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厲害,你來寫啊!”
偶爾聽到家人批評,自己的財經評論寫得艱澀難懂的時候, 總是不以爲然的甩出這句話, 其實從來沒有察覺,在心理學上,這屬于回避性人格障礙的一種特征,潛意識中,是不能接納真實的自我的表現,是沮喪、不願面對現實,或許還有點老羞成怒。 俗話說,“文章總是自己的好”, 講的大約就是這個理。
當年在大學選修新聞系,曾經讀過一段非常有趣的文字。那內容大約是說,傳說倉颉造字的時候,有鬼夜夜哭泣,因爲文字裏藏了將被泄露的天機。
既然天機會因爲流傳于人世的文字被泄露,當然就會有所觸犯。記者就是那終生與文字爲伍的人,在用文字記錄的過程中觸動著時間和空間, 見證曆史且爲生命留痕,那麽不管是如何的觸犯,只要是堅持著說真話講實事,都應該勇于去表達去記錄。就是這樣的一個理想,讓大家在挫折和成就上起伏, 前赴後繼的成就著一代一代的媒體人。
做新聞,對知識結構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要求非常高,不僅要有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每天還得面對截稿時限的壓力。熟悉媒體工作的人或許知道,報館裏有不同的組別,不同的專線記者負責各個行業的報道,目的就是求准求精。 媒體的職能是上情下達,同時反饋民衆心聲,是政府和民間的橋梁。說搞新聞寫文章容易,至少也應該當過幾天記者。
在中國五四運動的西方文化啓蒙浪潮中,能夠有資格說“不要讀太多中國書的”大概只有魯迅。暫不提他在三味書屋裏修煉的深厚的私塾功底, 只說他當年在教育部任職時數十年間,每年購書讀書都有一紙記錄。 而能了解這書單中一半書目內容的, 百無一人;看過這書單上超過一半書目的人,千無一人。有這樣的讀書記錄,魯迅確有資格這麽說。
正如我們這些在金融界整天與錢打交道的人, 總是非常世俗的認爲——“錢不是萬能的”這句常被人挂在嘴邊的話,並不是每個人能說的。 那說話的人至少也得有足夠的錢, 且拿了金磚敲門但門不應的人,否則,說“錢不是萬能的”大概也不句尴尬的托辭。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專業含金量,總覺得別人的東西比自己的好做,或者別人的事情比自己的簡單,實在是過于自大而幼稚的表現。當今世界,即使簡單如掃地、倒茶、煮飯、送東西都有技巧可言,不然哪來的茶道,米其林餐廳和大廚,還有市值數十億的快遞公司?
謹言慎行和敢于擔當是爲政者不可或缺的人格素質。顧忌別人的感受,尊重別人的專業和職業自尊,是重要的爲人之道。
凡是服務業, 最高宗旨就是顧客至上, 表現欠佳就是表現欠佳,即使多少數據來證明有所改善、 即使用再好的文章和報道來解釋技術上的難度都不過是粉飾太平。大家已經厭倦了,大家要的只是一個可以不用整天耽誤大家上班時間的交通工具,不是嗎?
《孟子·公孫醜篇》中,有“善與人同”,“聞過則喜”的篇章,大意是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缺點或錯誤,應該表示歡迎和高興。接受批評本身就是一種自信且有底氣的表現。而服務于民衆的領導者, 更是應該具有體恤民衆之心,虛心受天下之善,平心論天下之事,潛心觀天下之理,最終才能——定心應天下之變。
新時代需要胸懷天下的爲政者, 能夠不以成功爲喜,不以失敗而悲,不以衆譽而驕,不以共毀而沮。新加坡媒體寬容平和,不像西方媒體那樣自诩無冕之王,咄咄逼人, 但不等于沒有反駁的聲音,就是對一些輕率而片面的指責認了服了。沒有聲音或許並不是件好事,正如沉船後看似平靜的海面,不是忘記只是默默的記得。不及時糾正的錯誤言行終究是要付出代價的, 孰是孰非,民衆心理有杆清清楚楚的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