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制、貼上、拍照、截圖,現代人傳送信息就跟呼吸一樣簡單,簡單一個按鈕就能“飛鴿傳書”給親友。不過,傳什麽、以及以何種身份傳送就不是這麽簡單的事了。
尤其當信息涉及公共利益,以及可能典當自己身爲公職人員操守的時候更是如此。
我國總理李顯龍上周五(3日)下午4點宣布一系列更嚴格的抗疫措施,不過在他作出正式宣布之前,早就已有許多小道消息四處亂竄。
其中一則廣爲流傳的“路邊社”消息,是一張新聞草稿的截圖。該截圖內容是“新加坡各級學校將會從4月13日起關閉兩周並改爲網上教學”(注:隨後政府宣布各級學校的關閉並改爲網上教學的時間爲4月8日至5月4日)。
這張截圖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民衆的恐慌,間接導致當天早上本地各大超市掀起冠病疫情暴發以來的第三波“超市之亂”,也造成政府作出宣布前,各種消息流言大肆流竄的現象。
隨著警方昨日宣布涉嫌泄露官方機密的一對夫婦雙雙被逮捕,我們終于得知上述截圖源自政府機構內部的公務員,原來是“日防夜防,家賊難防”所造成的局面。
再細看警方透露的案情,這份被泄露的官方機密資料是一份由教育部和社會及家庭發展部聯合起草的文告,並透過下列途徑流出。
- 4月3日,即政府宣布更嚴格抗疫措施當天,獲得授權接收相關文告草稿的37歲女公務員在早上大約9點收到該文告草稿後,透過WhatsApp將電腦的熒幕截圖傳送給她的丈夫;
- 她的丈夫並非收取相關信息的授權者;
- 不應該收到文告草稿截圖的女公務員丈夫,進一步將相關熒幕截圖分享給他的朋友;
- 文告草稿在正式文告于當天下午4點半正式公布前,便在網上傳開。
獲得授權可收到文告草稿的女公務員,當然擁有閱讀這份文告草稿的權限。
但或許是抱著僥幸心態,以爲將這份機密文件分享給自己“信得過”的枕邊人也無妨,最終形成蝴蝶效應,使這個看似微小的動作,引發社會混亂和恐慌的漩渦,也導致自己惹上牢獄之災。
事關重大的官方信息基于公共利益,必須在正確的時間經由合適的管道發出,這背後牽涉政策執行的整個脈絡,包括配套措施的准備,以及社會各階層人士都能在同一平台上接收到對等的資訊。
在體制內的公務人員擁有比一般民衆更早接觸這些資訊的權限,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有權力決定誰能比一般公衆更早接觸到這些訊息,包括自己至親至愛的人。
如果這種平衡機制沒有獲得遵守,某些人將能憑借關系或權力而在社會資源的分配上取得不符合公平原則的優勢,如此現象無異于“內線交易”。
現代通訊科技的發達,讓資訊的傳播往往是一個手指頭就能輕而易舉完成的事。連帶的,新時代的機密資料外泄,自然也不會有經典間諜片那些蹑手蹑腳、讓人捏一把冷汗的驚險畫面。
同時也因爲通訊技術的進步,任何在錯誤的時間、地點出現的資訊都將以更快的速率散播出去。
正因如此,面對影響無遠弗屆的機密資料,更應保持更大程度的謹慎,而不是基于科技的便利而對規範作出任何形式的妥協。
這已不是疫情暴發以來,我國政府的內部文件首次遭外泄。
2月7日政府正式宣布將疾病應對級別提升至橙色前,一份衛生部的相關文件在當局作出正式宣布的數小時前就已被泄露,並在WhatsApp等社交平台廣爲流傳。
主管公共事務的貿工部長陳振聲當時就曾提醒,公務員應緊守分際,保持專業,不應在未敲定細節時就提前散布消息,以免造成混淆和恐慌。
公務員在崇尚精英的新加坡社會經常被視爲表率,但能力越大,責任也越大。如何在背負重大使命的同時抵抗誘惑,也是他們應該修習,且絕對不能不及格的一門課。
此次這位女公務員的便宜行事,顯然沒能守住分際,在最不需要恐慌的疫情當中,有失一名國家公仆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