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很多偉大的社會不使用車輪,但卻沒有哪個社會不講故事。——
厄休拉·勒吉恩
和大多數媽媽一樣,我也很忙: 忙著折騰自己,忙著伺候家人。可是,這麽多年下來,我記憶中的最美,只是和孩子們依偎在一起讀故事的時光。
通過故事,他們學說話,他們懂道理,通過故事他們認識幼兒園,認識現金流,認識自己的民族,認識這個世界。慢慢的,他們自然而然的開始用某個故事的精髓來解答現實問題,有一天,他們甚至開始給我講故事了。
通過故事,他們學到的不僅是知識,不僅是媽媽的陪伴,他們得到的更多的是一種自信。“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如今的孩子讀到的東西已遠遠超越古詩,得到的好處也不僅僅限于寫作,他們從書中汲取的營養潛移默化的塑造著他們的個性,從書中看到的世界不知不覺的打開了他們的視野,每年幾十本書下來,言談舉止間,他們越發自信。
通過故事,他們的言語能力也大大提高。兒子三歲去的日本,女兒三個月來的新加坡。從小在多語言環境下長大的他們,對母語中文的興趣完全是來自于故事。在中文不是社會的主導語言的國家,身邊大量的例子證明,只要父母一時放棄,孩子就會一輩子放棄,不出一年,就會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假洋鬼子”,而且一去不複返。因此,與國內大多數媽媽相反的是,我們毫不擔心他們的英文,我們擔心的是母語的淪陷。于是,我們想法設法“引進”了大量中國原版繪本、神話、傳統故事,用最原汁原味的語言,勾勒出那個遙遠而親切的祖國,讓人神往。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如果我的孩子可以通過故事學中文,國內的孩子是否可以通過故事學英文呢?
探尋圖書館
好就好在新加坡不缺英文書看,且每個大型社區都有公共圖書館,非常方便。圖書館兒童區的牆上挂著一句話:在學會閱讀之前,您的孩子需要聽到成百上千個故事。于是利用周末溜娃的時間我開始了對少兒英文讀物的研究。
一段時間下來,我發現這裏的少兒英文讀物和國內買來的中文讀物的兩個個最大不同:
1.以有圖畫的繪本爲主
2.一本書一個故事
以前在國內買書,一買就是好幾套,什麽世界經典童話,傳統故事大全,十萬個爲什麽,上下五千年,恐龍大陸全套等等,每套書拿回家一看就是大半年。
這裏呢,基本都是一個故事一本書,什麽小紅帽,白雪公主,三只小豬…基本都是硬殼精裝,看看售價要比國內的各種“大全”貴上個八倍十倍!乖乖,我心說,還好有免費圖書館啊。
後來慢慢悟出,繪本爲主和一本書一個故事都是有道理的:一來滿足孩子自主讀書的心理,二來也爲了保護知識産權。不會識字之前,孩子們正是通過圖畫來認識和探索這個世界,從每頁一行字,增加到每頁一段話。即使這樣,一本繪本十頁左右也很容易讀完,而孩子就在這樣一本本的閱讀中實現自我滿足,閱讀能力也相應提高。同時,每本書都是對作者的認可和尊重,不菲的稿費表示了對他們的肯定和鼓勵,嚴謹規範的出版流程保證每本拿在讀者手中的書都是經得住推敲並值得珍藏的。
雖說有些奢侈,可一本書讀下來確實有與衆不同的感覺:精確的用詞,精美的插圖,精致的紙張。慢慢的我認識到所謂圖多字少正是爲了激發起識字不多的孩子的讀書興趣,書中的精准的用詞用語對孩子起著極其重要的引導作用,而優質的印刷與品質也是爲了保證這本書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除了重讀那些經典故事的英文版,我們在圖書館裏還接觸到了更多的當代兒童作家的不同作品,讓我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也更加的與世俱進。
有這麽多優質的英文兒童圖書真是讓人激動!每個周末,都會看到有好多媽媽坐在地上給身邊的孩子讀故事,那溫馨的場景就像平時我給我的孩子講中文故事一樣,無論語言,孩子在聽故事時的眼神都是那般明亮。
解密國際學校
兒子每天放學總有一本從學校借回來的故事書要家長講,我越講越覺得我和他的水平相當。一個學期後,我終于還是勇敢的把自己的英文閱讀水平認定爲和他一樣“Pre-school”(幼兒園)級別。好吧,既然如此,不如就拿自己當個試驗品,和他一起學吧!
幾番爭取,我成爲了兒子所在的澳大利亞國際學校幼兒園的一名助教,70%左右的孩子來自澳洲新西蘭(有人問了:那你是咋混進去的啊?吼吼,雖然姐的閱讀一般,但是聽力口語還是杠杠的哈:)。終于,可以有幸跟著母語是英語的孩子一起學英語的了!
每天從8點上學到3點放學,我的主要工作就是配合主講老師,帶著孩子們開展各項活動:從unit of inquire到language lesson,從show and tell到team project,我猛然發現:故事,正是一天當中占據時間最多,且是從始至終貫穿在每一個環節中的主線。
比如show and tell,是每間國際學校的經典環節,也是最鍛煉孩子的口語表達(說好聽點就是口才)的時候。然而,看久了,你就會發現,它訓練的其實就是讓孩子學會講故事。
不會講故事的孩子一上台就會手足無措,說完帶來了個啥就沒了,接下來只能在老師和同學的提問中,勉強完成呈現。但會講故事的孩子就會有話說,比如那天Joy帶來了一個小彈球,2分鍾時間,你猜她會怎麽講?只見Joy 一上來先給大家做了一個演示:“Look!can u imagine how high this little ball can bounce?” 哇,看到能彈到屋頂的彈球孩子們都激動不已,Joy又問:“Do you want to know where you can get this ball?”看把大家的胃口都吊起來了,Joy再不緊不慢的開始介紹這個小球的來龍去脈。
從K2(幼兒園大班)學校正式有了“language lesson”,也就是終于有“英語課”啦!國內家長最愛問的一個問題就是“他們是怎麽背單詞的啊?”哈哈,好吧,一點也不難。老師會把最常用的幾百個單詞分成幾組,大概十幾個單詞一組,每組不同顔色,對應不同顔色的英文書。也就是說,這組顔色的單詞會了,同組顔色的書就也會讀啦!哇塞,這和我教兒子中文的場景可以天壤之別,記得那時我們花了大半年痛苦的學會了三百個字,可還是一本書都看不下來!而現在呢,有了合適的英文分級讀物,只要每學會十幾個詞,就會讀一堆書啦,就會講一堆故事啦!這對孩子來說是多麽大得成就感啊!從K2(5歲)開始,兒子正式進入每晚給我講故事的階段。
于是,每天一本書,每天做記錄,讀到30天,50天,100天… 老師就會給一個小獎勵。看上去很難完成的任務,天天這麽自然的進行著,不知不覺間,我和兒子就已經讀了60多天,也就是說已經讀完60多本書了。
單詞的考試也是每周進行的,一種顔色的單詞通關成功老師便給一個certificate獎勵。然而讀書的過程就是進一步幫助孩子學習和鞏固的過程,書全都會讀了,裏面的單詞還怕什麽呢?讀書和背單詞二者相互促進,孩子學的輕松又快樂,越來越愛學。以兒子爲例,他每周一關,馬上就要突破”violet”大關了,這意味著前100個單詞兩個月內輕松搞定!
這裏我要澄清的一個概念是“讀”“寫”分家。也就是說孩子“認讀”在先(見詞知音),後到“識讀”(見詞知義),最後才是“識寫”(會拼寫)。讀寫並不是從一開始就齊頭並進,“識寫”是要到六七歲後才會加入,我們不想讓孩子過早的因爲拼寫的打擊而誤了對故事的感知和對語言的興趣。
國際學校也有作爲第二語言的中文課。面對一群中文0基礎的孩子,老師摒棄了傳統教學中使用的聽說讀寫訓練法,取而代之的就是“講故事教學”。老師帶著圖片道具歌曲樂器,將一個個故事“講”給孩子們看。一學期後,“外婆”“大灰狼”“公主”“過大年”“澳洲人”等等詞語對于孩子們已是信口拈來了。
這不是和我們學英語是一樣的道理嗎?中文對于他們是第二語言,英文是我們的第二語言。同樣是孩子,同樣學二語,方法應該是相通的。況且連母語是英語的孩子都通過故事書學英語,我們還有什麽可說的呢?
一天當中總會有一些自由活動的時間,這時總會有一群孩子抱著一堆繪本跑到我面前,拉著我的手說:“Ms. Julia, can u read me a story? ”一天當中也會有一些無所事事的時候,比如孩子不想午睡的時候,比如陪著孩子等家長的時候,當不知道該幹什麽的時候,那就講故事啊!
國際學校的幼兒園也是歡迎家長來做義工的。“如果你實在什麽都不會,”在老師給家長的信中說,“至少過來給孩子講個故事吧!”
在國際學校的這一年,我跟著孩子們從書中學會了幾十種恐龍的名字,知道了動物寶寶和它媽是不一樣的稱呼(bunny vs. rabbit, kitten vs. cat ),看到一個孩子表現超贊時,我自然就會把 special 和 particular 連在一起大呼“you are so spe-ticules!”,實在身邊沒書了也能臨時編個故事陪孩子度過漫漫的等待時光。
而這些東西是我過去學了幾十年的英語仍不會的,也是一個字母一個字母背單詞永遠背不住的。
認識到講故事在國際學校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對學習單詞的顯著幫助,以及對口才訓練的積極作用,讓我更加堅信故事在孩子語言知識和技能學習時的突出作用。爲了自己也爲了孩子,我想成爲一個會講故事的專家。
結識Roger Jenkins
一個周末,照例帶兒子圖書館聽故事。據說這次特別請來了一位“故事爺爺”,很是期待。
一個小時,五六個故事,爺爺講得聲情並茂,孩子們聽得全神貫注,直到圖書管理員來清場,孩子們仍把故事爺爺團團圍住,久久不能散去。
這一個小時也再一次顛覆了,不對,應該是重新開啓了我對講故事的認識:一個故事怎麽就能被講得如此引人入勝?而且聽完之後,甚至馬上就能倒背如流!我耐心的等到所有孩子的散去,然後走上前去對故事爺爺做了自我介紹,然後表達了我想成爲他的偉大理想。
幾句話下來,我們驚喜的發現我們的孩子在同一間學校上學,我們都當過同一間學校的志願者。故事爺爺會定期去全島各個圖書館給孩子們講故事,也會舉辦一些教老師家長如何講故事的workshop。在得知我對講故事的興趣後,故事爺爺也非常高興,邀請我去參加他的另一個給成人將舉辦的workshop:Make me a story teller。
哈,這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啊!我喜出望外,充滿豪情的追隨到他得下一個workshop。因爲是針對大人開展的,收獲更是豐碩!
和故事爺爺接觸多了之後,我了解到原來他是被新加坡教育部委任的專業“故事大王”,專職負責豐富國民的文化生活,提升國民的文化素養。拿著政府的俸祿幹活,難怪圖書館的workshop都是免費的呢!
後來,我成了故事大王的助手,合作講故事,協助他做培訓。今年母語節,我們准備回到澳大利亞學校給孩子們講一個中英雙語故事。更重要的是,和他這段經曆讓我又有了新的目標:我要教孩子們講故事——make children a story teller!
小結:
從“講故事能幫助孩子學語言”這個從自己孩子身上想到的假設開始,我從圖書館拿到了豐富且優質的兒童書籍,從國際學校證實了講故事對語言知識和言語技能學習的重要性,又從Roger那裏學到了講故事的方法——方法、實踐、資源,這三方面最終共同論證了這個假設的成立。這世上每個人都一樣,總可以有各種方法可以把自己的時間填的滿滿的,總可以有各種借口不去給孩子講故事,而現在的我們,不只是要繼續給孩子講故事,而且更希望也能把孩子變得會講故事。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借助好書好方法,成爲一個個厲害的“小小故事王”!
作者王小卓,曾居日本多年, 現駐新加坡。
畢業于南京理工大學,現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碩士在讀。
曾任寶潔公司信息系統經理和高級公關經理,後任新加坡Australian International School助教 。遠見教育機構創始人之一。原文發表于公衆號“遠見卓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