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新加坡特色的買菜地方,一定是巴刹,源自馬來語Pasar,與維吾爾語“巴紮“似是同源,中東一帶多稱bazaar,就是一般上統稱的Market。
巴刹一般分濕巴刹(Wet Market,買蔬果豆腐雞鴨魚肉)、幹巴刹(Dry Market,買米面海帶蝦米,衣服鞋襪香燭雜貨)、熟食中心或稱小販中心(Hawker Centre)三類,通常是三類比鄰融爲一體。
▲新加坡著名巴刹,在私人住宅集中區中難得一見,面積大攤位多人流旺
▲新加坡牛車水著名巴刹,以熟食中心的炒粿條等美食著名
蔬菜、水果、雞鴨、牛羊、魚蝦……都有固定攤位又各自成區,既方便顧客采購也易于管理。商品的同質化高,非常考驗攤主彼此之間的包容性。一般都和氣生財,不會大聲叫賣招攬生意,很少有因搶客翻臉的。幾年前曾有緊鄰的兩個賣蛋攤位互掐起來,還驚動了警察到場。奇葩的是攤主還是親兄妹,應是隔閡已久才這樣大爆發的吧!
▲被哥哥扇了巴掌的妹妹氣得報警。
蔬菜,多數時候攤主已經事先一把一堆或者一袋整理好,每一份大概足夠一家四五人炒盤菜。
蔬菜攤旁常會有一摞塑料筐,要買菜就拿筐,在攤位上自選了放進去就好。蔬菜,分裝好的可以5元3包這樣的買,也可以自取想要的分量;黃瓜胡蘿蔔等可以一根根賣;至于小番茄、蔥頭等零碎,則可以抓上一把,放進攤主提供的透明小塑料袋裏。
買齊了,就可以拿著塑料筐去結賬。不少攤主都是拿福建話嘀嘀咕咕算價錢的,一面稱重把菜往手提塑料袋裏裝(還會注意把土豆、花菜……比較硬質的墊在下面),一面念念有詞,基本上不需要計算器,等菜裝完了,總價就出來了,又快又准。
不用擔心他們說方言聽不懂,基本上不會有報大數騙人,畢竟都是老主顧,要真是爲了貪幾塊錢,把客人“送”去了隔鄰的攤位買,就太得不償失了(我是不會告訴你,我就被坑過,就和攤主再見再也不見的)。
雞鴨豬牛羊肉(也有巴刹不買牛羊肉的),統統沒有活的,都已經按部位片好,放在有玻璃門的冷櫃裏待售。看好了哪塊肉,請攤主拿就好。所有分量都論公斤或者克賣,幹淨利落。買排骨就更容易了,就說要幾根,在一大扇排骨上就切給你。
▲不少人專門跑去小印度的竹腳巴刹買牛羊肉
魚蝦基本都是海生,所以沒有你在中國能看到的鮮活水中遊的,爲保鮮鋪在碎冰上賣。
注意:在中國習慣買魚蝦,攤主順便送姜蔥的朋友們,你們在新加坡就不要想這等便民好事了。
海鮮攤位旁通常有釀豆腐賣~
釀豆腐指把魚糜嵌在豆腐、豆皮、茄子、辣椒或者苦瓜裏,這道在食閣裏常見的美食,位列10大低卡路裏食物之首。
有些巴刹還賣熱帶觀賞魚,雖是活的但不供食用~
也有賣豆腐、水果、鮮花的攤位。賣豆腐的還兼賣豆芽、粿條、面等;木瓜、西瓜、桃子、橙子……一般都是論個賣(新加坡一般稱“粒”,當然葡萄、香蕉就得論重量稱);賣切花的,花個三五塊錢就能抱回一束。
新加坡的桃子,一向賣得特別貴,一個4塊錢
巴刹的蛋品,一般不論個也不論斤賣,沒秤。生蛋按大小和品種,五個十個的賣,可以要求裝在專用塑料盒裏,攜帶時有效防止互相碰碎;鹌鹑蛋按盒賣,一盒15個;鹹蛋、皮蛋是按袋賣,一袋3個。
賣雞蛋旁邊通常有賣燒臘的攤位,就像下圖右所示。有沒有注意到左手邊的裁縫鋪兼成衣修改?巴刹真是包羅萬象。
其實這裏已經不知不覺到了幹巴刹,有各種雜貨~
▲書報。在一些賣拖鞋、掃把、清潔劑的雜貨攤,甚至能找到蟑螂螞蟻藥、老鼠夾子等稀缺産品。
▲面包等食品
▲南洋人愛炖藥材湯,各種料包很管用
▲也少不了各種賣香料的
時值農曆七月中元節(是的新加坡這整個月都在過節),賣香燭金銀紙的,生意特別好。可能一年生意最好就是這個時候。
各種冥幣,居然還有美金版本
中元節祭品集中售賣處
一套40元,不便宜
現在進入熟食區或小販中心~
▲賣面包及各式西點的
▲咖啡攤(也叫茶室),賣各種飲料,一般也有新加坡標配早餐:咖啡+烤面包+半生熟雞蛋
▲美味小吃菜頭粿,閩南語把白蘿蔔稱爲“菜頭”,所以這個就是蘿蔔糕。其實現在除了中高檔粵式酒樓,已經沒有在菜頭粿裏見到蘿蔔絲了,雞蛋則是標配,所以攤位前有一摞。
▲攤主兢兢業業炒一鍋,大概能分成8~10份。
▲賣馬來清真餐的。
▲這家潮州魚丸面十分紅火,清晨六點半就排起這麽長的隊(請爲小編點贊,爲了你們起那麽早,容易嗎?)
特別提醒:星期天的巴刹,非常值得一逛。每周也就只有星期天上午,允許流動小販設攤售賣各種小玩意兒,手機套、透氣的竹炭襪、家用便攜噴水器、韓國進口的鍋具……應有盡有,非常熱鬧。
▲賣泡茶或咖啡壺的男攤主,順帶普及養生常識,怎麽防治老人腳痛、排尿不暢……都說得頭頭是道,難怪那麽多人駐足聽。
感覺他們個個都是人才,甭管是不是華人,英語、華語、馬來話、福建話、廣東話……自由切換,著實讓人歎爲觀止。
▲買保健襪(右)、馬來人頭巾(左)的
▲戰利品:20塊錢7雙透氣的竹炭襪
▲戴胳膊上防紫外線,10塊錢三副
▲賣碗賣鍋的,全齊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