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奇女子張愛玲。
纖手叉腰,下颌上揚目光斜視,孤傲一世人生是一襲華美的袍,裏面爬滿了虱子因爲愛過,所以慈悲;因爲懂得,所以寬容。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裏,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裏嗎?”你還不來,我怎敢老去。感情原來是這麽脆弱的。經得起風雨,卻經不起平凡……
究竟是經曆了怎樣的愛情,才能寫出這樣痛徹心扉、大徹大悟的句子。
有人說,張愛玲對南洋有一種“執念”,更或是“偏見”。
有人猜測,張愛玲有過一次“錯過”的初戀,而這位初戀是南洋華僑!
(剛進港大的張愛玲)
還有個原因,張愛玲的母親黃素瓊曾居住在新馬地區。
所以,在這位“從未踏足南洋”的中國女作家筆下,常常看到南洋的影子。
《紅玫瑰與白玫瑰》和《傾城之戀》,更是以南洋人物爲主角。
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于1994年上映
陳沖 飾演 王嬌蕊
王嬌蕊第三次見佟保振時,小說是這樣描述的:
她不知可是才洗了澡,換上一套睡衣,是南洋華僑家常穿的紗籠布制的襖褲,那紗籠布上印的花,黑壓壓的也不知道是龍蛇還是草木,牽絲攀藤,烏金裏面綻出橘綠,襯得屋子裏的夜色也深了。
王嬌蕊亦中亦西的南洋生活習慣,小說也有描繪:
王家的飯菜是帶點南洋風味的,中菜西吃,主要是一味咖喱羊肉。
嬌芯放上茶杯,立起身,從碗櫥裏取出一罐花生醬來,笑道:“我是個粗人,喜歡吃粗東西。”
在面包上抹上花生醬,王嬌蕊的這種做法大概是在英屬殖民地收到西方的影響。
小說裏的這一段話,已奉爲經典:
振保的生命力有兩個女人,他說一個是他的白玫瑰,一個是他的紅玫瑰……也許每一個男人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就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頭上的一顆朱砂痣。
——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
《傾城之戀》的男主人公範柳原爲馬來亞華僑。
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于1994年上映
範柳原出生于顯赫的南洋華僑家庭,其父親是“著名華僑”,且“有不少産業分布在錫蘭馬來亞等地”。
周潤發 飾演 範柳原
範柳原放浪形骸,縱情聲色,他一出場就不停地輾轉于上海、香港、英國、新加坡、錫蘭、馬來亞等地。看似風流成性,實則對“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古典愛情心生向往。
他孤獨地尋找真愛,即使後來他愛上了白流蘇,也沒想過娶她。直到最後,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在漫天烽火下,柳原去不了英國,患難中也動了真情,兩人遂在報上發了結婚啓事,在香港過著平淡的生活。
在《傾城之戀》中,張愛玲也幾次提到柳原想從香港到新加坡去,也曾寫道流蘇爲柳原做的馬來菜“沙袋”“咖喱魚”。
這裏的“沙袋”應該就是指我們平時吃的沙爹。
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一首最悲哀的詩……生與死與離別,都是大事,不由我們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人是多麽小,多麽小!
可是我們偏要說:‘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一生一世都別離開’。——好象我們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張愛玲《傾城之戀》
在張愛玲的文學作品中,南洋的情調雖不是濃墨重彩,但自成風格,烙上深深的印記。
想知道更多張愛玲與南洋的故事嗎?楊斌教授將會爲大家帶來一場講座,揭秘“張愛玲的南洋情結”。
楊斌,現爲澳門大學曆史系副教授、西泠印社社員,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曆史系副教授。
講座將先概述張愛玲作品中關于南洋、華僑,特別是華僑女生的形象,而後分析這些形象與張愛玲個人、家庭以及社會的淵源,最後以張愛玲筆下的南洋和華僑爲契機,比較探討大中華的概念。
講座信息
日期:11月25日(星期天)
時間:7pm簽到,7:30pm開始
主講:楊斌教授
分享嘉賓:孫愛玲博士
地點:新加坡國家圖書館16樓ossibility Room(最近地鐵站:Bugis)
點擊這裏即可免費報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