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對民生的重視,除了體現“居者有其屋”外,就是食品衛生與食品價格穩定、食品消費占國人收入支出的比重較低。還有就是交通出行的支出也不多。
關于食品衛生,我沒有太多的話。只談兩點:
一、超市出售的食品,特別是包裝的食品,質量和食用日期,基本能讓消費者明了和放心。一些超市,對于食品即將過期的,在其包裝盒上再貼減價的標簽。
二、遍地開花的食閣、餐廳,政府對其安全衛生有嚴格的要求。走近食閣或餐廳,不會覺得油煙熏人,其廢棄物和汙水的處理,較爲隱蔽,一般顧客是看不到的。
坡島的食品價格相對穩定。最近因爲疫情鎖國,影響了從印尼和菲律賓進口的豬肉和魚類,這方面有所漲價。人們也能理解,但總體食品物價還算平穩,不像中國的某些地方,逢年過節就漲,逢自然災害(如台風)來就漲。
下面介紹一下有關食物的價格吧。坡島的肉菜市場稱作“巴刹”,分布在各個社區,大大小小全國有89個,那裏的肉菜價格與超市相差不多。有的較便宜,有的則不然,但魚蝦比較新鮮,一些蔬菜也是新摘到。超市的則集中在地鐵站旁邊,也有的在社區。超市好在食品豐富,價格也相對穩定。
a 豬肉。一公斤在10至22新幣之間。看部位,排骨好像最高位。腳筒骨帶肉的每支5至6新幣,不帶肉的每支1.8新幣至2新幣(我買過3支5新幣的,現在買不到了)。豬肚一個4至7新幣不等。
b 魚蝦類。最貴的是深海鳕魚,一公斤65至69新幣。其他的,一公斤40新幣以下。有的是算條的,例如兩條三指寬的金鱗魚15新幣。魚基本都是凍冰水來的。拇指一樣大的虎頭蝦,一公斤21.5至20新幣。其他養殖蝦或紅殼蝦,一公斤是16至18.5新幣。在義順東的巴刹,有一種黃白蝦,一公斤30新幣左右,很鮮甜。
(圖源:pinterest)
c 雞和雞蛋。一只甘榜雞有12新幣的,也有7.5新幣的,要看大小和産地。雞蛋一盒10粒,2.5至3.3新幣,平均一粒0.3新幣。也有的一盒6粒賣3.2新幣的,標榜其蛋質特好。
d 大米和食用油。5公斤一袋的大米9至12新幣。後期我買的大多是11.5至16.5新幣。食用油,一瓶小2升的是5.5至8.5新幣。我覺得食用油真的很便宜。
e 蔬菜。一捆400克的油菜是1至1.5新幣,我一天買吃四人的蔬菜,花約10新幣左右。這裏的蔥算貴的了,一捆(大概6根)要1新幣。巴刹也好,超市也好,蔬菜都價格穩定。最便宜時,黃瓜(秋瓜)1新幣3條。也有貴的蔬菜——巴刹買的所謂“時菜”,一公斤要4至5新幣。
(圖源:新加坡國家文物局)f 水果。5粒不大不小的蘋果3.95新幣。也有4粒賣2.5新幣的。香蕉,一捆七八個,2新幣左右。菠蘿一個3.9新幣。葡萄半公斤約3.95新幣。榴蓮價格就比較高,不管在巴刹還是超市。g 牛肉羊肉 。巴刹的牛肉一公斤十多新幣(看部位,大體12至16新幣)。超市賣的澳大利亞牛肉就比巴刹這貴些,價格相差近半。羊肉,巴刹賣的是一公斤18至22新幣。 ……不用多介紹了。坡島民衆常吃的東西,就是這麽個價格,和七八年前沒多大差異,或許有小幅度的漲價(可能是疫情因素)。去年末和今年初,我每天上超市買一家人(四大一小)的菜,包括買米油醬鹽糖水果雞蛋等雜品,所花的錢平均是40余新幣。疫情後感覺40新幣不夠,得50多新幣。 再講講在外面的吃。一頓食閣(大排檔)的快餐(套餐),最便宜是2.8新幣。還見過2.5新幣,今天在克蘭芝地鐵站的食店還看到,2.5新幣有肉有菜和米飯,可以果腹。一碗有肉的面粉3.8至7.8新幣不等。在食閣消費,一人吃8至10新幣就很可以了。如果點多一兩份可口的,20新幣夠了。如果到裝著堂皇到餐廳吃,消費會多點,因爲吃畢還錢時得加消費稅和服務費(百分之幾我忘了,懶得問人),我們一家四人每每到餐廳吃一頓飯,都餐費和稅、服務費得花130至150新幣。也曾經消費200多新幣。在濱海花園附近的酒吧消費,或者在大酒店吃飯,那可能很貴的。我沒體驗過,無法道來。
(克蘭芝地鐵站內的食閣,圖源:frugalintrovert 部落格)值得一提是,在樟宜機場候機樓吃飯,價格與市區相差不多,沒有被宰之痛。也許因爲環境舒適點,有的菜也就每道貴一兩新幣。2012年,我與一位通過勞務輸出來坡島打工(空調維修)的青年交談,他辦勞務輸出花去2萬人民幣。在新加坡打工工資是1500新幣,簽約期是5年(後期工資有微調),加班另有報酬。他與人合租房月支出200多新幣,用于吃的月350新幣,日常費用150新幣,交通和手機費用可能不到150新幣。每月寄回老家500新幣(相當約2500元人民幣)。剩下一點錢作機動和積蓄。他先前支付的二萬元人民幣在八個月時間就可以把“坑”填回來。我曾聽說過做市政設施活的印度、孟加拉工人,月薪約2500新幣。他們埋頭苦幹,也覺得比他們的祖國掙錢要好。這主要得利于這裏吃的消費不高。 不過話說回來,坡島除了食品與交通明顯惠及民生外,其他消費跟中國則差不多。那些涉及知識和知識産權産品的消費,例如教育和醫療(教育和醫療支出政府有適當補貼)的消費,並不輕松。書籍、影碟價格比是1:1(例如一本書中國30元人民幣,坡島是30新幣;一塊正版音碟,中國60元人民幣,坡島是60新幣甚至更貴)。其他的日用品、服裝、文具、電器,燈飾,價格比大約也是1:1。有些名牌電器,價格比就不止1:1。例如某名牌電視機,新加坡賣1000新幣,在中國,可能會賣3500至5000元人民幣。那些山寨産品,就情況各異。有的非常便宜,有的則不盡然。有些 “精明”的居民,通過互聯網,在淘寶購買東西,由快遞公司送上門,盡管得付郵費,還是比在坡島購物便宜。坡島的實體店或多或少會受到沖擊。近日的“羅敏申”關閉,就是受網購的影響。
食品所占的民衆生活支出之比例,給我的感覺很受惠。民以食爲天,“天”是晴朗的,人們對生活的態度也因此會晴朗的。其他的消費,對于民衆來說,不是經常得付出的,因而怎麽說都對其生活的影響不是很大。
(作者:新加坡眼App的文以載道)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