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峇魯濕巴刹(菜市場)承載著新加坡好幾代人、包括紅螞蟻小時候的回憶。
從上世紀五六零年代的成保路露天巴刹,進化到鐵皮屋頂巴刹,九零年代又經曆一次重整。
2004年原地翻新重建,斥資1680萬新元。2006重建後“升級”爲兩層樓建築,一樓是250個攤位的新式巴刹,二樓則是有83個熟食攤和1400個座位的熟食中心,並改名爲“中峇魯巴刹和熟食中心”。
然而,空間上的升級卻成了濕巴刹的致命傷。人擠人的場景再也不複當年,排隊買東西的景象也永永遠遠地走進了照片裏。
跟中峇魯巴刹的許多攤販一樣,在這裏賣印尼豬肉超過半世紀的李來發也難逃“後繼無人”的命運。成爲最後一代小販的他並不爲此感到遺憾,畢竟兒孫自有兒孫福。
李來發告訴紅螞蟻,很多朋友都很羨慕他住在中峇魯,因爲那裏有很多好吃的,只有他不以爲然,因爲那些所謂的美食早已沒了他記憶中該有的味道。
如今的中峇魯巴刹,猶如鎖在時間縫隙中的碎片,積累沉澱著最後一代小販的青春與汗水,以及那些他們早已遺忘,而且再也追不回的“曾經”與“如果”。
如果時光能倒流,擁有第二個機會再次選擇,李來發斬釘截鐵表示,不會再走回頭路。這一路走來,實在太累太辛苦。
當了一輩子小販的李來發,生活早已和濕巴刹密不可分。目前處于半退休狀態的他,依然會天天到中峇魯巴刹陪伴那些結識了十多二十年,從顧客升級爲buddy的死黨們一起喝茶聊天話家常。
中峇魯巴刹也許會慢慢走出新的格局、新的時代,但是中峇魯濕巴刹的許多老攤販們,卻很可能永遠定格在時間長廊裏,成爲名副其實的最後一代小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