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年是多少代人?
如果20年是一代,那就是八代人!
OMG天啊,真正是流傳了祖宗八代的記憶!我說的是剛剛宣布清盤要退出新加坡市場的羅敏申百貨。
這家在新加坡開埠不到四十年就成立的百貨公司,由住在新加坡的英國人Philip Robinson和James Gaborian Spicer在1858年開創,是真正英國殖民時代的産物和見證者。
曆盡幾番滄桑,如今終于抵擋不住風雨,壽終正寢。
本地如今有多少人爲它感到不舍?其實是爲自己的童年記憶感到不舍。
因爲五六十年來成長的兩代人,一般家庭環境不佳,相對大衆化卻有一定質感的羅敏申百貨貨品,其實已經是相當氣派的購物地點。去逛羅敏申百貨,或者在羅敏申買的東西,是可以當做傳家之寶的。
如今,羅敏申死了,我們且做一次私家偵探,研究一下是誰殺了羅敏申?死因可能是什麽?
一、冠病疫情
毫無疑問,這恐怕是最直接的致死原因,疫情曠日持久,零售業任誰也吃不消,就算有政府大量補助,但體積龐大的業者耗費也大,肯定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二、網絡銷售
零售業進入這個時代,連阿婆阿伯都在學習上網購物,“百貨公司”幾乎快變成曆史名詞了。
這幾年的趨勢越來越清楚,連購物中心都不斷在轉型,開圖書館、診所、補習班,零售商店不斷在失血,占據空間龐大的大衆化百貨公司,淪爲民衆吹冷氣、看新奇的地方,和上幾代人的萬頭攢動搶購情形,已經是兩個人間。所以早在疫情之前,失血已經開始了。
三、租金
新加坡租金貴是人所共知,租金“殺”了多少零售店,包括文化産業,是個結構性問題。要探討我們社會要怎樣的消費和公共空間,一定不能忽略租金這個部分。羅敏申的死因中,租金占多少巴仙,有待檢驗。
四、(有錢的)消費者
應該說,好的店面被殺害,消費者也有責任的。尤其是如果大家覺得一家店有價值,爲什麽平時不多去消費,去給他們生意做呢?
當然,這年頭消費、購物的選擇越來越多,傳統百貨公司的經營模式有千百個理由被忽略,甚至被唾棄;有千百個理由需要改善,甚至打倒重來。
不過,那麽多人還是忍不住在社交媒體表示哀歎一個傳承八代人的象征倒下,對不對?這說明什麽?消費者,尤其是經濟能力可以的消費者,針對性的消費,挽救傳統産業,等不得的呀!
羅敏申死了,嗚呼哀哉。
或許對時代來說,這是一起懸案,沒有那麽確切證據指向單一凶手的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