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駛往機場的24號公共巴士上聽到兩個華族老太太有這樣的對話:
“你沒有看報紙啊?那麽大的新聞!李光耀的孫跟一個男人結婚咧?”
“沒有看咧,結婚就結婚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嘛。”
“哎喲,你聽不懂啊,他的孫也是男的,他“娶”(特別強調的語氣)一個男人,連他爸爸媽媽(李顯楊夫妻)都去參加婚禮。聽懂嗎?”
這時接受勁爆新資訊的阿姨——脖子戴著碩大的珍珠項鏈,一臉淨素,眼鏡框後的大眼睛眨了兩眨,只有大血紅唇膏妝點開始松垮柔軟的雙唇微微顫抖一下,再也說不出話了。
之前她坐在我對面,看我們拿著行李好奇的問我飛去哪裏出差啦?去幾天啦?典型的熱心阿姨。再聊下去她大概就會問你結婚了嗎?有幾個孩子?聽了男人跟男人結婚的消息,而且還來自第一家庭的優良品種,她當下肯定天旋地轉,或者頭皮發麻。
上個月24日,台灣成爲第一個設立專法承認同性戀婚姻的地方,本地媒體都很理性和負責的報道此事。然而同性戀即使不算禁忌話題,在本地也登不上人們茶余飯後的主流話題。
好啦,第一家庭“出馬”果然不同反響,李顯楊次子李桓武當天在個人面簿賬號上載他和獸醫丈夫王毅睿在非洲結婚的照片。新加坡網絡媒體猶如煮沸的開水般要燒開了鍋,民間議論紛紛的兩極化更是最大看點。
除了來自較年輕族群的祝福聲之外,我們看到嚴厲甚至惡毒的謾罵聲,甚至看好戲似的的認爲第一家庭“墮落”,“家門不幸”,詛咒他們“抱孫無望”,“斷子絕孫”,做了這麽不堪入目的“屁事”,甚至把桓武的爺爺——我們尊敬的建國國父李光耀——也拉回人間進行道德審判。
有的甚至將事件升級到“末日降臨”,“人類滅亡”的高度,操心起可憐的人類被同性戀害得該何去何從。
然而,我們同時也聽到其他的聲音,例如贊賞李桓武出身第一家庭要向家人和社會出櫃得拿出的勇氣,認爲事件“不可思議 ”,“開創曆史先河、顛覆傳統”。一些人甚至斥責那些批評李桓武出櫃和同性結婚的聲音。
其實李桓武一開始就坦白自己的立場。去年7月就通過上載自己與男友的合照出櫃,合照設定爲面簿大頭照。
20日淩晨,他在照片加上濾框公開出櫃,並邀請新加坡民衆出席一年一度的“粉紅點”(Pink Dot),支持LGBTQ(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及酷兒等)族群;其實他已連續兩年參與新加坡舉辦的“粉紅點”,力挺LGBTQ性別社群。
有趣的是,李桓武24日上載結婚照的時候,並沒有讓人知道其實雙方父母都出席。好啦,等全國上下,男女老幼揣測一輪後,28日再來補上一張全家福,原來雙方家人都大老遠出席獻上祝福。
這幾天之內的輿論嘩然,有些人又來扮演國父,扮演桓武的大伯父總理李顯龍,或扮演桓武的父母,想象他們到底會怎麽想,到底要怎樣面對,如果國父在世,他會不會出席這個婚禮。
李光耀在世前曾接受新加坡《海峽時報》訪問,面對孫子很有可能是同性戀者,有什麽想法呢?他認爲同性戀不是一種“生活方式”(lifestyle),那是一種與生俱來的“遺傳差異”,而同性戀者不應該受到任何迫害。
原來,爺爺都理解的事,父母和哥哥繩武都衷心祝福的婚姻,李桓武坦蕩行事,驚世駭俗一番也是預料之中,我們旁人確實想多了。
其實李桓武結婚的新聞在我家也掀起話題,妯娌之間還因此大眼瞪小眼。我年近八旬的大伯母看著他們倆在報章上的結婚照說:
“結婚就結婚,現在這種事情很普遍的啦!可是他(桓武)那麽高,爲什麽不找個高一點的對象?登對一點嘛!”
我媽看了也贊同,表示現在的人高興就在一起,好過人家亂搞男女關系,不負責任的生出一堆孩子不管不顧更糟糕。結果我伯母看似“開明”的頭腦一下子熱起來,馬上大聲反對。她駁斥我媽說:
“不過女的一定要結婚啦,愛不愛都不要緊,生了孩子再說嘛!生孩子重要!”
原來已經很熱的午後,熱絡的打牌氣氛一下子凍僵達到冰點,媽媽聽了無言以對,低頭繼續打牌,打牌,免得說下去氣得要翻桌子,不懂該如何回應這雙重標准。
今年6月29號,新加坡將再度舉行“粉紅點”活動,台灣立法承認同婚和“第一家庭”的名人效應到底會如何鼓舞或刺激我們的社會,我們拭目以待。
不管贊不贊同,少數LGBTQ群衆會一直存在,也會繼續生存。無論立場爲何,我們的社會應該把話題說開,探討如何面對,因爲那個人可能就是你身邊最親近最愛的人,他們選擇沉默並不代表他們不存在。
正如一位評論的讀者所說:沒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戀,可是如果他們/她們是,也還會愛他們,希望他們幸福。
我想這是很多父母真實的心聲,那新加坡社會的心聲又是什麽呢?我們可以繼續沉默的,如果要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