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部今天(12日)發布第九份就業情況報告,主要聚焦在零售業。
受疫情和病毒阻斷措施的影響,本地零售業今年5月遭遇史無前例的重挫,銷售額與去年同比銳減52.1%。
然而,人力部報告指出,擁有2萬6600家企業,占新加坡國內生産總值1.6%,以及提供本地4.1%就業機會的零售業,在今年4月至9月期間共提供了近3600份就業及培訓機會。
重點是,這3600份就業及培訓機會中,前後只有770人(約22%)響應。換句話說,有近八成的職缺乏人問津。
超過650家零售業者提供的這3600份就業及培訓機會當中,有七成是工作機會,另外三成則是實習及培訓機會。
在2520份工作機會當中,只有700個(28%)職缺獲得填補。
“薪情如何”?
人力部指出,上述就業機會的薪資待遇從1400元至6500元不等。
在這些就業機會之中,有六成屬于非專業人士、經理、執行員與技師(PMET)的職位,例如門市銷售員。
這是因爲本地逐步解封後,重新開業的零售商店急需人力負責門市工作。
另一方面,四成屬于專業人士、經理、執行員與技師(PMET)的職位包括各式“經理”職務,包括銷售、市場和業務發展經理、零售和批發貿易經理,以及商業和市場銷售經理。
這也顯示零售商們意識到長期規劃的重要性,已建立和維持他們在線上線下的品牌形象。
根據雇主開出的行情,非PMET的銷售員的月薪介于1400至1900新元,中位數爲1600新元。
零售和批發貿易經理月薪介于2000至3750新元,中位數2700新元。
商業和市場銷售經理的薪資待遇介于2400至4250新元,中位數是3200新元。
最後,銷售、市場和業務發展經理的月薪則介于2750元至6500新元不等,中位數爲3750新元。
僧少粥多?
開了這麽多職缺,卻只有三成獲得人力填補,這在人人擔憂飯碗不保的經濟環境裏顯然有點突兀。
《聯合晚報》報道,人力部長楊莉明表示這是由于一些就業和技能提升機會是最近才出現的,因此工作配對難免需要一些時間。
一些可能的情況是,求職者在過程中誤以爲零售業不會有招聘的活動,或認爲自己缺乏零售方面的經驗而打退堂鼓。
爲此,當局將透過勞動力發展局的各項轉業計劃,如專業人士轉業計劃(Professional Conversion Programme)、“P-Max”入職培訓計劃等,以及政府今年推出的“新心相連”就業與技能配套(SGUnited Jobs and Skills Package)協助媒合求職者與雇主,彌補前者技能上的不足,以讓他們得以順利加入零售業。
人力部提到一個求職者從屬于後勤的物流和批發部門轉換跑道的成功案例。
該名求職者April Peck(44歲)加入本地鍾表業者All Watches,並透過專業人士轉業計劃掌握相關技能,繼而勝任需要在前線門市面對消費者,和原本職業大不相同的零售營運經理一職。
現有員工有機會獲得培訓改善薪資待遇
零售業在疫情的沖擊下,也進一步加速了數碼轉型的步伐。
單單在今年8月,就有10.9%的本地銷售額來自于線上銷售活動。
這意味著零售業者必須改變思維,以迎合這股新的趨勢,從事零售業的員工也必須掌握新技能。
去年10月推出的重新設計工作入職培訓計劃(Job Redesign Reskilling Programme)能協助雇主讓現有員工掌握新技能,以應對生意模式的轉型。
人力部指出,當局在今年2月進一步加強了重新設計工作入職培訓計劃以應對疫情下的變革。
至8月底爲止,共有550名來自37家零售業者的員工在上述計劃下受訓,並獲分配至新的崗位,或擔任具更高價值的工作角色。
其中,有四成員工在完成培訓後將獲得雇主加薪。另外六成員工的雇主則承諾在冠病疫情穩定後,重新審視他們的薪資待遇。
零售業近三分之一員工是年長者
人力部也提到,零售業是本地其中一個聘請最多年長員工的行業。
該行業近三分之一員工的年齡在55歲以上。
爲了鼓勵企業聘請年長者,當局也推出了退休與重雇年齡率先調高津貼(Senior Worker Early Adopter Grant)和兼職重新雇傭津貼(Part-time Re-employment Grant),爲每名雇主提供最多37萬5000元的補助。
今年7月開放申請以來,已有650家和440家公司分別申請了退休與重雇年齡率先調高津貼及兼職重新雇傭津貼。
幾乎所有參與申請的公司都是中小型企業,其中也包括來自零售業的業者。
人力部表示,這些公司所聘請的3萬7000名員工將會從上述計劃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