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看到一條令人「振奮」的消息,消息來源於中央電視台2017年7月8日播放的新聞,這條新聞表面看上去是關乎民生的一條民用信息,但事實上無論是新聞所表述的內容還是新聞本身所傳達的信息,都遠超新聞本身。以下為新聞原稿。
央視主持人報道
據央視新聞網報道:海南兩千多艘漁船都安裝了「南海漁船通」,出海也能看電視、聽廣播,豐富了南海漁民的海上生活。
新聞畫面中的南海漁船
這幾天,漁民盧家躍剛從北緯12度以下的南海區域打魚歸來。500多海里,盧家躍在海上停留了一個月時間。通過「南海漁船通」,他不僅可以每天收看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還能及時了解國家大事兒和天氣預報信息。
在過去,南海漁民出海時只能靠打撲克、看DVD光碟、讀過期報紙消磨時間。2014年,海南啟動「南海漁船通」廣播電視工程,在長12米以上、功率大於44.1千瓦的漁船上安裝船載衛星廣播電視接收設備。截至目前,已經有2617艘漁船裝上該設備。通過「南海漁船通」,漁民們能收看58套電視節目、收聽45套廣播節目。
漁船上的電視正在播放科教頻道節目
首先,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條新聞本身所闡述的內容。
1.新聞中明確的指出了,南海漁民們能夠在遠離大陸的地方收看到電視廣播節目,是要歸功於一款名為「南海漁船通」的電視廣播工程。可以看出「南海漁船通」被定義為是一項「工程」。依照新聞中所述的數據來看,這個工程必定是一個大工程。
多任務衛星
2.這種工程的成果細化到漁民的船上後,其工程末端所產生的「福利」,被稱為「船載衛星廣播電視接收設備」。最重要的就在於中間有「衛星」二字,說到這裡,事實上大家已經可以想到中國的衛星是什麼?以及時至今日能夠惠及民生的衛星是什麼了。
一種衛星信號接收器
3.使用這一系統的使用者及其所處地域,可以明確看出使用者為南海漁民,而使用者所處地域出於敏感的南海地區。這無疑是說明對於南海,我們的漁民不光能夠進進出出,並且能夠享受到國家提供的優質服務,並且這種服務既是「物質」上的,也是「精神」上的。
電視機頂盒
4.漁民可以用這套設備做什麼了?新聞也很有針對性的提出了3個方面:第一,漁民可以收看自己喜歡的節目,這一點可以看做是漁民長期出海對其自身需求的一種滿足。第二,了解國家大事,這意味著漁民以後在南海打漁不光可以了解到南海以外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在第一時間可以了解到南海的局勢,了解到自家地盤上所發生的事,並且快速而有效的採取行動。第三,天氣預報信息,相信這一點大家即使沒有打過漁,但是憑藉稍有的常識,都可以確定天氣對於漁民的重要性,相信天氣預報會幫助漁民平安打漁收穫頗豐。
中國漁民編隊航行
5.新聞中特別提到了漁民在「北緯12°以下」,「500多」海里,的海上停留了「一個月」。這裡的意味就非常明顯了,筆者這就依次為大家解讀這幾個數字的含義。首先是「北緯12°」,北緯12°這條線在南海地區是一條很重要的線,最重要的是,這條線是中國在南海爭議中的一條「底線」!這條線將南海一分為二:以北為「西沙」「中沙」「東沙」。以南便是「南沙」。在這條線以北的地區基本上是沒有爭議的,而主要的焦點就在此線以南,北緯12°線或許很多讀者都不清楚,但是大家都很熟悉此線上的重要一環:「黃岩島」。也就是中菲爭議的重點。其次,500海里換算一下就是926千米。可見其之大,所蘊價值之高。而最後的停留了1個多月,則暗示了出海保障能力的提高。綜合上述,可以得出基本的一條結論:我國的漁民都可以前出至北緯12°以南500海里停留1個月,意味著,我國已經坐實了北緯12°的控制權,特別是可以有效的控制「黃岩島」。對於以南最少500海里的地區具有實際控制力,並可以充分保障民船在內的所有艦隻最少1個月的出航需求。
中國海警3303艦
6.只要是船長12米以上,功率大於44.1千瓦以上的船隻,都可以安裝這種設備,並且已經有多達2617艘漁船裝備了這種設備,首先裝載此裝備的入門要求是十分低的,這意味著大部分的漁民都可以裝上這種設備,漁船暫且不論,這種要求意味著我國的軍艦都可以裝上這種設備,而更深的意義在於,我國的軍艦都可以接入「北斗系統」。這對我國海軍也好,其他海事部門也罷,以後對於維護我國在南海的合法權益都是好處多多。而2617艘漁船是個什麼概念呢?綜合以上的數據及說明,光是這些裝了設備的漁船,其規模就已經遠超了號稱「宇宙國」韓國的海軍。韓國海軍擁有各類艦艇170餘艘,排水量20餘萬噸。也難怪網友都戲稱自己是「打漁的」。
韓國海軍「世宗大王」號驅逐艦
所以,以上細緻分析了這條看似「平淡」的新聞後,筆者如此興奮的原因,想必大家也能夠理解一二了。分析完了這條新聞,我們便來探討一下支撐起這條新聞價值的中心:中國通信及衛星。
衛星部署示意圖
本文中我們主要來探討一下中國的衛星通信,並引出熱點「北斗系統」。進而淺析一番未來解放軍的信息化建設問題。
眾所周知,通信一項是軍事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亦或是未來戰場和軍隊,都離不開通信。
從古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都在普遍使用的「飛鴿傳書」
通信在軍隊中發揮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傳達命令。就如同《變形金剛》中的美國國防部長所述:「連自己的部隊都聯繫不上,那就別打仗了。」而無同有偶的是,另外兩部電影中也顯示了「世界第一」的美國軍隊對於戰時通信被等級更高的敵人所切斷進而引發不良後果的擔憂。這兩部電影分別是《洛杉磯之戰》和《超級戰艦》。
《變形金剛1》中就是這位老兄切斷了美軍基地通信
有不少觀眾盲目跟風,聲稱這兩部電影就是純商業作品,沒有一點貨真價實的內容,這種看法事實上是不正確的,就拿劇情來說,結合之前所談及的《變形金剛》。3部電影中,美軍在開戰伊始頻頻陷入被動挨打,根本原因就是3部電影里的外星人,首先乾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切斷美軍的通信,而不光是美軍。相信任何國家的軍隊一旦通信被切斷,都會陷入被動挨打。通信被切斷的直接後果就是:不僅不能掌握複雜多變的戰場態勢,甚至連自己的下屬軍隊,上署指揮部都聯繫不到。一切幾乎只能靠身處戰場的基層指揮官和他身邊的幾十號人「隨機應變」。而他們在缺乏情報的情況下所能做的唯一行動就是「撤退」。以此來保證不確定情況下的部隊實力。
《超級戰艦》中這艘外星戰艦切斷了和外界的一切聯繫
但就僅僅是撤退保存實力的行動來說,身處戰場的軍隊由於缺乏通信,無法實時協同,對於「突圍」這種強度更高,難度更大的撤退行動,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除非身處戰場的指揮官和他旁邊的幾十號人擁有「八路軍」一樣的預案處理能力以及彼此之間的無條件信任。
《洛杉磯之戰》中,由於缺乏情報和通信,美軍處處挨打
然而,以上的部分觀點還僅僅是建立在「半機械化」的時代,在今天這個信息化,快速化的現代化戰爭時代,即使你自己擁有出色的處突能力,你也不過是保全了自己的實力罷了,而其他的部隊怎麼辦?所以,在現代化的戰爭條件下,如何快速有效的建立通信,保護己方通信,干擾破壞敵方通信就成為了研究的重中之重。
特種部隊是破壞對方通信的重要手段和力量
如果說以上的3部電影只是藝術家的作品的話,那麼,發生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和發生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便是將以上3部電影中「外星人侵略地球」的精髓發揮到極致的戰爭。
為大家所直接認識的F117隱形戰鬥機
在這裡我們就以1991年的「海灣戰爭」為例,為了擊垮伊拉克,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進行了長達42天的空襲行動,期間美軍及多國部隊使用包括「戰斧飛彈」在內的多種巡航飛彈,炸彈和各型飛機對伊拉克進行轟炸,轟炸的目標中,被重點照顧的便是伊拉克的軍用及民用通信設施及其設備,造成了伊拉克人「看不見」,「聽不見」,以及連話也「說不出」。
「戰斧」式巡航飛彈
在之後的具體行動中,更由EF-111、EA—6B和EC-130H等電子戰飛機對伊拉克各個殘存的通信節點和中樞實施不間斷的干擾,一度使得伊拉克軍隊的指揮系統及執行系統陷入癱瘓的狀態,從而使得後續的戰鬥機,轟炸機,運輸機及各空降部隊,地面部隊肆無忌憚的進入伊拉克,並且在充足情報的指導下肆無忌憚的安營紮寨。
EA-6B電子戰飛機
發生在1996年的台海危機,與之前發生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進行對比,大家就不難發現。此次危機突出了解放軍信息化建設的薄弱,這種信息化建設的薄弱所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中國方面在應對台獨勢力時,行動上的力不從心。可以試想,如果96年時,解放軍貿然對台灣進行軍事行動,開始對台灣進行登陸,那麼情況會不會比此前的金門之戰更糟糕?儘管答案我們已無從知曉,但代價卻是顯而易見。
如果說上一次的轉型是「機械化」,那麼這一次的轉型將是「信息化」,「數字化」。可能會有人不理解,他們覺得1991年的海灣戰爭與此前的戰爭並沒有「區別」。其理由就是:「二戰的時候也是飛機艦船先轟炸,然後坦克加步兵推進。1991年的海灣戰爭不過就是運用了更多新裝備而已比如飛彈,直升機啥的。」這種看法就和「今天的戰爭坐在電腦前就能打贏」。的觀點一樣幼稚。
類似於蘇聯這樣的機械化大軍其實是不堪信息化軍隊打擊的
首先對於傷亡數字,兵力對比,戰役時長這些老調重彈的東西我們就不說了,單獨來看看結果。當時伊拉克的國家總兵力綜合來看,可以將其認為是和「冷戰」期間的東德是一個水準的。試想一下,如果你用傳統的二戰打法去打東德,要付出多大的傷亡?需要耗費多長時間?而海灣戰爭的結果是,聯軍僅僅用42天+100小時,陣亡223人的代價就拿下了伊拉克。
被打擊的伊拉克軍隊坦克
而對比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更清晰了,蘇聯紅軍當時花了多長時間,陣亡了多少紅軍將士才推進到德意志第三帝國的東部?又花了多長時間,陣亡了多少紅軍將士才拿下了柏林?
在付出巨大代價後紅軍最終攻克了柏林
言歸正傳,如果要筆者來形容一下信息化戰爭的話。那麼就相當於兩個人在下一盤棋,一個人可以清楚的看見自己的旗子,棋盤,甚至是對面那個人的每個旗子。而另一個人不光看不見彼此的旗子,連棋盤在哪裡都不知道。
目前比較流行的「兵棋推演」
而1991年的美國聯軍是前者,伊拉克則是後者。
解放軍在今天作為5個常任理事國的重要武裝力量,作為一支維護世界和平和維護地區安全的重要武裝力量,進行不斷的信息化數字化建設,是自身的要求也是歷史的必然。
中國派駐海外的維和部隊戰士
就拿很多網友開玩笑的「核平」一詞來說,如果一個國家,一支軍隊通訊建設不過關,那麼真到了要發射核武器的時候,你的通訊都被人家破壞到連命令都無法傳達給核潛艇和火箭軍之時。大家自然就明白通訊在現代局勢下的重要性,是關乎每個人的。
核潛艇與外界的「交流」除了低頻通訊就是衛星通信了
1991年的海灣戰爭可以說是現代化戰爭的一個引子,既震撼了解放軍,也激勵了解放軍自己努力建設信息化的解放軍,可以明顯看到解放軍的信息化建設是成熟而文建的,不光目前的「北斗系統」已經幾乎覆蓋了中國及周邊地區。並且其在和平時期的「福利」也惠及了民間,相信不久的將來,「北斗系統」也會成長為部署於全球的一種系統,並且也將不局限於解放軍,業務也不光只有定位。其在和平時期的「福利」也將更多的惠及民間及友邦。
「一帶一路」也離不開通信手段和衛星技術的進步
當然,解放軍的信息化成就不單單只是接入了「北斗系統」這麼簡單。解放軍也成立了專門的網絡部隊,用以保護當前及未來複雜的網絡形勢下中國的網絡安全,筆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解放軍的網絡部隊也會建設到美軍的那種水準,甚至是超越美軍。
美國作為一個有「遠見」的國家,早早便組建了網絡戰部隊
21世紀的今天,信息化亦軍亦民,如果說「機械化」強健了軍隊的肌肉,那麼「信息化」和「數字化」便是強健了軍隊的大腦和神經。在和平時期,信息化既維護國家的安全,也惠及每個民眾:QQ,微信,支付寶等都可以被看做是和「南海漁船通」一樣惠及民生的末端結晶。而戰時,可靠的信息化成果將會為解放軍提供無形的保護,讓解放軍無論是在進行大規模會戰,還是小規模反恐中都如魚得水。亦或是人道主義的救災行動中解放軍也可憑藉信息化成果將災害危害降至最低,繼續作為「為人民服務」的堅強支柱支撐著這個國家。
即使是人道主義救災行動,也離不開有力的通信保障
解放軍的信息化建設成果,讓我們拭目以待。
FAST快速反應戰術頭盔 豐富拓展模塊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