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長王乙康宣布,從明年起,小學一二年級學生無須參加考試與計分測驗。校方將通過平時的課堂作業、活動和小測試等來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中一學生也不必參加年中考試,年底考試則保留。
此外,各校會在2020年至2021年分階段,讓小三、小五和中三這些還不必參加全國性大考的學生,免考年中考試,以便讓他們有更多時間適應。
坊間的反應褒貶不一,不難想象,教育工作者會歡迎這個改革,大部分學生相信也會歡迎,因爲學習的壓力可能會減輕,可能對改革有疑慮的,恐怕還是怕輸的家長。就如一些家長既要孩子考入提供直通車的學校(因爲不少都是社會心目中的“名校”),又擔心自己的孩子在選讀直通車課程後,因爲無需參加中四普通水准會考,而少了一張文憑,以及少了一次大考的實戰經驗一樣,本次改革如果會遇到阻力,大多會來自抱有這種心態的家長。
這些家長可能也會對本次改革的另一個內容不滿,學校今後將簡化成績單,除了不再計算考試分數的小數點,也取消排名,不公布學生在全班和全級的名次。這有助于減輕學生之間攀比成績的惡性競爭壓力,但是卻讓家長失去了評估自己孩子進入名校、成功申請獎學金等的概率。圈子裏有孩子的家長,不少已經發出類似的擔憂。
公平地說,這次改革的確能夠減輕學生的壓力。這種實際的改革,才能真正落實此前“少教多學”的改革方向。從更高的層次,這也是爲了讓學生不會對學習産生負面情緒,甚至進一步培養對學習的樂趣和熱情。智能科技一日千裏,意味著未來人類必須終身學習,才能不斷適應新的社會環境。如果年輕人的學習熱情,在高壓鍋的學校考試環境裏消磨殆盡,一畢業就覺得解放,不必再學習,最終將同終身學習的目標背道而馳。
家長已經內化了殘酷競爭的價值觀
必須說,在激烈學校競爭環境裏脫穎而出的“成功”家長,已經內化了這種殘酷競爭的價值觀,覺得學習就是爲了證明自己比別人用功,比別人聰明,比別人厲害。這種競爭的本能,也延續到對待自己孩子的學習上面,下意識地把孩子的成績當作自己競爭努力的結果。
所以,本次教育改革的成功,除了教育部和學校的堅持,還少不了家長的支持。但是我們知道,價值觀和心態的改變是最困難的。如果家長不能意識到減輕孩子壓力的重要性,把不良的競爭因素慢慢排除在學習環境之外,再多的改革,恐怕也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家長可能會認爲減少考試,只是讓老師的工作更輕松,而懷疑改革的真正用意。
教育部和校方因而有必要花一些功夫,慢慢教育家長,通過坦誠的交流,說服他們接受改革的用意。家長必須清楚,改革的真正受益者是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別人,減少考試競爭的壓力,不但會讓學習生涯更爲多姿多彩,也可能降低孩子因爲學習壓力過大而患上心理疾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