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已經快8年了,從22到29歲,在這裏讀書畢業,交女友結婚。對新加坡頗多感慨。在離開新加坡之前,打算分享給和我現在狀態一樣的人,也想分享給想要來新加坡的人。
總的來說,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在新加坡待了近8年,因爲新加坡毫無理由的reject我們的pr申請,最後選擇了加拿大。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22歲以前沒有長時間離開過家。18歲上大學以前很少接觸到全國各地的朋友。小初高上的算是本地相對還不錯的學校,成績呢也就是中上等吧。
考大學上了一個離家裏不太遠的普通211院校,讓我認識了很多全國各地來的朋友。這也算是我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睜眼看世界”吧。
大學生活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無悔”。我認識到了幾個一輩子的朋友,大家一起吃吃喝喝、一起逃課、一起努力學習、一起暢想未來,現在想起來還是回味無窮。
怎麽說大學才是我真正第一次開眼看世界呢?在大學裏,我真正看到了很多不同:地域的不同,生活習慣的不同,能力的不同等等。
在過去,自己接觸的大多都是北京小孩。雖然不能一概而論,但是總體來說大多都是性格自我但熱心,表現形式就是刀子嘴豆腐心沒心眼兒,能力就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當”但絕對夠用。
當進入大學時,我見到了很多全國各地朋友,他們有的出類拔萃,有的則是完全lost,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麽。我很幸運,結識的那三兩個摯友都是那種不卑不亢、“臭味相投”的。
說說我大學最要好的四個朋友吧,兩個家庭貧困但絕不是憤世嫉俗男,他們願意接受新生事物也願意分享成果。一個煤礦小土豪但絕不是炫富的那種,她願意在別人困難的時候拉一把不管是學習還是經濟上的。一個學科小霸王爲了成績可以各種刷低底線,但對我們幾個真正的朋友可以做到毫無保留。
現在想起來我們幾個雖然在全球各地但還都能到保持經常聯系,擁有的應該就是:學會包容別人的與衆不同,也願意去考慮接受和適當的改變。還有就是我們三觀相符—不管在哪裏生活,都要好好的。不管大家在哪裏,誰有困難都要拉一把。不管在哪裏,都希望他們好。
當然,微信也很重要。話題看似扯得有點遠,但我覺得確實是那段經曆對我後來出國以至于現在選擇加拿大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沒有他們我可能就不是現在的我了。
接下來,就來到了2010年—22歲的我來到了新加坡讀碩士。來新加坡的原因很簡單,碩士一年時間短又是名校。而且學費相對低廉還可以貸款。國家安全父母放心。最重要的一點,畢業之後可以在這裏工作。這樣畢業以後的收入足夠我生活而且償還貸款並且經濟獨立。
我的學習生涯沒什麽意外,一年順利畢業了。這一年算是休養生息也算是一次蛻變。出國生活的那一年,讓我的生活有了比較和選擇。這裏就要說說祖國和新加坡的比較了,那也是我第一次開始考慮人生到底如何選擇。
下面要寫的新加坡中國對比不完全是我22歲時的感受,裏面包含了我生活在新加坡到現在已經有7年多的所見所想:
先說說我對大天朝總體感受吧。祖國發展蓬勃,這點毋庸置疑。大多數人(至少我身邊的人是)都是那種幹勁十足、我是祖國一顆螺絲釘的感覺。
感覺發展的大潮推著每個人往前走,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也不管這個節奏適合還是不適合你。可以這麽說,我黨不亂,祖國必將再創輝煌。這是宏觀不容易改變的。但是幾件小事讓我覺得我不會回去了。
01社區建設的人性化
我覺得不管一個國家發展到什麽時候,衣食住行用才是我們的根本。感覺北京在一天天努力的去改變也在越來越好中變化。比如網絡支付、比如社區服務。但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新加坡的社區建設不是祖國一兩天能夠趕上的。
新加坡的組屋制度、社區文化活動、聯絡中心以及道路規劃等等。打個最簡單的例子,新加坡基本上天天下雨,但我基本可以保證85%的全島出行不需要帶傘。這些看似簡單的東西我覺得北京至少要用幾十年才能夠趕上。但幾十年以後,我們多大了呢?
02工作節奏
這個因人而異。我覺得如果是一個要在有生之年闖出一番事業的人,天朝一定是不能錯過的一個地方。可我並不是。或許我過去是,但在新加坡待久了之後,我覺得自己就是喜歡過小日子的人。上班幹好該幹的事情,下班就和家人一起。可以放我該放的年假,身體不舒服可以休息一天,僅此而已。
03生活節奏
我始終覺得工作是爲了生活,生活不是爲了工作。我在新加坡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我可以看到國內的競爭讓我很難找到這個平衡,至少我能力欠佳,沒有這個自信。有句話說的好,生活就像被強奸一樣,如果你無力反抗就盡情享受吧。而現在我有個主宰生活的機會而不是被生活了,那我爲什麽選擇不呢?
以上算是幾點我爲什麽選擇不在國內了,但可能會有人問,新加坡這麽好,那你爲什麽要離開而去加拿大呢?簡而言之,我已娶妻,年齡已近30,我在新加坡的生活狀態以及將近5年的堅持讓我已經覺得力不從心,所以選擇了“逃避”。
來新加坡7年半,讀書一年上班六年,有很多不舍。但真的是有舍才有得。在新加坡的這些年,讓我舍棄真的是很難。我在這裏拿到學位,找到第一份工作,認識第一個女朋友並且結婚,很多美好的東西。
但現實讓我放棄了新加坡。原因就是申請了5次綠卡,無一例外3個月悲劇,而且更悲催的是,新加坡移民局從來不公開拒你的原因,讓你找不到審核標准。有的人說薪水有關,有的人說待得年頭有關,有的人說跟你是不是獨生子女有關!
但不管哪個理由,在無數個反例面前都站不住腳。whatever,現在已經不重要。我想說的是我並不因此而討厭這裏,只因生活軌迹改變去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生活而離開。
對想來新加坡的朋友我的建議就是,如果你只是來讀書之後又有其他打算比如離開新加坡去其他國家或者回國,這裏很好。學費低廉、可以貸款、社會安全穩定、學校的世界名譽也不錯。
如果你打算短期賺錢也是不錯的選擇,尤其對沒有工作經驗的人,新加坡的起薪不低而且稅低。如果你是想移民定居,那你就要有強大的內心去接受一次次的無理由悲劇。
如果你想得到新加坡的福利待遇,請拿到pr後果斷轉公民。新加坡保證對公民的優厚福利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建立在最大限度的榨取外國人,這裏講的外國人包括工簽和pr。
▲新加坡不同種類的工作簽證
我可能去過的國家不算多,但也不算少。在新加坡,工簽被分成了三六九等,即使大家的繳稅標准都一樣,但是你所能享受到待遇卻截然不同。
爲什麽看病收費大不相同?爲什麽上學收費截然不同?爲什麽之後pr公民才有cpf不是每個納稅人都有?爲什麽月薪>6000新幣才能給小孩子申請准證?
我能理解政府給公民一些優厚待遇,但是似乎這個gap太大了,而且身邊的很多local似乎並不買賬……我覺得有個朋友說得挺形象的,新加坡似乎正在這種“裏外不是人”的狀態下慢性自殺。
這是政府的政策和考量,我們無力反抗,何況還是一個歪果仁?于是我們在申請pr第五次失敗後決定放棄新加坡。
去年4月去加拿大旅遊,覺得國家還不錯就想申請技術移民試試,反正是打分形式,分數夠資料真實就給你,不夠你就按照上面的加分項目繼續努力。我們覺得還算公平。結果很快,從被邀請到最後獲批,不到4個月。
最後,就想說說我們爲什麽選擇了加拿大,也給糾結于新加坡和國內之間的朋友一個新的想法。總體來說,我們的選擇是被動的。因爲拿不到新加坡pr在這裏裹足不前,而國內回不去的原因前面已經分析。
思來想去適合我們的地方只有剩下的傳統移民大國:新西蘭、澳洲、加拿大、美國。從地理位置來看,新西蘭和澳洲過于”仙兒”了。而且我在新加坡有support新西蘭和澳洲的業務,明顯感覺國家發展受地域限制,並且國家內部自我消化能力內需不足,有錢養老亦可,感覺年紀輕輕未來渺茫。
這樣就剩下加拿大美國了。我個人覺得美國的精英很多,而且節奏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快的,而且移民政策也是不明朗,需要等很多年。對于而立之年的我來說,剩下的只要加拿大了。
而且加拿大的定位也適合本人。一個不那麽仙兒也不那麽節奏快的地方。國家大發展有空間,南面倚靠美國和南美國家,這樣就有發展的可能。至少生存不成問題。
可能我過于樂觀吧,但我覺得找到一個生存的工作,不是問題。這對于我這種知足常樂的就夠了!就這樣,在新加坡緊縮的政策下,我們決定選擇了加拿大。
(文:小熊貓 感謝作者投稿分享。本文不代表新加坡眼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