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聲昨晚與很多人“談心”。
別誤會,主管公共服務的貿工部長陳振聲談的不是那種你侬我侬的甜心,而是新加坡的公務員和政治職務者(Political Office Holder,簡稱POH)應該具備一顆什麽樣的“公共服務心”。
在陳振聲看來,這顆“公共服務心”應該以下列比例來分配時間與精力:
- 20%用于未雨綢缪,爲未來的挑戰做好准備;
- 20%用于改進目前不達標的做法;
- 60%用于做好眼前爲民服務的工作。
昨晚出席行政服務常年晚宴聽陳振聲“談心”的300人全是公務員。據《聯合早報》報道,今年有13名公務員加入行政服務官行列,另有59名行政官獲擢升。陳振聲昨晚受邀在晚宴上發表主題演講,晚宴的主賓是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
關于上述論點,陳振聲演講時的原話如下:
我們必須時刻提醒自己:一個具前瞻性的公共服務在解決今日問題之余,仍必須撥出至少20%的精力來預先處理明日的挑戰。身爲個人,我們也必須在拓展自身能力之余,撥出20%的時間學習新事物、建立新能力。
這也是我在貿工部一直提醒我的團隊的一點:拓展自身能力與深化自身能力之間,有著天淵之別。接下來讓我談談改進我們現今做事的方法,這應該占據我們另外20%的時間。其余的60%則用來孜孜不倦地服務公衆。
爲何陳振聲會突然興起談起“公共服務心”呢?主要是因爲“近期發生的一些事件令到公共服務部門的誠信受一些機會主義者和沒有惡意的人質疑”。
政府部門因把關不嚴頻頻出漏洞遭質疑
雖然陳振聲沒有在演講時詳述這些事件是什麽,不過《海峽時報》認爲這些事件應該包括過去幾個月內,政府部門頻頻出現的漏洞與錯誤,例如:
以上三個事件均與衛生部息息相關。另外還有國防部旗下武裝部隊軍訓頻出意外導致軍人死亡引發的熱議與不滿情緒。
分開來看,一件件或許都是不大不小的事,然而放在一起給人的感覺就像《聯合早報》社論所質疑的那樣:政府部門與公共服務事業是否被過去所取得的成功所麻痹,無法再持續高水平的表現了?財政部長王瑞傑雖然後來有撰寫文章加以澄清這些觀點,但依然無法說服太多人。
這回,在談到政府部門的問責制度時,陳振聲指出,追根究底還是必須回到公共服務的“心”究竟代表什麽。他在公共服務任職多年,深知每個級別的主管都有其職責。
政治職務者就是堵破口的人,必須承擔公衆壓力
陳振聲在25分鍾的演講中,緊扣著兩個重點來開展內容:
- 我們是否能信任公共服務部門有能力自我監督,檢視自身盲點在哪?(Can we trust the Public Service to check ourselves?)
- 我們是否能信任公共服務部門會對所犯的錯負責,賞罰分明?(Can we trust the Public Service to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mistakes made?)
答案當然都是:能夠,是。
他說:“出錯時,我們都必須對各自的責任負責,也必須爲所有在我們管轄下的員工負責。出錯時,我們不會怨天尤人,或者問:我們應該采取集體處分或不分青紅皂白地懲處哪些人。”
“大家都知道,只要認真地各司其職,不畏懼、不偏私,就不必擔心後果。最重要的是,我們會共同努力集體合作,讓整個公共服務能從錯誤中恢複過來,團結一致。”
陳振聲也以一名“坐在台下的政治職務者”所傳授的心得爲例說明:
“身爲擔任政治職務者,我的工作就是挺身而出堵住破口(stand in the gap)。政治職務者的責任就是承擔公衆壓力。這麽一來,公共服務部門才能在無須承受公衆壓力和短期壓力的情況下做好本分。公共部門才能有信心和空間來嘗試新點子。”
他還說,公共服務部門的責任就是不能有先入爲主的預設,而是提呈出最強有力的方案,可以集體決策,將國家和人民放在首位。這樣才能永遠找到方法將今天做好,將明天做得更好。
他指出,新加坡的公共服務部門這些年來都盡心盡力地服務新加坡和新加坡人。但是這不意味著:我們是完美的,其實差得遠呢。
“我一直都很擔憂,我們會否安于現狀而不盡全力做到我們能做到的?當我們變得越來越有組織越來越有架構時,我們就面臨更大的僵化風險。”
公共服務部門官網數據顯示,新加坡目前有14萬5000名公務員,服務于16個政府部門和60多個法定機構。《海峽時報》也說,2010年至今,本地公務員團隊的人數增加了約17%。
目前是否每一名公務員都具備陳振聲所說的“公共服務心”我們不甚清楚,但我們清楚知道這應該是主管公共服務的他和公務員首長葉成昌的當務之急、重中之重。螺絲松了就應該想方設法擰緊。別讓一些“老鼠屎”壞了一整鍋粥,尤其是在大選即將來臨的關鍵時期。
用實際行動熬上一鍋能果腹還能暖心的粥,比光說漂亮話更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