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食品局今天(12月2日)宣布,由美國食品科技公司Eat Just研發的細胞培植雞肉,符合新型食品(novel foods)的安全要求,獲准在本地市場銷售。
細胞培植雞肉有望成爲飯桌上的炸雞塊,供食客大快朵頤。
這是全球首項對培植肉(cultured meat)的監管批准。換言之,新加坡將成爲全球首個售賣培植肉的國家。
“新型食品”指的是過去20年內,不曾被人類當作食物普遍食用的食品或食材。
“培植肉”則是在實驗室內經過人工培育生産的肉類,並非通過宰殺活體動物所取得,屬于一種替代蛋白(alternative protein)。
Eat Just聯合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蒂特裏克(Josh Tetrick)向《聯合早報》指出,培植肉的生産過程只需幾個星期,與釀制啤酒相似。
科研人員先從活雞身上采集細胞,找出細胞所需的營養,再放入生物反應器擴大生産規模,細胞最終將發育成含有肌肉纖維、血管與胞外基質的肌肉組織,外觀與活雞無異。
值得一提的是,培植雞肉的過程中,所需的水和土地面積比傳統養殖家禽來得少,能減少對環境與氣候變化的影響,也有望降低生産成本。
蒂特裏克接受《海峽時報》訪問時,未透露培植雞肉上市的具體時間。
但他欣慰地說:
“新加坡監管部門(食品局)批准Eat Just的培植雞肉作爲食品… …爲消費者短期內在餐廳享用該産品(培植雞肉)鋪平了道路。”
蒂特裏克表示,培植雞肉的起始價格可能有點高,“將以上等雞肉的價格供應給餐館”。
隨著産量提高,未來的銷售價格將逐步調低,可望在零售市場出售。據悉,生産培植雞肉的成本已降至一年前的三分之一。
蒂特裏克補充道:
“爲了實現我們的目標,我們需要將成本控制在傳統雞肉的價格以下,預計將可在未來幾年實現。”
“以後在小販中心吃雞飯,也能吃到我們的培植雞肉。”
食品局:新型食品須經食品安全審查
新加坡食品局于去年11月推出有關新型食品的監管框架,Eat Just培植雞肉是首個獲批准的産品。
在監管框架下,有意生産新型食品的業者,須對産品進行安全評估,通過當局的審查與批准,才可在本地售賣。業者也須提呈詳細資料,說明生産過程的原料,以及如何管控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
據了解,新型食品還包括昆蟲蛋白、藻蛋白和真菌蛋白。
除Eat Just培植雞肉,Shiok Meats也將推出人造蝦肉,Ant’s Innovative則計劃培植一款人造肉。後兩者目前仍處于研發階段。
食品局副首席執行官陳利金(譯音)透露:
“新加坡食品局將對這些替代蛋白産品的安全評估進行科學審查,以及咨詢專家,來保障食品安全與公衆健康。當這些新産品獲准進入市場後,我們也將進行監控。”
問及Eat Just爲何在新加坡設廠時,蒂特裏克告訴《聯合早報》,新加坡政府在開發“未來食品”體系方面具有前瞻性。
Eat Just發表媒體聲明指出:
“公司記錄了生産過程的雞細胞純度、特性與穩定性,並詳述整個生産過程,證明培植的人工雞肉符合質量控制,以及嚴格的食品安全監控體系。”
培植肉更“純淨”
民衆一般會抗拒這些“替代蛋白”,認爲是實驗室制造出來的“假肉”,不是原型食物。
但推廣替代蛋白的國際非盈利組織The Good Food Institute亞太區總經理Elaine Siu指出,培植肉類的實驗室就猶如釀酒廠一樣,比傳統畜牧場更安全、清潔與高效。
她解釋:
“與活體動物生長肌肉組織不同,培植肉生産商只取少許動物細胞,混合營養液,將這些細胞發育成一塊肉。爲此,我們可得到純淨的肉類。培植肉的生産過程無須抗生素,無須屠宰,也不會受到大腸杆菌、沙門氏菌或其他來源汙染。”
Elaine Siu補充,現代大型農場也不是“純天然的”:
“幾乎所有傳統肉類都是經人工授精、加入大量促生長藥物的産物。”
網民:真雞味道、口感與營養無法取代
得知培植雞肉即將能成爲飯桌上的美味佳肴,不少饞嘴的網民躍躍一試:
“我好想嘗試,它就好像3D打印食物… …”
然而,對于未知的“實驗室肉”,更多網民持反對意見。
以下網民直截了當地拒絕了培植雞肉。
“不用了,謝謝。我堅決食用真正的雞——甘榜雞,它們長著羽毛,在世界無憂無慮地遊蕩,有時還會‘Kok! Kok! Kok!’叫。”
(看來網民真的十分抗拒“實驗室肉”,試圖活靈活現地展示活雞的樣子,呼籲大家吃真雞。)
另一名饕客網民則表示:
“沒有什麽能取代真雞的味道、口感和營養。”
也有網民風趣地說:
“人類企圖扮演上帝。如果它沒有羽毛,也不會下蛋,請不要稱它爲一只雞。”
以下網民給出了建議,若要售賣培植肉類,這些産品必須用加粗字體清楚標出來,確保所有消費者在購買或食用前可清楚辨識,而不是用小字體隱藏在包裝角落。
當然也有不少網民“甯缺毋濫”,表示甯願吃素也不願吃實驗室培植出來的肉:
“如果所有肉類都是實驗室培植的,我甯願成爲素食主義者。”
食用“替代蛋白”是未來趨勢
食品局指出,隨著全球人口增長,人類對蛋白質的需求也越來越高。
就如這位網民所說:
“這是解決人口過剩的完美方案。”
“替代蛋白”目前已成爲一種新興産業,各國也相繼注資發展與扶植相關企業。
聯合國氣候科學小組去年8月發布的報告顯示,人類因大規模發展畜牧業而無節制開墾森林,已導致土壤退化,嚴重威脅數百萬人的糧食供應。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則估計,畜牧業産出的溫室氣體年排放量,總計達7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q),占人類造成的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14.5%。
種種數據都指明,大規模畜養牛、雞、豬、羊等家禽,將對環境持續造成破壞。
相對于傳統畜牧業來說,替代蛋白具有永續發展的潛力,可減少對土地空間和勞動力的依賴,還可以通過低廉、環保、健康的方式,爲全球人民提供蛋白質。
食品局稱:
“市場有必要透過創新、永續的替代方法,更有效、可持續地生産富含蛋白質的食品。”
爲了確保新型食品的安全評估經過嚴格審查,食品局目前成立了新型食品安全專家工作小組,由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監管卓越中心執行總監林建偉教授擔任主席。
其余七名成員包括來自食品毒理學、生物信息學、營養學及流行病學等領域的專家。
從上述趨勢來看,有朝一日,各類替代蛋白將成爲你我熟悉、餐桌上常見、不比動物肉遜色的食材。
當我們步入“眼前的肉不是肉”的嶄新時代,大家是否還會如此堅持、如此嫌棄這些培植肉,甯可成爲素食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