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前
再次探訪新加坡,是因爲上一次的意猶未盡,加上微博遇到熱心的新加坡好友,給我推薦了許多有閩南特色的地方,于是,我就循著這些線索再次探訪了新加坡;只是這次的旅途遠比上次所涉及的閩南文化要複雜許多,所以我盡量在文中把一些有關的資料提供給大家,大概把我想要介紹的東西介紹清楚,相信很多內容就是普通漳州人、或者閩南人也不見得了解;
牛車水
順利到達
當然,這次有了新加坡當地朋友的幫忙,我尋找這些文化遺存的過程就輕松了許多,這次爲了減輕自己的壓力,我叫上一個好友一起去,至少可以幫我分擔背上攝影器材的重量,而且兩個人作伴比較不會像上次那樣一個人在新加坡的街頭亂逛,哈哈;上一次去新加坡因爲遇到廈門BRT公車著火,結果差了兩分鍾沒有趕上飛機,讓我浪費了一個下午的時間,換乘晚上的飛機,想想還是真不曉得怎麽說,不過這次順利多了,哈哈!4個小時的飛行之後准點到達!
新加坡樟宜機場
新加坡樟宜機場
新加坡樟宜機場
新加坡樟宜機場
新加坡樟宜機場
新加坡樟宜機場
樟宜機場很大,也很漂亮,對吧?關鍵是裏面足夠你逛好幾天,有好多好吃的,非常多讓人動心的商品,只是個人不喜歡逛街,直接就准備出海關。
曾經有人提及出海關的時候要注意選擇看起來像華人的官員關口過關,原來對我一個人出行來說是沒什麽問題,隨便排隊,這次因爲帶了個同伴,他的英文可能無法應付海關官員的詢問,特別是新加坡人特別的英文口音,所以這招我就用上啦,哈哈,真管用,順利過關!
新加坡樟宜機場
跟著機場路標,找到MRT站不難哦,就在巨大的機場地下
去看看姨媽
牛車水
牛車水
牛車水
牛車水
牛車水
牛車水
似乎聽說大概在這個六七月份的時候是雨季,時不時突然就來一陣雨,但氣溫卻不會因此下降,所以,就算是在這個季節來,依舊是要像大哥那樣短袖短褲地穿著,除非你要長時間呆在空調房裏;
記得那天晚上我們也許是旅途勞累,回到酒店休整一下就休息了,不願意把自己整太辛苦,所以安排第二天上午起來周圍先逛逛,遇到下雨也就懶得去哪,回去整理下明天要用的東西,然後休息啦!
第一頓新加坡早餐
第二天早晨是個好天氣呀,一夜的雨讓空氣顯得這麽清新,滿血複活的我拉起同伴就粗門去逛逛啦,今天有好友梁博士要帶我去走走關于閩南相關的一些古迹,所以,第一步!找吃的
牛車水
牛車水
邊吃邊看份中文報紙還蠻好玩的
牛車水
牛車水
牛車水
第二天早晨是個好天氣呀,一夜的雨讓空氣顯得這麽清新,滿血複活的我拉起同伴就粗門去逛逛啦,今天有好友梁博士要帶我去走走關于閩南相關的一些古迹,所以,第一步!找吃的,當初住地選擇牛車水,爲的可就是這個,隨地有東西吃,就跟漳州一樣,哇哈哈~~果然,大清早的路邊的小吃店已經開了滿大街了,隨便路邊找家咖啡館坐下來,老板很親切哦,我們點了古早味的Kopi加上Gaya土司,還有老板娘推薦的溫泉蛋,說到溫泉蛋,其實個人有點受不了它的生熟程度,太生了,蛋黃也是沒熟的!後來幹脆沾著土司一起吃了,哈哈
牛車水
然後時間還早,我們就到處走到處逛,看看非常閩南的牛車水
牛車水
牛車水
牛車水
牛車水
牛車水
牛車水
牛車水
牛車水
牛車水
牛車水
牛車水
牛車水跳蚤市場
閑逛周圍,往佛牙寺,那是跟好友梁博士約好的地點,然後,路上看見了有趣的周末跳蚤市場
牛車水
牛車水
牛車水
牛車水佛牙寺
有木有覺得好些東西你也動心了?可惜我出門帶著大量的攝影器材,實在不想增加負重了,也就看看就好,繼續往佛牙寺!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
看,這就是佛牙寺啦!上次來的時候門口正在維修,這次看來是修好了,佛牙寺更漂亮啦!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于2002年11月由法照大和尚創立,新加坡佛牙寺正殿供養一尊莊嚴的彌勒尊佛,又稱“一生補處菩薩”或又稱“未來佛”和“彌勒如來”。
佛牙寺龍華院位于牛車水中心地區,展現了新加坡宗教藝術與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一座仍然煥發著生機的文物古迹, 供奉了佛教徒的聖物——佛牙舍利,置于由信徒捐資打造的重達 320 千克的金制舍利塔之中。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
佛牙寺對面有個麥士威路熟食中心哦,嘿嘿,吃貨總是跟著吃的走,木有辦法,約定的時間還沒有到,就先吃再說,哇哈哈~~
牛車水
牛車水
牛車水
牛車水
牛車水
牛車水
幾乎在所有居民區或者人群聚集的區域都能找到類似的場所,裏面可以吃的東西真的是超多,哈哈!!
展開尋訪最閩南的新加坡之旅,走起!
僑批遺址
然後我們就說了下大概的計劃,開始展開尋找閩南文化之旅啦!首先,僑批局遺址
爲什麽找僑批局呢?你知道僑批嗎?
“批”,是福建和廣東的閩南、潮汕地區對家書乃至一般信件的通稱。
“僑批”也稱爲“番批”,是特定曆史時期和曆史環境下的産物,它産生于近代東南亞華僑社會。當時,隨著對外經濟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廣東、福建等省的公民移居東南亞各國日益增多,他們不時托人向家鄉捎些信件和銀票,由此促使了“銀信合封”的僑批和經營這種民間金融郵政形式的僑批業的形成。
海外華僑,身在異國他鄉艱辛創業,爲僑居地和故鄉的發展都做出巨大的貢獻,他們的創業履迹和持之以恒奉獻祖國的事迹無不閃爍著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和精忠報國、愛國愛鄉的崇高精神。一封封僑批都是這種精神的客觀反映,都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僑批中那些簡短的家書,是維系海外華人同家庭血濃于水親情的紐帶,也是海外僑人思家愛鄉的真實寫照。
僑批作爲一份見證華僑移民史、創業史的珍貴曆史文物,蘊含著豐富的華僑文化內涵。其可貴之處在于它充分表達了廣大海外僑民極具傳統人文意義的親情;在于它所形成的水客、批局的可靠傳遞系統所表現出僑批經營者高度的誠信精神。
而在漳州角美,就曾經出現過一個叫天一總局的僑批局
天一批館系由旅菲華僑郭有品于1880年(清德宗光緒六年)在家鄉龍溪縣二十八都流傳社創辦,時稱“天一批郊”;1892年(清光緒十八年)改稱爲爲“天一信局”,並擴大爲四個局,設流傳爲總局,廈門、安海、呂宋爲分局。1896年注冊爲“郭有品天一信局”,1912年改稱爲“郭有品天一彙兌銀信局”。
天一總局
天一總局
天一總局
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資區角美鎮流傳村,可以看到一座時隔至今近百年的中西合璧式四合二層“南洋”風格樓房建築,大門頂上一塊“天一總局”牌匾格外引人注目。這是中國曆史上最早的郵局,這座建築既是僑鄉曆史的見證,也是考證我國郵政金融和華僑發展史的産物;
正是因爲漳州有個僑批加上僑批曾經深深影響過閩南人的生活,這次去新加坡,我就想要去看看這些相關的遺迹;
牛車水
牛車水
我對僑批的感興趣是因爲“批”這個東西對我來說,其實是在熟悉不過的東西了,只是小時候不懂事,也不知道這些門道,每逢過年過節,外婆總會受到一疊厚厚的信,信封上的字看起來是漢字,卻跟學校裏學的字不怎麽一樣,看著阿嫲拆開後裏面一般都會有些花花綠綠卻跟人民幣不一樣的東西,後來慢慢才知道,那是姨媽從國外給阿嫲寄來的“批”,我問過阿嫲那是誰寄來的,阿嫲說那是你馬來的大姨,每次說大姨兩個字阿嫲都要拖長了語調,我那時候也不太懂爲什麽,長大以後慢慢聽媽媽舅舅他們提及小時候才多少有點懂了,阿嫲知道大姨一個人自己在馬來(後來搬到了新加坡)教書賺錢養家非常辛苦,還要往新安(海滄)寄錢很不容易,大概就是爲了讓我們這些小輩們記得大姨的好吧;爲什麽說不容易?媽媽家有12個孩子,可見外婆和姨媽爲了這個家的努力;
家族裏的這部分故事我在這裏無法展開說,因爲那幾乎是一部長篇小說了,媽媽家是新安當地興許是大戶人家,但似乎解放前後特別是外公抛下家庭老小與一個女人私改外婆的護照私奔馬來以後,一家老小就幾乎全安靠著外婆這個偉大的女人支撐著,帶著這一群孩子慢慢成長,其中經曆了抗戰、解放戰爭、金門炮戰、文革等等,一家老小居然就這樣奇迹般地走過來了,所以,這其中的故事怕是要另起一個篇來寫了;
好了,言歸正傳,大凡“僑批” 都有個固定格式,起頭總要問候一番家裏的狀況,然後要跟家裏彙報一下自己在外的生活之“美好”,希望家裏不要太挂念,這很多閩南的孩子都懂,關鍵是最後會寫上請誰帶去多少某某幣多少錢,補貼家用;大凡僑批都是如此,正如姨媽從我小時候看見的信件中都是這麽寫的,只是特別的是記憶中姨媽給阿嫲寫信似乎有時候會用英文,這點讓小時候的我一直覺得非常神奇;(糟糕又跑題了)姨媽和家裏用僑批寄錢的習慣到90年代的時候還在繼續,所以,家族裏的所有人至今對大姨還是念念不忘她的功勞,真心不易,這也是我爲什麽這麽許多年有了機會就往新加坡跑,其實就是想多看看姨媽,她老人家已經80余歲,越來越想阿嫲的樣子,看見她就像看見已經離開的阿嫲,特別是每次要回來的時候,大姨總是拄著拐杖一定要看著大哥送我的車走到看不見了才肯離去,我真的好心疼不舍;
好吧,僑批的事以及我爲什麽對僑批這麽有興趣大約便是如此了。
天福宮–福建會館舊址
福建會館舊址–天福宮
天福宮(Thian Hock Keng Temple)坐落于市區的直落亞逸街,早期華人稱這裏爲源順街。天福宮始建于1839年,曆時3年才建成,目前已有170多年的曆史。天福宮供奉的是護航之神“天後娘娘”(即媽祖、天妃),因是福建幫人士建造經營的,所以也叫“媽祖宮”。
三川殿—天福宮的宮閣外形、木架結構、不著一釘。天福宮的建築工藝手法和材料來自泉州,是正統閩南風格的宮觀建築。從雕梁畫棟、檐脊飾物到彩畫門神,整個建築工程非常考究。
牛車水
牛車水
牛車水
牛車水
天福宮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廟宇之一,建于1839年,已有170多年的曆史。它是福建會館的前身,興建時候本是臨海的,路名“直落亞逸”馬來文的意思就是“海灣”。在新加坡有許多華人建造的寺廟,有些還被列爲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福宮就是其中的一座。
天福宮的規模宏大,不僅建築風格酷似中國的寺廟,琉璃瓦飛檐上裝飾著龍的圖案,而且建廟用的花崗石柱、木祭台等建築材料都是從中國福建運過來,就連廟裏供奉的神像也是在1840年從中國運來的。天福宮正殿奉祀的主神是身穿紅袍的庇護航海之神“天妃”。一般華人稱“天妃”爲“天後聖母”,中國閩南人則愛拜稱她爲“媽祖”,所以,天福宮又稱“媽祖宮”。
天福宮
正殿—正殿是寺廟建築中地位最尊貴的殿堂,是廟的核心,因此建得特別高聳。天福宮的正殿,從基座到屋頂高達15.65公尺,與前殿、後殿、左右兩護室比起來,顯得相當突出、醒目。
天福宮
天福宮的宮閣外形、木架結構、不著一釘。天福宮的建築工藝手法和材料來自泉州,是正統閩南風格的宮觀建築。從雕梁畫棟、檐脊飾物到彩畫門神,整個建築工程非常考究。參觀天福宮時,不妨仔細欣賞建築之美,層層疊疊的屋頂、豐富的屋脊裝飾、屋檐屋角及梁架間的木雕,牆上柱子上的石雕等等。
天福宮
“波靖南溟”出自清光緒皇帝的手筆
天福宮
正殿供奉的是天妃,殿的東堂祭祀關聖帝君,西堂祭祀保生大帝,後殿則祭祀觀音。19世紀著名僑領章芳琳于1887年所建的玉皇殿內,供奉的神靈更是使人目不暇接,集儒、釋、道和地方神于一廟,熱鬧非凡。其中屬于道教的神有玉皇大帝、南鬥六星、北鬥七星、二十四天將、三元大帝等;屬于佛教的則有觀音、地藏王、如來佛、阿彌陀佛、彌勒佛等;另外還有孔子像;至于地方神,則包括了大伯公、竈君、媽祖、太陽神、天後太陰神等。從玉皇殿內部的布置結構上來看,是以道教爲主,佛教爲輔,而以其他爲陪襯:玉皇殿分爲主殿和後殿兩部分,主殿主要祭祀道教神明,後殿作爲副殿,祭祀佛教神明;地方神則分列在主殿和後殿的兩側。
如此衆多的神靈“聚一堂”的現象在國內比較少見,但在新加坡這樣的現象卻有不少,這個在後面幾天的行程裏還會提及,不能不說是一種有趣的現象,也多少反映了所謂海洋文化的寬廣胸懷在民間信仰上的一種體現
天福宮
崇文閣—最早是新加坡第一間華文學塾,後來改爲崇福女校,之後一直空置著。雖然它跟天福宮關系密切,但並不屬于廟宇的一部分
天福宮
天福宮
天福宮內所保存的碑銘《建立天福宮碑記》和《重修天福宮碑記》,以及許多匾額,都是研究新馬華人曆史的珍貴資料。懸挂在正殿最高處的匾額“波靖南溟”,是清朝光緒皇帝于1907年所禦賜,真迹已捐贈給國家文物局珍藏,這兩塊匾額使天福宮身價百倍。
天福宮與其它廟宇不同的是,被裝點得金碧輝煌的後殿裏,不但供奉著佛祖釋迦牟尼的塑像,也供奉著高1米的孔子坐像,兩像遙遙相對,而且孔子像左右是觀世音和彌勒佛,前面則是劉備、關羽、張飛的立像。孔子像上方一條紅布貼著“孔子先師”四個金字,案上香煙缭繞。
如今,現代化的交通工具早已取代了當年的帆船,但是,每當有人出遠門,仍有很多善男信女們到天福宮向神靈許願,祈求旅途平平安安。 天福宮在1973年被列爲受保護的古迹,成爲新加坡景點之一。一百多年來,天福宮進行多次修複,1906年福建會館的會員曾捐款修複天福宮。1940年福建會館在廟的兩側建兩廂配殿與堂舍。1974年也進行修複。1998年耗資新幣四百多萬來完成這曆時3年的龐大修複工程,並在2001年1月重新開放。爲了避免修複後的天福宮被熏黑及確保安全,今後天福宮只能上香,不能夠焚燒冥紙。
漳州
漳州浦頭崇福宮
地址在漳州市區南昌路東段浦頭港邊,始建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
漳州
供奉主神及配祀神靈有關聖帝君、大禹帝、送子娘娘、周倉、伽藍爺、藍理等。廟宇占地面積518平方米,建築面積238平方米,硬山頂的建築特點。曆代均有重修,2007年擴建。
漳州
是不是天福宮和漳州的崇福宮有點像?
德福祠
德福祠
福德祠又名“望海大伯公廟”,坐落于新加坡的亞逸街,由廣東客家移民者建立于1824年,爲新加坡最古老的寺廟之一,是中國移民新加坡的第一站。1998年寺廟作爲博物館對開放,主要介紹了中國移民至新加坡的悠久曆史、人們的生活狀況以及各種各樣的史前古器物。福德祠內所收藏的200多件史前古器物都是由居住在唐人街的居民捐贈的。
德福祠
德福祠
在博物館的玻璃櫥內還有很多展示沿海地區的房屋、街道、人們生活的模型,展示了當時人們的勞作、買賣以及生活場景。
德福祠
應和會館
牛車水
應和館本是單層建築,建于清朝道光3年即公元1822年,並于道光24年重新改建爲兩層建築。基本上是中國南方(粵東) 的宗廟建築。當時所用木料一般是杉木。石材爲花崗岩。應該是在粵東一帶采購,經由汕頭出海運來的。工匠方面則未有記錄顯示是來自家鄉或是早期移民。館中最古老的手制品爲一塊匾額,成于1846年;那天不知爲何這裏的大門緊閉,也就沒有進入參觀了;
牛車水
牛車水
牛車水
牛車水
附近的一些古迹和廟宇和古迹以及街邊的小公園
克拉碼頭
克拉碼頭
克拉碼頭位于新加坡河畔,這裏曾今是用來卸貨的一個小碼頭,經過開發後這個碼頭已經今非昔比了,這裏成爲了新加坡市區最新的一個娛樂場所,克拉碼頭是集購物,飲食,娛樂于一體的娛樂天堂,來到這裏以後你會覺得碼頭似乎整天都處于節慶氣氛中,街邊的酒吧,餐廳讓這裏的氛圍變得十分歡快輕松。在2008年時,在碼頭湖畔建造了高達165米的摩天輪,使得這片區域更加美不勝收。正是這樣一個充滿節慶歡快氛圍的碼頭才吸引了衆多遊客前來遊玩。
克拉碼頭
克拉碼頭
克拉碼頭
克拉碼頭
克拉碼頭
克拉碼頭
克拉碼頭
克拉碼頭
克拉碼頭
克拉碼頭
克拉碼頭
克拉碼頭
從濱海公園回望新加坡摩天輪
F1新加坡濱海灣街道賽道
陳氏宗祠–保赤宮
新加坡河
新加坡河
保赤宮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廟宇,創建于1876年,至今已125年了,是陳氏宗親奉祀祖先的祠堂。自1975年新加坡政府把保赤宮列爲古迹保留後,便全面開放給公衆及遊客遊覽參觀。裏面祭拜著漳州人熟悉的開漳聖王–陳元光將軍
新加坡河
廟宇左側建築牆上,新挂了一幅匾額,以中英兩種語言簡述八姓同宗的淵源,方便年輕一輩尋根溯源。另外還有幾幅匾額,則記載了陳氏幾位對保赤宮有較大貢獻族人的事迹,既有表揚目的,也有教育意義。
建廟以來的百多年裏,保赤宮周圍環境變遷很大,以前新加坡河支流從廟前流過、大¤在廟前川行的情景早已不存在。當年就有畫家以此景入畫,這幅畫在這次的修複工程中無意間被發現,現在這幅畫已放大做成影雕,鑲嵌在主建築物的牆上,後人可透過這幅畫窺探百多年前保赤宮初建時的社會面貌。
在廟宇主建築的內牆上,還有幾幅新雕刻,包括兩大幅木雕的九龍八鳳、多幅以中國民間故事及福建新景點爲題材的影雕,正門左右的牆壁上還各置一幅石雕像,左爲龍右爲虎。那是中國傳統廟宇必有的構件。
新加坡河
寺廟的大部分材料竟是當年抵達新加坡的船只的壓艙物!而行走期間,作爲漳州人,有一種熟悉的親切感,朋友介紹這是因爲廟宇正是由漳州人所建,也尊從漳州本地的許多工藝和習俗,所以整體看起來有非常強烈的漳州特點
新加坡河
新加坡河
新加坡河
新加坡河
漳州
這是明清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月港附近的媽祖廟,你可以對比一下建築風格跟保赤宮的近似之處了
漳州
通元廟:該廟坐落在漳州市區龍眼營南端,建于明朝,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天井帶兩廊。正殿主祀廣惠尊王、謝府四位元帥,以及開漳聖王陳元光、觀音菩薩。通元廟上懸“威鎮南漳”匾額,後殿有天井,殿左右兩室。
對比一下,是不是感覺這幾所廟宇建築風格十分類似了?特別是通元廟跟保赤宮同樣供奉著開漳聖王陳元光,,其中的淵源便不言而喻了吧。
繞了好大一圈,背著沉重的攝影器材走了這麽一天,說起來真的是累,現在幹嘛?當然找吃的啦!哈哈
牛車水
牛車水
牛車水
牛車水
我們的晚餐就是這個叻沙(Laksa) ,咖喱加上好多好吃的佐料,好吃!
牛車水
牛車水
回到酒店附近,隨便找了家烘培店坐下來休息了一會,點了紅茶,休息了一會;腳真的有點酸
牛車水
然後我倆居然還有體力繼續走繼續逛,看見路邊這種切好的水果放在冰櫃裏的樣子,其實肚子裏裝的東西已經蠻多了,想了想還是忍不住買了一些水果吃
牛車水
牛車水
繼續走,結果遇到便利店裏的這個櫃子,我腳幾乎被粘住了….好想要一個,後來因爲包裏塞滿了器材,也就作罷….
牛車水
差點忘了,路上我們一人還吃了一個古早味冰淇淋,我的是榴蓮味的哦,一個一塊坡幣,飯後甜點,這個兩片威化餅幹夾著一塊巨大的冰淇淋是很多老伯伯老婆婆推著一個有遮陽傘的三輪車在賣,不一定能遇到哦,遇到了記得買,超好吃,吃完你會幸福指數爆表的,相信我,所以,就是吃了這麽多東西我倆還是決定再吃,真得感謝新加坡的天氣,哈哈,一路走一路流汗的感覺吃上一個如此美味的冰淇淋呀,那感覺真棒!
(感謝作者鏡頭裏說故事授權新加坡眼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