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多對新加坡有著一廂情願的親近感,仿佛它如港澳一般,是個被泱泱中華不小心遺落在太平洋一角的小小城邦。很長時間以來,人們被自己的不見外蒙住了眼睛,並不肯認真去感受這個有著花園城市之稱的國家。而我,也是帶著這種無知的臆斷動身前往的……
沒有風景的城市花園
幼時看新加坡電視劇《浮沉》,主題曲是徐小鳳演唱的《不夜城傳奇》。其中一句歌詞“空中彌漫著海的氣息,叫賣的呐喊響著生活的回音”讓新加坡在我腦中有了揮之不去的味道,潮潮的,鹹鹹的,有海洋的淡淡腥氣。可經過六個小時的飛行,雙腳踩上地面的一刹,屬于現代化都市的燈火通明潔淨有序頓時摧毀了陪伴我二十多年的印象。
“新加坡沒有什麽自然風光。”華裔導遊直言——她是個漂亮的女人,老家在遼甯,上世紀90年代初期移民來此——雖然她在介紹這一事實時口氣略帶遺憾,但後面的行程中,還是時常能流露出身爲獅城居民的自豪感。
怎麽會有什麽風景呢?這裏只是一個七百多平方公裏的濱海小國,其中還有一百多平方公裏是填海填出來的——這兒的寸土遠比寸金值錢,填海所需的土料,都要靠從印度尼西亞進口而來。土地這麽珍貴,新加坡自然不舍得像其他東南亞國家那樣,把海灘當作旅遊度假區來開發——除了聖淘沙。因爲扼守馬六甲海峽南端,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使得新加坡成爲國際上最忙碌的貿易港之一。
山之名果然不在其高,海拔105米左右的花柏山大約是獅城唯一可稱得上自然風光的所在了,也是遊人必到之處——人們可以在幾分鍾的步行後來到花柏頂,通過望遠鏡把新加坡看個大概:緊鄰的聖淘沙島、忙碌的海港、高樓林立的經濟中心,還有環繞國家的兩大洋的海域。
在花柏山上乘纜車可直接抵達度假島聖淘沙。不到四平方公裏的小島上,集中了以環球影城、海底世界領軍的各種現代化娛樂場所,只要你的銀行卡負擔得起,大可以在這裏小住幾日,盡情享受最奢華時尚的生活,購物、賭場、SPA、高爾夫……也有可供遊人嬉水玩耍的沙灘,但與巴厘島、普吉島並不相同,後兩者還帶有一些拙樸的模樣,像皮膚被曬得黝黑的當地姑娘,而聖淘沙卻是妝容精致的大都會時髦女郎。
綽號獅城的新加坡最爲響亮的招牌大概就是魚尾獅了。魚尾獅雕像共三處,花柏山上的最小,被稱爲魚尾獅兒子;聖淘沙的最大,且線條最爲硬朗,人稱魚尾獅爸爸;而身處最繁華商業地帶的魚尾獅公園裏的那尊常年吐水的漂亮魚尾獅就是媽媽了。魚尾獅媽媽被各國際大公司的高樓環繞著,被密密匝匝的各種膚色人群環繞著,用她自己的方式向人們講述獅城故事。其側不遠,是鼎鼎有名的金沙酒店。金沙酒店雖號稱當今世上最昂貴酒店,但其內裝潢陳設並不比別處更爲奢華,其名氣,多是因爲57樓上的空中花園和無邊泳池。數名國際頂級的設計師參與了金沙的設計,樓群,蓮花形博物館,都別具匠心。無數人千裏迢迢地跑來,花上千新元住上一晚,只是爲了感受一下這卓越的設計,感受一下泡在泳池裏觀賞獅城夜景的獨特體驗,這一切,都是人類智慧造就的景觀,與大自然的無私饋贈截然兩樣。
也有植物園、動物園,高科技實現了很多種可能來彌補先天的貧瘠:如宮崎峻筆下幻境一般的室內植物城堡,在恒溫花房裏生長得碩大無比的多肉植物,被馴養得服服帖帖的鳥雀兒……曾打算去參觀夜間動物園,乘坐的TAXI的華裔司機卻說:不要去,其實還是你已看過的那些動物,白天營業的動物園關門後,它們就被裝進車裏拉到夜間動物園裏去表演。因爲得不到休息,它們很疲倦,所以看了也會覺得沒意思。
我聽從了他的勸告,打消這個念頭,改爲去乘摩天輪。在轎廂裏緩慢升空的過程中,我趴在玻璃裏上仔細打量這座不夜之城,燈火輝煌,流光溢彩,確乎華美冷豔,燦爛如施華洛世奇水晶。突然意識到自己之前的所思所想,在這驚人的現代文明面前,竟是那樣無知,那樣虛弱,那樣矯情。對于一個芳齡五十的小國來說,它在貿易、科技、教育等領域斐然的成績足以讓世人震驚,在弱肉強食的資本世界裏,它勤勉務實地生存著,終于拼搏出不容任何國家小觑的地位,把有限的國土雕琢成一座舉世公認的花園,這何嘗不是最美的風景。
沒有文化的和諧國度
出于個人認知上的局限造成的錯覺,不少人一提到“文化”便以爲是歲月積澱的産物,不由自主地對沒有漫長曆史的國度生起輕慢之心,可若懷著這樣的輕慢來看新加坡,會更容易受到震撼。這裏,雖然沒有時光的縱深,卻有著遠超其疆土的寬廣。
華人、馬來人,還有印度人,是新加坡最主要的三個種族。所以遊客來到新加坡,導遊必會推薦牛車水、小印度、甘榜格南這三個去處,其實是新加坡的三個聚居區域,展示著三大種族三種截然不同的文化。
牛車水是華人聚居區。可以看到的也是中國人熟悉的景致:熙熙攘攘的小商品市場與美食街——其間多是慕名而來的中國遊客,這樣的市集會讓中國人油然而生親切感,雖身在異鄉,卻不爲異客。規模小了許多但面目基本與中國一致的佛道寺院,去時正值農曆七月半,佛寺前擺著大小如八仙桌面的供品,主要由大米堆積而成,如小山丘般堆出個尖頂來,其上裝飾以彩燈和菩薩像,再加上其上其下紅黃藍白綠的彩色帷幔,自有一股塵世的熱鬧勁。寺廟的房廊下挂滿紅色燈籠,上有黑粗的三個字:地藏尊。天色傍黑時,有風吹來,燈籠們隨風晃動,晃起詭秘的氛圍和美感。還能吃到美味的海南雞飯,飯堂裏的陳設有種被時光遺忘的感覺,與上世紀八十年代港片裏的如出一轍,外面挂的招牌也簡單明了:某某記雞飯。而最讓中國遊客興奮的莫過于遇著一群穿著紅衫白褲跳廣場舞的華裔大媽了——牛車水果然是地道中國味啊。
驅車前往小印度,視覺與味覺最先得到異域的提醒:行走在街道上的多是膚色黝黑體形肥壯的人,他們每一次與你擦肩而過,都會慷慨地灌你滿鼻腔的香水味(——香水們或許都來自國際品牌的流水線,應該有著統一的幾重味調,但摻了人的體息後便有了千差萬別——當然,都不再那麽好聞了。)印度人的寺廟更讓人大開眼界,那麽多色彩豔麗的神像,寶藍、翠綠、脂紅、金黃的色彩,立姿、舞姿、坐姿、騎姿的形態,密密麻麻地堆出來寺廟的門庭,當真是眼花缭亂。我簡直要懷疑這也是神要樹立權威感的小花招了——人們在仰視驚歎中已不自覺地臣服。同樣給人驚豔感的還有售賣並定制印度民族服飾的商店。男子服飾並無特別,但女人們的紗麗是真美,還是那些肆無忌憚的色彩從寺廟一直漫延到這裏,輕薄的、水流般飄逸的紗綢面料,精致的亮片繡珠,似乎唯有濃眉大眼且豐腴的印裔女人方襯得起這樣濃稠的絢麗。
甘榜格南是穆斯林聚居區,蘇丹大教堂“洋蔥頭”般的圓頂是整個街區最醒目的地方,有著從《一千零一夜》故事裏走出來的親切感。由大教堂向外擴展的幾條巷子都成了市集,小店鋪裏的商品滿滿當當,衣襟和紗籠上繡有圖案的娘惹服和用金銀珠片綴滿的尖頭拖鞋最吸引遊人。不遠處有一處博物館,雖然不大,但可以在此詳細了解娘惹文化。幾百年前隨鄭和下南洋的華人居留于此,與當地馬來人通婚,其後代男子被稱爲峇峇,女兒被稱爲娘惹。他們自認爲本土華人,然而除了一些與我國南方相似的民俗保持著之外,生活的其他層面已完全不同。
三個風格全不相同的區域,卻有著一個共同點:其種族信奉的宗教的活動場所——不論是中國式的佛教和道教的廟宇,還是印度的神廟,還是蘇丹回教堂,都是區域的中心,也都沒有擺出拒絕外族人的架式。除此之外,偶爾在街頭建築上還可以看到猶太教的六芒星標志,酒店的抽屜裏,亦常見基督教會借給客人閱讀的《聖經》。
宗教向來是人類靈魂的避難所,同時也是很多紛爭和戰事的源頭。但宗教和信仰在這個國家是平等的,自由的。一個多民族國家能使有著不同文化背景信奉不同宗教的人們和諧共處,這要歸功于國父李光耀,他爲民族平等而制定的政策和舉措,使人們能夠適應、接納、包容不同的文化。比如政府組屋(類似我國經濟適用房)就有明確規定:每一棟樓的入住人口,必須依照固定比例分配給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學校也是如此,每個班級都要有不同種族的學生,學生共同學習英語,再分別學習自己的母語——我就親眼看到一個幼兒園的班級去看動物表演,小孩子們在一起玩耍交流,沒有因膚色不同而分出親疏。我毫不懷疑,每個新加坡人都熟記著他們的國民信約:“我們是新加坡公民,誓願不分種族、言語、宗教,團結一致,建設公正平等的民主社會,並爲實現國家之幸福、繁榮與進步,共同努力。”這誓言字裏行間透露出對各民族文化的尊重,或許會讓很多以古文明自诩而推行極端民族主義的國家汗顔吧。
在新加坡逗留的最後一天,8月9日,是他們的國慶日。街道上到處飄揚著紅白兩色有彎月圖案的小國旗,彩燈拼組成“OUR PEOPLE,OUR HOME”的句子懸挂于每個人的頭頂,哪怕只是一個匆匆遊客,也能感受到這簡單句子散發出的融融暖意。
沒有特産的富庶之地
飽受強制購物之苦的中國遊客在新加坡會收到完全不同的旅遊體驗,因爲在這裏,根本沒有什麽東西可購。一周的行程,只被導遊帶去了一個免稅店——全世界的免稅店都是孿生兄弟,這裏也沒什麽特別。景區的紀念品商店裏,倒也不乏形形色色的小玩藝兒,但若拿起來細看,會發現多數是“Made in China”。
“服裝紡織啊,日用百貨啊,這類比較低端的消費品,新加坡自己是不生産的。”導遊介紹,口氣頗爲自得。是呢,新加坡有世界一流的石油精煉工藝,有頂尖的電子産品、化學産品研發團隊,哪裏還用得著親自生産這些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且價值偏低的産品的企業?只要從生産力相對落後的他國進口就可以了。可我卻願意從事情的另一面來解釋:走高科技路線,不過是被逼的;不生産日常消費品,是因爲沒有資源生産不了。此二者互爲因果。試想,如果資源充足,一切可以自給自足,又何必仰賴進口呢?況且,連印尼、菲律賓這些國家,都還有些香料啊、礦産啊、寶石啊之類的特産聲名在外,新加坡卻是一樣都拿不出,真是窮到家了。
是的,作爲上世紀九十年代聲名鵲起的亞洲四小龍之一,沒有人能否認如今的新加坡是個富裕的國家,然而,在這個國度,“貧乏”也是真真切切存在的。這貧乏,還要從五十年前說起。
被迫建國的故事說來頗讓人心酸。1965年,原是馬來西亞聯邦一部分的新加坡面臨艱難處境:政見不和,被大馬逐出聯邦。沒有錢,沒有土地,沒有資源,李光耀帶著擁護他的民衆面對著這一窮二白的國度。更讓人吃驚的是,雖然分了家,但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聯系。在新加坡境內,至今還有些屬于馬來西亞的領土,比如一條老舊的鐵路軌道,一片樹林,或者一棟建築,它們安然地寄居于此,等待時機成熟新加坡把它們一點點贖買回來——馬來西亞真像是鄰居家年長幾歲愛欺負人的壞哥哥啊。
經濟上的薄弱倒也罷了,可是連淡水資源都沒有,人民最基本的生存怎麽維持呢?
買!多年來,新加坡的淡水大部分依賴從馬來西亞購買。但爲了不長期受制于人,新加坡便研究海水淡化技術,終達到國際頂尖的水平。現在的新加坡,仍然需要從馬來西亞進口淡水,但同時也出口淨化過的淡水給馬來西亞,並且其價格遠高于進口淡水的價格——知識果然就是金錢,就是力量。
資源貧乏的國家都有股狠勁兒,務實,不整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比如,現在石油是全球爭搶的資源,是經濟命脈,可是地小物貧,先天不足,怎麽辦?那就搞石油精加工,一樣能牽制那些資源大國。盡最大可能地利用自身優勢,用最少的消耗博最大的利益,目標明確,思路清晰,這就是新加坡。貿易、金融、教育……看看新加坡的這幾大支柱産業,幾乎都是空手套白狼的高招呢。
幾天的行程很快就要結束了,卻發現自己幾乎沒買到什麽能帶給親朋的禮物,匆匆跑到牛車水那些門面狹小的藥材鋪、食品鋪,挑選幾樣包裝看起來頗有古早味的藥油、肉脯——都是南方沿海一帶熟悉的事物,雖然經濟日新月異地發展,可幾百年前的中國人帶來南洋的東西都還好好地保存著。它們不具有異域風情,卻有一股經歲月淘洗久遠綿長的親人的味道。看著它們,倒真不舍得與新加坡揮手告別了呢。
(文章由網友茫然地行走授權新加坡眼分享。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