭制度,並非總檢察署所認爲的那樣,以爲他的用意就是說明新加坡司法制度並不獨立,而是被政府所左右。他並沒有指新加坡法庭曾經並將繼續在任何案件中都偏向新加坡政府,無論案件的事實如何。
李繩武進一步解釋說,一個‘溫順’的物體是靈活、柔軟或者有適應能力的,這跟一個‘順從’的、容易被影響或屈服的物體恰恰相反。
所以當他說新加坡的法庭制度“溫順”時,他想表達的是:“相較于美國等國家,新加坡的法庭制度與媒體自由是在兩套不同的法規下運作,擁有更大的靈活度去诠釋報道是否具有誹謗性,然後讓媒體承擔責任。比起其他國家,新加坡政府領袖在控告一名記者誹謗時,會處于更有利的立場。”
總檢察署決定入禀高庭
顯然的,總檢察署對這種“越描越黑”的解釋並不買賬,並聲稱他們是在延長期限後才收到李繩武的信函。總檢察署決定針對李繩武這則涉嫌藐視法庭的貼文入禀高庭,要求展開初庭聆訊裁定表面證據是否成立,再交由高庭定奪。李繩武的信函將會呈給高庭。
目前旅居美國擔任哈佛大學研究員的李繩武在收到這第二波“重磅炸彈”後,只在面簿上澄清了提交信函的時間,並刻意貼出《紐約時報》關于新加坡總檢察署介入的最新報道。
緊接著,就看到他在美國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表示,不會回返新加坡親自抗辯,而是找本地律師代表他出庭。
他說:“我不打算回來新加坡。我在美國過得很開心,有一份讓我覺得充實的工作。”他還透露明年秋季可能會升任哈佛助理教授。
是不玩了還是跟你沒完?
在這一來一往的交鋒之中,網上對李繩武的批評聲音也越來越高,許多網民都認爲,李繩武該懸崖勒馬了,甚至感歎說,天哪!怎麽沒完沒了,冤冤相報何時了?
也有網民總結說,先是兄弟交鋒,進而兄妹交鋒,然後是小叔與嫂嫂交鋒,接著嫂嫂又出手反駁小叔,然後嫂嫂與弟媳交手,緊跟著侄兒出場對壘叔叔,叔叔又對壘侄兒,橋段比韓劇還精彩。很快的,近期可能會在法庭上演版本更新、內容更精彩的李家連續劇,只有在新加坡才能看得到。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接下來,究竟是不玩了,還是跟你沒完?後者的可能性或許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