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書,有人把它過成小說,起承轉合間遍嘗人生百味;有人把它過成散文,清風雅韻中走過一世恬淡。而人生如路,走過的、經曆過的、看到過的、想過的、感受到過的,也鑄就了一個人的明天與未來的光明。
果敢辍學的少年,憑著自己的奮鬥打造出在家具行業的輝煌成就,在鋒芒閃耀時毅然轉型,專注于慈善事業多年,所助之人無數。但他不計回報,對身邊所發生的一切心懷感恩,行善、奉獻,才是他對生命定義的真谛。他的人生, 是一部慈善功德錄。如今,他是新加坡著名大德慈善家、新加坡善濟醫社全職義務執行主席、羅敏娜基金執行主席、拿督斯裏卓順發太平紳士 JP,BBM, PVPA,DIM,SPTM。 他走過的路也爲更多心慕陽光的人帶來溫暖和光明,爲這個國家、爲民衆、爲這個世界帶來慈悲與同理。 |
“尊敬的信念、尊敬的方式、尊敬的態度、尊敬的行爲,是慈善最好的尊重基礎。任何人都不可以,自以爲高人一等,高高在上,君臨他人。尤其是從事慈善事業者,更應該有謙卑低下的態度對待需要援助的人。我們不是比不幸者優越、或者比較了不起,我們只是比他們較幸運。我們不可以認爲貧病弱勢者毫無做人志氣,而鄙視他們,也不要虛僞矯飾裝成誠懇老實慰問關懷。對他們完完全全要發自內心,出之肺腑的真心真意。”卓順發懇切地說。
窮困的童年
1960 年,卓順發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在家裏十二個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七。他的父親是一名司機,母親是一個家庭主婦,一家人的生計主要靠父親正常的工資,母親開小雜貨店貼補家用。而這段窮苦的經曆給他的童年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而也正如他後來所說:“一個人如果沒有窮過, 不懂窮的滋味是什麽,可是整個窮的過程中讓我學到領悟到很多,總結的學到感恩、付出與承擔。其實窮也不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只是一個經過,一個生命的經過,還有一個生命的承受吧。因爲有機會來到這個世界,就是要感恩、就是要回饋。很多人會去埋怨,家裏窮的時候那種痛苦的日子。其實, 用正能量去思考,它只是一個嚴峻的過程,讓你提升自己、改變自己,准備去面對未來、面對人生。”
因爲懂得生活的不容易,他比同學們更懂得珍惜讀書的時光,因爲浸泡在苦水中,他也比別人更有志氣,更能吃得了苦,生命力也更頑強。
進入小學開始,他的學習成績便一直名列在班級和年級前幾名,並且一直在班裏擔任班長。
在他 15 歲那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新加坡華僑中學,華僑中學是新加坡著名的學府。因爲一旦考入這所學校,就意味著他的一只腳已經邁進了好大學的校門。所以,學校在招生時也極爲嚴苛。當考進這所學校的時候,年幼的卓順發相信,一條走出貧窮,邁進光明,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已經在向他招手,他甚至下定決心,要以更加刻苦的精神, 嚴謹的態度,以及最優異的成績考進世界名校。那個時候,全家人每天就靠幾塊腐乳和一罐梅林菜心罐頭填飽度日,媽媽偶爾煎兩個雞蛋大家分著吃, 那就是一種幸福。
然而命運著實跟他開了一個玩笑,在他進入學校的第二年裏,由于種種原因,家裏實在供應不起他的學費,同時作爲家中的第七個孩子,他身後還有弟弟妹妹。看著父母的睡眠越來越短,身體健康也不如從前,想著弟弟妹妹未來的前途,懂事的他, 決定放棄自己的學業,開始學會懂得去承擔起一個家庭的義務與責任。他默默的將書本收起,他甚至可以想象到在那溫暖並充滿理想的課堂裏將少他一人時的情景,他把決定告訴了父母,于是他辍學了。
他辍學那天,母親含著淚對他說:“對不起”。這是一位母親的無奈與心疼。
由于不到法定工作年齡,找份零工都很難。他去戲院掃地,也曾去過建材市場搬運過材料,他要用自己的肩膀挑起一個家庭真是不易。爲了每月多賺百元錢貼補家用,他每天早到兩小時,晚回去兩小時,他的肩膀上至今還有著那時留下的老繭。
有一次,工頭說:誰敢爬高,日薪可從 8 元調到 10 元。爲了多賺 2 元,他答應去爬高。當他扛著木頭爬到 4 層樓外牆時,因爲沒有爬高的勇氣, 雙腳卻嚇得直發抖。他明白:錢得來不易,錢得用性命來換。
他在泥濘的雨裏摔過跤,他扛起過他從沒有扛起過的重擔……生活的重擔要將他稚嫩的肩膀壓垮。他咬一咬牙,忍著淚,扛過去,他相信明天會更好。
生活在不斷地折磨著他,生活也把他鍛造出了一副鋼筋鐵骨,培養出了他不怕吃苦、樂觀向上的性格,這也爲他後來的創業和做慈善打下了極爲堅實的基礎。
創辦羅敏娜家具
1984 年,新加坡走上了經濟快速發展的軌道, 很多居民從甘榜鄉村遷入政府組屋,帶動家具市場的需求。卓順發抓住時機,開創了“榮春發”,就是之後的羅敏娜家具的前身。一時間,“榮春發” 在組屋區名聲大噪。
最初開始創業時,卓順發只有 21 歲,當時他和自己的一個朋友說好一起創業,並且說好每人拿三萬塊出來做創業本金,可是由于沒有經驗,在短短的三個月裏,卓順發就把自己的三萬塊全賠進去了。而那個朋友看到他賠光了,自己就不願意再拿錢出來了,這對于當時的他打擊格外大。他心灰意冷,他要結束這次不成功的創業。可是當時的供應商和自己別的朋友在他創業的過程中發現了他誠實、守信,肯吃苦,又具有一定的遠見的特性,這些特性對于一個有志于幹一番事業的人是必不可少的基因,所以他們紛紛鼓勵卓順發堅持下去,也給予他很多的幫助。
而這份事業也就是後來小有名氣的羅敏娜家具的前身——榮春發。爲了做好這個行業,他一邊將他多年在外打工時所看到的家具行業模式進行總結,同時結合自身情況,開始著經營模式的探索。就這樣在那間只有七十平方米的地方開始了他的夢。爲了把事情做好,別人早上九點開門,他就七點開門;別人晚上九點關門,他就十一點關門。他自己既是老板,又是售貨員、送貨員,由于年少時吃了不少苦,他也比別人更有韌性。由于剛剛創業,手上的資金本身就不多,根本請不起工人,于是他自己就一人頂三人、頂五人、頂十人去做,在別人看來很難以做成的事情,他就憑著那一口不服輸的勇氣,堅持完成。他後來說:“我覺得人有信念、用心堅持,有目標爭取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而且理念也是很重要,做人的理念吧。”
正是這股毅力,正是這種堅持,在 2000 年“羅敏娜”上市了。
1986 年,“榮春發”在武吉巴督和義順開了兩家分店,企業初現規模。按照卓順發所制定的商業規劃熱鬧繁華的市區,他在湯申路 Novena 教堂對面開設旗艦店,起名“羅敏娜”。隨著店面增多與産品升級,羅敏娜家具很快打入中端市場。同時, 他成立了“羅敏娜家具公司”,伴隨著這個品牌在新加坡的名氣越來越大,“羅敏娜”開始進軍國際市場。
1993 年,“羅敏娜”進入中國,並在深圳和蘇州創辦了兩家家具廠,同時在深圳、上海和蘇州開設三個大型家具展示廳。同時期,他還在越南開辦一個家具廠和兩個陳列室;在馬來西亞開辦一個家具廠和一個陳列室。卓順發心中的理想與夢想也一步步實現。
2000 年,羅敏娜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上市, 並逐步發展成爲一個綜合的零售、美容及時尚消費品牌商。之後還陸續創立了“卡迪朗優質”(Castilla Premium) 高 級 家 具 、 “ 現 代 雅 居 ”(Modern Living)、“白色經典”(The White Collection)、“自然生活”(Natural Living)”等品牌,面向不同的消費群市場,而且保持了羅敏娜在本地家具業的領先地位,成爲高品質的優秀新加坡零售品牌。
創業半生一路走來,他說:“我人生跌倒過三 次,第一次創業投資三萬元,三個月就虧完了。第二次是我投資房地産,遇到金融風暴,虧了好多錢。第三次失敗是做錯了決策,事業與人生受到傷害。原本打算就此把公司賣了,另作打算,然後去做一些其它的事情,改變自己,提升自己。但後來冷靜下來想想,三次跌倒並不是永遠的失敗,它是一個提升人生理念的經曆與過程。每個人都會在不同年齡階段負擔著各種責任,隨著我們能力、心態、素養、思想、經曆、看法、過程與境界的不斷提高與改變, 所擔負的責任也不一樣。責任是一種人與生俱來的使命,它伴隨著每一個生命的始終。我們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無論好壞,承擔全部的結果與發生。”
“我有時候還蠻感激這些挫折與瓶頸,它們給我今天的生活帶來了深遠的影響,這些挫折與瓶頸改變了我,造就了今天堅持的我,讓我謙卑、理智、沉澱,更加能夠理解生活的事實與真緣。它們讓我想明白:用平常心面對生命、用寬容心面對埋怨、用慈悲心面對人生、用感恩心面對生活、用大愛心面對世界、用同理心面對未來。”卓順發說。
“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有三個層次,分別是生存、生活、生命,我起初也不了解生命的道理, 我只是想說要生存,因爲我窮嘛,我需要錢改善我家裏的生活情況。然後我逐步有了錢,我覺得我在生活中。就是我開始買名牌了、開始買跑車和大房子,就是過生活,生活的層次高與低,你多偉大, 還是生活。我覺得生命它是一種價值、一種理念、一種文化、一種意義,所以我盡量地在有生之年能夠發揮生命就發揮生命,讓生命大愛同理、發光發熱。我很感恩,其實一個人的成功,不在于他權利有多大,他擁有多少,他有多少錢,而是在于他幫助了多少人,多少人因爲他而得到了改變,得到幸福。我覺得一個人事業上很成功是自己的事情,你能夠走出去,幫忙其他的人,才是真正的光明可取, 而且對生命我覺得很無常,因爲我看過了很多很多不可思議的事發生,包括健康和財産。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很多人跟我講當下可得,我現在覺得當下也不可得,當下是無常、無法把握的, 我領悟到當下是一種付出、是一種感恩、是一種慈悲、是一種貢獻、是一種承擔、是一種原諒。當下就是給他人希望、光明與未來,所以我的當下跟其他人的當下想法是不一樣的,我很珍惜當下。很多人問我,你做了這麽多慈善,你明天走了怎麽辦?
▲卓順發與善濟醫社贊助人、新加坡總統哈莉瑪女士
我說我沒遺憾,生活是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我說在我的生命中希望是大愛、同理、發光發熱,不是吃喝玩樂,生命就是一種付出與奉獻, 讓他人因爲你而得到幸福與光明。”
與善濟結緣
在 2009 年時,卓順發毅然轉身, 卸下羅敏娜控股 (Novena Holdings) 執行主席兼總裁一職,脫售了在公司所持有的 31%股份,成立了羅敏娜基金,開始了自己所堅持的公益之路。
過後,他對這次的選擇,這樣說:“我認爲夢想會隨著時間和閱曆而改變,人生的不同階段,夢想也不一樣。年少辍學時我最大的夢想是賺錢,減輕父母的負擔,讓全家過上好日子。雖想過回饋社會,但沒想到以後會當慈善家。現在,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用我的經驗、用我學到的知識、用我的人脈關系,去幫助社會上許多的弱勢群體,救人救命、救苦救難,越多越好、越快越好。”
善濟醫社誕生于 1901 年,那時恰逢清朝末年, 中國沿海一帶的貧民百姓因生活困苦,飄洋過海,到南洋謀求生存。此地氣候炎熱,潮濕多雨,瘟疫易生,患病日增,由于經濟拮據,往往貧病交加,處境堪憐。一批善心人士,見到此種情景,共襄義舉, 籌組了善濟醫社,百年如一日的爲貧苦病患者服務。
2008 年,這家有百多年曆史的慈善醫社,由于缺少義務專業人員管理,已到了瀕臨關閉的邊緣。時任善濟醫社董事張錦泉希望邀請卓順發加入,便開始了一段“三顧茅廬”的故事,對于善濟醫社, 卓順發起先並不是十分樂意,原因有多種,更多原因在于不了解和脫售公司後對提升自己的安排,直到張錦泉說出:“如果你不接手,善濟就要關閉了”,這句話卻莫名地觸動了卓順發,讓他想起了自己創業之初的艱辛與不易。經過再三考慮,和多方了解後,他決定加入善濟。
同年,卓順發正式出任善濟醫社主席,他便承諾不領取分毫工資爲善濟、爲病患服務。在擔任醫社主席之初,它正處于瓶頸期,善款難籌,經營幾乎無以爲繼。八年來,卓順發憑借個人的人格魅力與號召力,籌集大量善款,將善濟帶出困境並使善濟如日方升般地發展起來。
▲新加坡總統、善濟醫社贊助人哈莉瑪女士出席“督潘曹瑞蘭博士一億人民幣紀念基金啓動晚宴”活動,並爲啓動儀式揭牌
自 2008 年卓順發擔任善濟醫社主席以來,善濟醫社由原本的一家醫社發展成爲了一個擁有十五間分社,四間資助的康樂中心,每天爲 1200 多人次服務的大型慈善中醫服務平台機構。如今善濟的病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華族居民。善濟積極向大衆宣傳五大核心價值觀“寬容、大愛、慈悲、感恩和祝福, 積極推動‘有國才有家,家和萬事興’、‘善與國 同在,濟與民同心’的宏觀信念促進種族和諧”。 這也得到新加坡各界人士的普遍認可。
在過去的四年裏(2014-2017),善濟醫社服務了近 100 萬看診人次,發出超過180萬貼處方。在未來的 5 年裏(2018-2022),善濟醫社預計將迎來 250 萬人次的看診和 480 萬貼施藥貼數,年度運營預算預計達到 600 萬新元。
新加坡建國一代年長者是新加坡政府社區特別照顧和關愛的一代人,而前來善濟醫社的建國一代年長者看診、推拿、拿藥完全免費,這要特別感謝李氏基金在過去三年裏向“建國一代醫療基金”慷慨捐贈的 300 萬新元,爲 2016 至 2017 年間 30 萬建國一代看診者提供了極大的支持。
卓順發說:“當時加入善濟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爲善濟是可以讓很多人解除病痛,給社會帶來和諧、給家庭帶來幸福的一個慈善中醫平台。幼時,我因家境貧困,不能不早當家,到社會上謀生, 以減輕父母的負擔,緩解家庭經濟的窘境,從那時起慢慢體味到人在困境是多麽需要他人的援助。善濟也十分注重和年輕一代一起行善事,帶領著年輕人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讓年輕人了解慈善,正能量的力量,取之社會、用之社會。老天會眷顧並善待有能力、有機會、肯打拼堅持的人,可以慢慢地解決各種各樣的困境,慢慢地走出貧窮。可是,社會上還有很多是遭受突如其來的意外橫禍、或是身受惡疾纏身、喪失工作能力的窮人,他們需要及時救急、救濟、救苦救難,不能等、不能慢慢地來。”
正式接手善濟之後,作爲一名感恩的企業家, 他明白團隊對一個企業的重要性,他在組建團隊時便發下宏願,要踏實地、有計劃地一步一步去實現, 他擔負起了振興與發展“百年善濟”的重任。
如果一個企業沒有文化,一個企業就沒有了靈魂,一個沒有靈魂的企業是注定會被時代所淘汰的, 在加入善濟不久,他便結合善濟百年曆程和自我對慈善的理解,總結出了日後大家耳熟能詳的善濟文化價值觀:“寬容、大愛、慈悲、感恩和祝福,配 合國家建設、創造和諧社會。支持福利事業,積極參加各社區、團體、聯絡所等的慈善活動,是回饋社會的一種重要途徑。”這條價值觀不僅爲每個善濟人指明了方向,也讓更多的人因爲善濟文化價值觀而對善濟有了初步的認識,也爲善濟長遠發展打下了根基。
▲2008 年,“5.12 汶川地震”發生後,卓順發和其他愛心人士、各界社團、企業紛紛伸出援助之手,舉辦電視籌款“讓愛川流不息”活動,爲災區人民籌款
在他的帶領下,善濟醫社不僅走出了困境,並呈現出了新的發展面貌。
卓順發對于善濟醫社未來,也在不斷的拓展著屬于善濟的藍圖,他說“很多老人因爲路途遙遠、行動不便等原因,不能及時和方便地就醫救治,希望增設更多的分社,能讓年長者避免交通來往的麻煩,能夠節省時間、更方便地獲得醫治。”
卓順發行善,並不單單局限在新加坡。對于中國他也同樣有著仁者的愛心,他說“未來還希望把善濟醫社的系統服務帶到中國,讓更多中國的老百姓受益。”
2008 年,中國汶川大地震後,他和其他愛心人士一起向政府部門成功申請爲“5.12 四川大地震” 籌款建校。羅敏娜和其他各界社團、企業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短時間舉辦電視籌款“讓愛川流不息” 籌集到 5000 多萬元人民幣的捐款,爲了妥善管理這筆善款,新加坡迅速成立了“讓愛川流不息”國內工作小組,由當時的新加坡總理公署部長林瑞生爲顧問,新加坡國會議員楊木光爲主席,卓順發爲副主席,三年時間內在災區修建了大邑縣蔡場中新友誼小學、綿竹漢旺武都中新友誼小學、綿陽警鍾街中新友誼小學、什邡馬祖東嶽中新友誼小學、雅安名山縣紅星中新友誼希望小學、廣漢市南興鎮中新友誼希望小學、仁壽縣寶馬鄉糧豐中新友誼希望小學、小金縣石橋梁等學校和工程。之後,他還和企業家們數次結伴前往災區,多年來爲災區學生舉辦多次的大型慶祝六一兒童節活動。讓愛川流不息繼續獻出愛心,還籌劃了新加坡全美世界集團“世界同窗計劃”,讓災區每年都有幾十個師生能到新加坡進行文化教育與交流。
2008 年中國遭遇雪災,爲協助中國 1 億雪災災民早日脫離困境,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帶頭發動赈災籌款的新聞自除夕日見報,卓順發讀報後第一時間捐出人民幣 30 萬元。
2012 年,卓順發及朋友捐出人民幣 50 萬元, 在中國成立遼源市“順發”青年自願服務慈善基金, 以濟老扶幼爲宗旨造福社會。他的愛心善舉,得到政府和廣大民衆一致好評,讓中新的友誼橋梁上開出絢爛的花朵。
將慈善做到了極致,是公衆對卓順發的評價。
對于很多人追逐名利,很多人沉迷于紙醉金迷的享受。卓順發說: “給你再多的錢和權,也買不來生命、健康和幸福。而一個人的成功, 並不在于他多有錢,他擁有多少, 權利有多大,名譽有多高。而是在于他爲社會做了多少事,幫助了多少人,改變了多少人,多少人因爲他而得到幸福。生活的名利、欲望、貪嗔癡,遠遠不如生命賜予的內涵與意義。善爲至寶,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幸福源泉。”
他希望善濟醫社不僅僅是濟困治療的慈善機構,更是傳播愛心、傳揚“以善爲樂”的平台。“衆生知感恩,而天下安甯;衆生知自覺, 而天下太平。”
慈善之路
二十多年來,卓順發爲慈善事業的付出,得到了官方機構和民間團體的肯定與贊揚。2015 年卓順發榮獲總統志願服務及慈善事業獎。2018 年他又榮赝新加坡總統委任太平紳士 JP。這是大家的肯定與表彰。
他說:“各種獎項是社會給我的榮譽,是一種支持、一種信任、一種認可。而讓我走更遠更長的路, 可以做更大更有意義的事情;有了這些肯定,我會更努力地去幫助更多人做更多的事,才能對得起這些榮譽。生命是無常的,只是一瞬間一刹那,生命就是當下;當下就是原諒、寬容、慈悲、大愛、感恩、付出、貢獻、祝福、承擔、放下和接受, 感恩生命的存在、價值、內涵與意義。”
▲時任新加坡總統陳慶炎博士(左)在新加坡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部長傅海燕(右)的陪同下,爲卓順發頒發總統志願服務及慈善事業獎(PVPA),這是表彰其爲新加坡慈善事業作出成就和貢獻的最崇高獎項之一
▲2017 年 12 月 5 日,卓順發接受中國中央電視台《發現之旅》頻道推出的大型高端人物訪談節目《影響力人物》專訪
“大愛無私,任重道遠,善心奉獻,濟世爲懷。” 是大家對他的評價,也是卓順發的精神寫照。
卓順發這二十多年積極行善的堅持腳步從未停止,擔任多個社團的領導;凡事親力親爲、出錢出力,從未領取任何酬勞;卓順發個人捐款及社會大衆籌款,善款已達到人民幣 4.5 億元。
太多的愛心故事,有的已經隨著時光流逝慢慢被人遺忘,但“卓順發”這個名字,卻將在歲月的 長河裏閃閃發光。更難能可貴的是,當被問及認爲什麽樣的行善才是最好的行善方式時,這位大慈善家將“尊敬”二字脫口而出。
“尊敬的信念、尊敬的方式、尊敬的態度、尊敬的行爲,是慈善最好的尊重基礎。任何人都不可以,自以爲高人一等,高高在上,君臨他人。尤其是從事慈善事業者,更應該有謙卑低下的態度對待需要援助的人。我們不是比不幸者優越、或者比較了不起,我們只是比他們較幸運。我們不可以認爲貧病弱勢者毫無做人志氣,而鄙視他們,也不要虛僞矯飾裝成誠懇老實慰問關懷。對他們完完全全要發自內心,出之肺腑的真心真意。”一番赤誠話語, 或許可以解釋他多年來純粹的行善之路。
▲2018 年,新加坡總統哈莉瑪女士爲卓順發頒授太平紳士(Justice of the Peace) 委任狀,肯定他在慈善、專業、公共社會領域的顯著貢獻
多年的奮鬥讓卓順發獲得諸多榮譽:
卓順發先後榮獲新加坡人民協會頒發的長期服務 10 年、15 年、20 年、25 年獎章;
2004 年,榮膺新加坡總統頒賜公共服務獎章(PBM);
2009 年,榮膺新加坡總統頒賜公共服務星章(BBM);
2013 年,入選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雜志 50 位華人慈善家之一;
2012 年,榮獲新加坡國家文物局頒發“文化遺産夥伴獎”;
2015 年,榮獲新加坡總統志願服務及慈善事業獎(PVPA),這是表彰其爲新加坡慈善事業作出成就和貢獻的最崇高獎項;
2015 年,榮獲由中華驕傲——楷模人物年度盛典頒發的“2015 年度公益人物獎”;
2016 年,榮獲新加坡人民協會頒發人協 25 年社區服務獎;
2016 年,榮獲新加坡國家福利理事會頒發的十年長期志願服務獎狀;
2016 年,榮獲第二屆“海歸中國夢” 暨中國品牌創業創新年度盛典頒發“年度華人榜樣”;
2016 年,榮獲第六屆投資西部優秀企業家表彰大會頒發中國西部建設慈
善人物、中外華人(裔)傑出貢獻人物獎;
2016 年,榮獲第七屆“和平的旗幟”頒發和平大使殊榮;
2017 年,榮獲新加坡教育部頒發教育服務獎;
2017 年,榮獲新加坡國家福利理事會頒發的十五年長期志願服務獎狀;
2017 年,榮獲中國國際公益慈善論壇組委會頒發 2017 年度中國公益慈善人物;
2018 年,榮赝新加坡總統委任太平紳士 JP;
2018 年,榮獲《世界營銷峰會》“科特勒慈善領袖卓越獎”。
當被問及如何看待這些榮譽時, 他這樣答道:“獎項只是跟社會環境的一種挂鈎、一種習俗,社會給了我榮譽,這是一種鼓勵,有了這些榮譽應該更有內涵、更謙虛、更進取,幫更多的人,才能對得起社會給予的榮譽。”
卓順發的慈善事業還受到新加坡總統、總理和部長的肯定。
2015 年 1 月 25 日, 時任新加坡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部長陳振聲在“關懷與分享日”稱贊善濟:“感謝善濟醫社的貢獻”。
2015 年 12 月 18 日,新加坡貿工部兼國家發展部政務部長許寶琨在《善濟的故事》一書中分享道:“《善濟的故事》在回顧自身百年發展曆史的同時,更記載了這 114 年漫漫曆史長河裏所湧現出無數善心人士‘奉獻愛心,不求回報’的感人故事。善濟不僅僅是中醫診所,它更是一個培養愛心、凝聚愛心、傳播愛心、提升愛心的地方。作爲診所,它能解決的問題是有限的;但作爲愛心策源地,它所激發和凝聚的愛心又是無限的。在新加坡這樣一個日益現代化發展的國家裏,這間小小診所裏釋放出來的光亮,點燃了許多無助年老患者的希望。慈善公益事業的發展,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建國五十周年以來的物質財富積累、心靈財富增長及制度財富優化。願更多的人加入到快樂行善的隊伍,讓我們的社會洋溢著愛的氣息。”
▲新加坡教育部長黃志明,善濟醫社顧問、高級政務部長王志豪共同出席“善愛善濟”感恩晚宴
▲新加坡貿工部兼國家發展部高級政務部長許寶琨醫生,丹戎巴葛集選區國會議員楊益財以及鳳山單選區國會議員陳慧玲共同出席善濟積善慈善晚宴
2016 年12 月17 日,在“善愛善濟”感恩晚宴上, 新加坡教育部長黃志明在致辭中分享說:“善濟醫 社百余年來不分種族、宗教、國籍,一視同仁,爲社會大衆提供免費的中醫診斷治療,造福了不少人民,估計已經達到百萬人次。太棒了!這些都是由卓順發領導的。從 2008 年開始,善濟大力發展向居民提供低價中醫服務。我們剛才看到的,善濟已經有了 12 間診所,即將擴展到 15 間,包括榜鵝北的一間。我聽說,目前善濟每天平均服務超過 1000 人次。真的是幫助到了許許多多人,帶來了重大的改變。看到這些,我十分感動。”
2017 年 5 月 14 日,新加坡總理、宏茂橋集選區國會議員兼基層組織顧問李顯龍擔任主賓,爲“善濟溫馨五月感恩母親節”主持了開展儀式。同時出席送花儀式的還有:貿工部兼國家發展部高級政務部長許寶琨醫生,盛港西單選區國會議員、交通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藍彬明醫生,宏茂橋集選區議員殷丹博士、顔添寶先生、傑樂先生、洪鼎基先生及後港基層組織顧問李宏壯 BBM 和社區領袖等。出席的嘉賓有:梁苑集團主席梁佳吉 PBM、南安會館主席陳奕福PBM、卓順發以及董事同仁。
▲2017 年 5 月 14 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擔任主賓,爲“善濟溫馨五月感恩母親節”主持開展儀式
▲2017 年 7 月 8 日,“善濟愛心之夜”活動現場,主賓爲善濟醫社贊助人、新加坡總統哈莉瑪女士
李顯龍在面簿(Facebook)上發貼文,祝願天下母親和准媽媽“母親節快樂”。他寫道:“今天上午, 我與宏茂橋市政理事會議員和義工們一起向盛港南社區的母親和居民分發一萬朵粉紅色康乃馨,很開心看到很多母親和他們的家人享受他們溫馨美好的星期天。感謝善濟醫社奉獻的愛心花朵。善濟醫社是一個社會公益慈善機構,一百多年來, 不分種族、宗教、國籍,一視同仁爲社會大衆提供免費的中醫看診服務。我也感謝宏茂橋集選區和盛港西公民咨詢委員會支持這個偉大的母愛項目,你們今天給很多人帶來了歡笑”。
善濟醫社贊助人、現任新加坡總統哈莉瑪女士在 2017 年 7 月 8 日出席《善濟愛心之夜》致辭時贊揚,善濟醫社 116 年來爲社區服務,不分階層、種族、宗教,一視同仁爲社會大衆提供中醫理療服務。
在《放下》電視專訪節目中, 哈莉瑪總統表揚卓順發是個“傑出優秀的人”:“他充滿熱枕和活力,具有過人的精力和恻隱之心。”
哈莉瑪總統說:“我們剛剛談到要在馬西嶺區設立一個分社,他就在一年內把馬西嶺的分社設立起來,他是一個很有熱情,非常投入和具有奉獻精神的人,現在已經很難找到具有這種素質的人了。”
▲卓順發陪同新加坡財政部長王瑞傑參觀善濟醫社摩綿——經禧分社
▲新加坡教育部部長王乙康到訪善濟甘巴士分社
他說:“我希望他能夠繼續爲善濟做出貢獻,爲這個社區做出最棒的工作。他不僅僅是籌募善款而已,他會親臨分社,確保裝修工程進行順利,卓順發絕對是一個盡職盡責,具有同情心和奉獻精神的領導者。”
2017 年 7 月 28 日,在新加坡“易缇秀愛心慈善晚宴”上,新加坡人力部長林瑞生致辭說:“對任何一個組織,如果在十年內,把這個受益的人數從每年幾千人,增加到每年幾十萬人,這個是不可能的。因爲在正常人的意識裏,這簡直是天方夜譚。但是在新加坡有一個組織,它終于做到了,它就是善濟醫社。爲什麽別人做不到,而善濟就做得到呢? 我相信,這是因爲善濟的精神和理念:提倡健康生活,幸福生活的宗旨。提高與增進中醫藥的發展, 參與新加坡慈善救濟工作的使命。寬容、大愛、慈悲、感恩、祝福的價值觀。善與國同在,濟與民同心的信念,以及推動慈善事業致力于服務社會的奉獻精神。所以別人做不到的,善濟做到了,而且做得更好。”
“2018 年 3 月 31 日,王乙康部長特別郵寄一份感謝信予我,感謝我用心照顧社區居民以及爲社會的付出。感恩王部長對我工作的認可和鼓勵。” 卓順發說。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出席善濟醫社後港分社開幕儀式,卓順發向李顯龍彙報醫社的服務、方向與發展, 李顯龍給予很好的評價
展望未來
做慈善需要理論基礎,系統管理,發展方略等專業知識。它是一項長久社會事業。尤其是慈善領袖,需要高度的智慧和高瞻遠矚的洞見。
卓順發希望能設立慈善交流中心,開設慈善公益事業課程,與大家分享慈善公益事業的心得與經驗。設立專門從事公益慈善研究,人才培養,公益慈善的管理體制和法制建設等。同時舉辦分享會, 結交不同層面的善心人士、大家有穩定的經濟基礎、慈善的心態,讓來自不同領域的朋友有交流分享慈善事業、服務社會的機會。
他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們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系的老人。社會上的年長者也曾經爲他們的家庭、爲社會努力過,付出過。我們不應該因爲他們年老了,放棄他們,我們應該負起責任,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尊重、關愛與認可。”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撫養教育自己的小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小孩。通過慈善平台讓他們學會做人的道理、尊師重教、孝順、尊重、分享、承擔等,讓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這項偉大、光明的慈善事業中。”
慈善是一種責任
在卓順發的帶領下,善濟積極參加各社區、團體、聯絡所等的慈善活動,宣揚健康意識,鼓勵保健活動,聘請專業的理發師到每個分社, 定期爲老人家剪頭發,分發愛心購物包、食物及日常用品禮包等等。
爲回饋社會,善濟的平台也積極爲促進種族和諧,社會安定而努力。社會文明、社會進步、社會安定,人人應該珍惜、人人應該愛護,彼此關愛,友好相處,共同創造繁榮、大愛、同理的新加坡。爲了讓更多的國人了解善濟醫社,在年輕人心中種下善的種子,同時也讓更多有需要幫助的國人能夠得到幫助,感受到社會的關愛。
“寬容、大愛、慈悲、感恩和祝福” 傳遞著善濟人對“善” 的堅守, 配合國家建設、創造和諧社會,積極推動“有國才有家,家和萬事興”、“善與國同在,濟與民同心”的是善濟人“濟” 的信念。
天地萬古,人生百年,在有限的生命裏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這是卓順發崇尚的生活真谛。
▲卓順發親切問候看診者
目前,卓順發依然還在擔任著善濟醫社主席、羅敏娜基金執行主席,他與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一起,做慈善、當義工、服務社區 , 影響和號召周圍的人,一起推動慈善事業,致力爲社會服務。他期望人人都能從小事做起,從幫助身邊人做起, 因小善而得大善,善必大焉。從頭腦睿智、鋒芒內斂的學者派企業家到將重心全部放于慈善事業的慈善家,卓順發通過超脫的修養與智慧把經曆譜寫成樂章,他心懷感恩,傾情付出,以內在的光亮,照亮了前行的慈善道路。
他說:慈善是一種真愛,它真誠、慈悲、感恩、光明、無價,是一種內涵、一種感動、一種學習、一種修身養性,充實生命的動力,體現生命的價值。
他說:慈善是用心、用心、再用心;慈善是慈悲、慈悲、再慈悲;心量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他說:吃喝玩樂是一天,感恩慈悲也是一天, 生命每天二十四小時,一天過一天。誰也無法知道還能夠過幾天,因爲無常隨身,好好珍惜每一天, 除了生活,感恩惜福,承擔付出,過著平凡又不平凡的一天。
他說:因爲生命無常、當下無常、未來無常,“感恩生命的賜予與存在”,我們無法決定生命的長度,那麽就決定它的寬度,讓它更有意義,在生活的過程中,每個瞬間、每個發生、每個經曆、每個瓶頸中改變和提升自己,讓生命從此與衆不同,爲世人造福。
最後,讓我們共同祝願卓順發能夠在慈善之路越走越遠,願他的光輝灑遍世界每個角落,溫暖每一個心靈。
文:節選自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獻禮《華商功勳40年40人》,中國經濟日報出版社出版,善濟醫社主席卓順發受邀采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