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人民行動黨不愧是“閃電黨”。
昨天(5日)傍晚出其不意蹦出一份由16人簽署的聯合聲明說,年輕部長很清楚領導接替是一個緊迫的問題,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並會“團結一致,在適當的時候在團隊當中選出一位領導人”。
聲明還說,政治穩定一直是新加坡的特點,政府領導層順利交接,“一直爲國人和世界各地的朋友之間灌輸了信心”。
這份突然殺到媒體手中的聲明有兩大看點:
一、內容明顯是回應外界對下一任總理人選的關注。兩大關鍵詞:團結一致、適當的時候。紅螞蟻有點小人之心,一看這份聲明,第一印象是:難道有什麽不團結了,所以才要高喊“團結”?至于“適當的時候”,你說是什麽時候呢?講了等于沒有講。
二、簽名的“4G圈”16人都有誰?
按英文姓名字母:陳振聲、徐芳達、傅海燕、王瑞傑、許寶琨、李智陞、馬善高、黃志明、王乙康、普傑立、英蘭妮、易華仁、沈穎、陳川仁、楊莉明和黃循財。
這份“4G圈”16人名單首次正式公布,馬上引起衆多議論。因爲它對外釋放一個很重要信息:這16位好男好女掌握投選下一任總理的關鍵一票,組成了類似“總理遴選委員會”。在這之前,吳作棟和李顯龍都是由同僚推選産生的,若無意外,這16位尖子將決定500萬人口島國下一任總理人選。
“4G”如何定義?
相信大家和紅螞蟻一樣,看到這個名單就滿腦子問號。首先這16人是怎麽選出來的?《聯合早報》報道說,16人都是內閣會議成員。一般上,內閣會議除了部長,一些指定的高級政務部長和政務部長也會參與議事。
那麽要入選這“16核心”,是否有一個公開擺明的入選標准?如果是有一套標准,那又是什麽標准?
外交部長維文醫生和王瑞傑同一年出世,都是56歲,維部長只比王部長大三個月,怎麽就比王更早退出核心團隊?“維王”最大的不同是,王瑞傑很晚才踏入政壇,他在2011年選上國會議員,至今擔任政治職務只有短短七年,從政生涯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估計最高峰可以去到副總理、甚至不排除是總理級別。
反觀維文在2001年出道,當選議員不到三個月就擔任國家發展部政務部長,至今擔任政治職務已有16年之久。和基礎建設統籌部長兼交通部長許文遠、國防部長黃永宏醫生、副總理兼經濟及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等同被視爲第三代領導。維文當上外交部長相信就是從政生涯的頂峰了,難再有大突破。所以,我們可以首先排除年齡因素。是不是4G,不看年齡。
再比如說“16核心”中年齡偏大的易華仁(55歲)。他在1997年出道當選國會議員,和雅國同屬一批。雅國在1997年當選議員之後,隔年就擔任當時的通信及資訊科技部政務次長。反觀易華仁一直到2006年才擔任政治職務,任貿工部政務部長。再拿易華仁和顔金勇做對比,易華仁55歲,顔金勇58歲,兩人年齡差不遠,顔金勇甚至比易華仁還更晚從政,顔金勇在2001年才當選議員。不過,顔金勇在2005年就擔任人力部政務部長兼教育部政務部長,易華仁到2006年才任貿工部政務部長,然後2011年成爲內政部第二部長。
如果拿同齡的“維王”、同批的“易雅”和年齡相仿的“易顔”比較,那麽紅螞蟻推斷,入不入“4G核心圈”的關鍵不在年齡,主要看什麽時候擔任政治職務。越早擔任政治職務,就越被視爲是3G或更早的班子成員,所以是時候退了。
縱觀16人簡曆,一個明顯的歸類是:
- 2006年步入政壇,並擔任政治職務(傅海燕、馬善高);
- 資深國會議員,但在2011年或之後,才擔任部長或高級政務部長(易華仁、英蘭妮、楊莉明);
- 2011年或之後,步入政壇並擔任政治職務者(其他11人,包括從部長轉當國會議長的陳川仁)。
下一任總理難産?抛“16核心”穩陣腳
這次能夠催出“16核心”名單,相信全靠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在2017年歲末的一條面簿帖文。這位貢獻過不少金句的政壇大佬許下的2018年願望是:“希望現有領導班子能在六到九個月內選出下一任總理人選。這樣總理才能在2018年結束之前,確定這一人選爲他的接班人。”
吳資政在面簿上的帖文不僅獲主流媒體關注,在社交媒體上也引發熱議。果然,不過短短四天,“4G圈”馬上就從一個模糊輪廓變成一個有眼睛有鼻子的面孔,名字全列出。
事實上,不只吳資政著急,民衆也著急啊。李顯龍總理今年都快66歲了。李光耀65歲的時候,吳作棟已被公認爲接班人。吳作棟60歲不到,李顯龍就被公認將接班。李光耀67歲退,吳作棟63歲退,李總理下個月就66歲了,接班人是誰都不明確。而且,李總理當了14年副總理才扶正,吳作棟當了五年的第一副總理才接班,下一位總理人選的學習期肯定是最短的。因爲李總理已多次表明,希望在下屆大選後卸任,而下屆大選最遲必須在2021年初舉行。所以,吳資政開出的“2018定總理”的時間表是合理的。
下一任總理人選遲遲不明朗,也難免引起行動黨內部“不夠團結”所以導致人選難産的猜想。近日,甚至有網絡傳言稱,總理人選競爭白熱化,“三人賽”已經進入“二選一”的PK賽。這“16核心”在聲明中強調“團結一致”,估計就是要排除外部疑慮,高喊一聲“安啦,我們知道該怎麽做”,希望也能穩住內部陣腳。
名單不見誰?“驚見”誰?
名單中的16人,各個不是部長就是高級政務部長,但明顯有兩人被遺漏。他們是外交部兼國防部高級政務部長孟理齊博士(Maliki Osman,52歲)和交通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藍彬明醫生(45歲)。
兩人同樣年輕力壯,又是三屆或以上的國會議員。孟理齊有在多個部門任職的經驗,藍彬明更是在去年內閣變動中和另外三支“潛力股”徐芳達、許寶琨和普傑立一同升任高級政務部長,前途備受看好。難道選拔4G成員真的不全看年齡和從政經驗?現在沒有人能說出個所以然來。
就連本地政壇觀察者也看法不一。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陳慶文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給了含糊解釋,說這意味著兩人在來臨的內閣改組中可能會淡出。但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比爾維爾星(Bilveer Singh)則認爲,人們不應過度解讀,“我們不需要整村人”都一起發表聲明。
雖然16人名單中不見孟理齊,但還是有馬來社群和印度社群的關鍵人物代表,如馬善高(Masagos Zulkifli)、英蘭妮(Indranee Rajah)和普傑立醫生(Janil Puthucheary)。
除了成員族群多樣化,16人名單中另一個名字的出現,讓人又驚又喜——陳川仁。
去年突然從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長轉任國會議長,曾經讓外界一度認定,他基本已從第四代領導班子的核心成員中掉隊,仕途走向下坡路。
但李總理當時表態,強調陳川仁依然是他的團隊的重要一員,之後陳振聲又以行動黨黨督身份發聲,陳川仁只是“以不同方式”繼續爲新加坡做出貢獻。有不少人認爲以上言論只是爲了給陳川仁的“被降職”編上合理借口,但此次聲明,則是支持陳川仁仍是4G主力之一的例證。
有趣的是,陳川仁是目前16名“好兒好女”中唯一一名沒有在內閣任職的成員。但他作爲國會議長,又是衆人中最會使用社交媒體解釋政策並與國民互動的成員,或許能另辟蹊徑,在下任領導班子中發揮特別作用。
五人料將升任部長
16人名單中,有十名部長、五名高級政務部長和國會議長。一般相信,在今年的內閣改組中,那五位高級政務部長有可能扶正爲部長。
料“扶正”的五人是:
- 國家發展部兼貿工部高級政務部長許寶琨 (45歲)
- 通訊及新聞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 (44歲)
- 教育部兼通訊及新聞部高級政務部長普傑立 (45歲)
- 律政部兼財政部高級政務部長英蘭妮(54歲)
- 文化社區及青年部兼貿工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 (42歲)
他們會接替誰呢?不好說。但他們目前的部門“一把手”已經不在16人名單中,估計將在接下來的內閣改組中陸續讓位。這些料將讓賢的“一把手”是:貿工部長(貿易)林勳強、通訊及新聞部長雅國、衛生部長顔金勇、律政部長尚穆根。
與中國地方領導打交道
“16核心”裏頭,有八人參與我國和中國地方的經貿合作。
陳振聲負責推動新中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即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另外七人是新中雙邊經貿理事會的聯合主席。他們是王瑞傑(新蘇)、王乙康(新粵)、黃循財(新津)、徐芳達(新魯)、黃志明(新川)、沈穎(新浙)。陳川仁在轉任國會議長之前是新遼經貿理事會聯合主席。目前還不清楚他是否繼續擔任這個職務,如果陳川仁卸任,相信接替他的還會是一名“16核心”成員。
誰是總理?
講這麽多,最後還是回到那個“百萬元問題”:誰是下一任總理?坊間還是猜那三匹熱門馬:王瑞傑、陳振聲、王乙康。
有意思的是,據《海峽時報》報道,王乙康本周較早前受訪時說,他心中已經有總理人選,但拒絕透露名字。“我心目中已經慢慢浮現能領導我們的人選。我也很肯定我的其他同僚也在思考同一件事。”
高招啊。王乙康心中的人選會不會就是自己呢?紅螞蟻不是他肚子的蛔蟲不好說。他似乎是將自己當做只是陪跑的馬兒,但也沒有完全把話說死呀,政治智慧這麽高,果然是總理人選的級別。
高姿態、高呼聲的陳振聲自從在外國記者協會午餐對話會上回答關于接班人的問題之後,突然好像靜了下來。他當時說,他和他的同僚都准備好奉召擔任總理的工作,但被外電報道成,陳部長已准備好奉召擔任下一任總理,結果引發網上熱議,連官方部門都不得不出面澄清。反觀,前年中風的王瑞傑近來一再展現“強者歸來”風範,不只外訪頻頻,還一再發表“總理級”深度的演講,在敏感的加稅問題上也不斷扮演對外溝通角色。
這麽看來,王瑞傑和陳振聲似乎跑在前頭,我們不妨一直猜下去吧,直到今年內閣調整,預料將有初步答案。因爲要當總理的人,首先必須受委爲副總理,那是很明顯的“王儲”地位了。而行動黨12月舉行中央執行委員會選舉時,預料也會安排這位仁兄負責更重要的職務。
不過,如果到時我們看到不只一個、不只兩個、而是三個副總理,他們的名字叫,王瑞傑、陳振聲、王乙康……那是不是要暈了?
若是,估計又得請出吳作棟資政來揮一揮那把諸葛亮的大扇,給我們好好催出一個名字來。這一次,16人名單要提升至1人名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