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今天(2月24日)正式進入財政預算案辯論。第一位起身發言的,是國會反對黨領袖——工人黨秘書長畢丹星。
畢丹星在20分鍾的發言中,有一段話相當具有爭議性,也很快被新加坡雅虎新聞網站注意到,打出搶眼的標題:
畢丹星:很多新加坡人覺得社區發展理事會市長的薪金‘高得離譜’(Many Singaporeans feel CDC mayor salaries are ‘outrageous’: Pritam Singh)
先科普一下新聞背景:
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上星期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投入額外1億5000萬新元,讓每戶新加坡家庭都能獲得100元的社區發展理事會(簡稱“社理會”或CDC)生活補助券,借此帶動鄰裏小販及商店的生意。
畢丹星是在針對上述社理會生活補助券的派發尋求澄清時,作出這段“咬勁十足”的談話。紅螞蟻將畢丹星的這段談話截取出來,蟻粉們不妨先耐著性子用手指“滑一滑”。
上屆大選後,社理會就成爲公衆關注的焦點,因爲很多新加坡人都認爲,市長們的薪金高得離譜,主要是認爲他們目前的職務與功能與薪金不相匹配。
其他新加坡人則認爲,社理會的功能其實可以由其他現存機構,或者由政府部門和法定機構,包括一些隸屬于人民協會的其他機構來開展。畢竟,每個社理會負責的工作範圍參差不齊、甚至相差甚遠。其他國人則是不清楚社理會究竟是做什麽的。
我們需要市長,需要全職市長嗎?這個問題一直被廣泛討論。目前看來,是檢討這個全職職位是否符合今日需求的時候了。
就社理會生活補助券而言,很多人都知道,公民咨詢委員會裏有巴刹與商店協會,以及各商聯會的代表,而且每個選區都有一個公民咨詢委員會。
可想而知,大家的認知就是,這些本地團體如公民咨詢委員會,比五大社理會更接地氣,也讓社理會在派發生活補助券的環節上,可能顯得多余(potentially superfluous)。
議長先生,對我而言,政府看起來就像是在嘗試尋找方法讓社理會顯得有存在的意義,尤其是當社理會在公衆心中的份量微乎其微,幾乎不存在。政府去年在團結預算案(Unity Budget)中撥出2000萬新元給社理會。一個月後又在堅韌團結預算案(Resilience Budget)中將撥款增至7500萬新元。從社理會2018年的年度報告來看,這筆注資相等于五大社理會目前已經集體擁有的儲備金額。
引爆點:市長年薪66萬新元
新加坡目前全島有五大社理會,每個社理會由一名市長管轄,他們是:
- 西南區市長:劉燕玲
劉燕玲也同時是貿工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部長、市長委員會主席,以及蔡厝港集選區議員。
- 中區市長:潘麗萍
潘麗萍也是惹蘭勿刹集選區議員。
- 東北區市長:朱倍慶
朱倍慶也是淡濱尼集選區議員。
- 西北區市長:任梓銘
任梓銘也是馬西嶺-油池集選區議員。
- 東南區市長:閥賀米
閥賀米也是馬林百列集選區議員。
雅虎新聞網在報道中根據2012年發表的政治職位薪金檢討報告指出,五大市長的年薪爲66萬新元。除了這筆收入,五名市長本身也是議員,都能享有每年19萬2500新元的常年薪金。這還不包括每年的花紅收入。
紅螞蟻咬來2012年的政治職位薪金檢討報告加以對照後,確認上述數據正確。市長們的年薪在那之前是72萬5300元,後來減9%至66萬新元。
網上有報道指出,紐約市市長的年薪大約是35萬5000新元,兩者相比較孰低孰高,一目了然。
社理會的概念是由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在1996年的國慶群衆大會提出的。1997年正式成立時,有9個社理會,每個社理會都由一名市長領導。到了2001年,9個社理會整合爲五大社理會。吳作棟當時說,成立社理會的主要宗旨,是爲了強化本地社區之間的聯系與凝聚力。
有人憤憤不平,也有人力挺市長
畢丹星的一席話,提到了“很多新加坡人都有這種看法”,究竟准不准目前不得而知。只能說在雅虎新聞面簿上這條新聞下留言的公衆,大部分都認同畢丹星的說法。
新聞刊登後4小時內,就有超過155條留言。很多人似乎是第一次知道新加坡有五名市長,也是第一次了解到市長們原來都是“高薪人士”。
也有網友對新加坡“市長”的概念深感不解。畢竟新加坡並沒有中國或美國那麽幅員廣闊,市長一職給人的感覺確實有點多余。另一名網友也指出,紐約市2000萬人口,只有1名市長,新加坡500多萬人口卻有五名市長,很是費解。
支持派網民則反駁說,畢丹星身爲反對黨領袖,不也領取議員薪金以外的38萬5000元反對黨領袖常年津貼,憑什麽說全職市長薪金高得離譜?(注:畢丹星獲選爲反對黨領袖後,不到半天就宣布把半數津貼捐出,充作黨務和公益用途。)
也有網友說,這些市長都已大幅度減薪來服務社區,我們應該感激他們。(紅螞蟻覺得這個留言有點功力,既可正面解讀,也可用反諷手法來理解。)
謎團:市長究竟是做什麽的?
其實很多新加坡人(包括紅螞蟻在內)都不甚清楚新加坡版的市長,究竟與大家熟悉的市長,在職責與功能上有何不同。
紅螞蟻咬了咬社理會的官網,只咬到一句話:市長辦公室是來服務居民的。
社理會的使命是打造具包容性的社會及增強社區的凝聚力,職責可分爲“ABC”。
- A 指的是協助(Assist)貧困居民
- B 指的是增強民衆凝聚力(Bonding)
- C 指的是與社區密切聯系(Connecting)
市長們的職務與日常工作都與ABC脫不了關系。
李顯龍總理去年9月在市長宣誓就職典禮上致辭時指出,社理會除了充當手、腳、眼睛和耳朵,協助居民和了解社群需求,社理會也因貼近基層,有堅韌的社會網絡支持,所以有能力整合各區需求及資源,提升夥伴的實力並建立起社群之間的聯系。
“最重要的是,社理會可用較有人情味的方式服務居民,而這是落實全國政策的政府機構很努力嘗試,但較難做到的。”
李總理在2014年也曾說過,社理會的ABC至今仍管用。因爲隨著大家庭的凝聚力消弱,越來越多老人獨居或只與伴侶同住,有需要者將繼續需要獲得幫助。隨著新加坡人生活更忙碌,興趣更多樣化,社理會也得照料到社會凝聚力這個環節。
大家聽完這些解說,是否已弄清楚新加坡版市長的職責是什麽?紅螞蟻依然想搞清楚:
CDC 跟聯絡所和人民協會的功能如何區分?
CDC 跟市鎮理事會的職責有何區別?
CDC市長的職務跟當選議員的職責,又有什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