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已經超過50年的“國二招”賓館立志要做百年老店,在12月24日這個碎玉飄斜的冬日清晨,中新社主辦的“新時代·新使命·国是论坛2019年會”正在此間舉行。
微軟中國首席技術官(CTO)韋青,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他的演講題目《技術創新與高質量發展》,觀點直接鮮明:落地是技術的終極使命。可他講起來,卻像一場哲學講座,把現場聽衆引入了一場思想的盛宴中。
認清我們即將面臨的時代
“我們真的知道我們即將面臨的是一個什麽樣的時代嗎?”韋青不同凡響的發問,讓現場和在線所有看直播的觀衆都陷入思考。
韋青給出了自己的兩個判斷:第一,中國在過去幾百年裏頭一次,有了必要的前提要素,能夠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引領世界發展的潮流;第二,如果中國不能産生自己的話語權和理論體系,而是一味地從別人那裏援引一些理論、經驗、知識,可以讓我們走到今天,但是必定無法讓我們到達明天!中國需要有自己的理論,這種理論建立是在對現狀和未來正確認知的基礎上。
韋青認爲,中國有自己獨特的優勢,但首先要識別這種優勢,其次還要把它提升到理論高度,否則別人就無法理解你爲什麽這麽先進。他進一步指出,技術不是抽象化的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其實技術早就強勢進入了每一個人的生活。他擺了擺手中的錄音筆,“不管中文、英文講話,只要有它,馬上能夠變成文字,准確率在95%以上。”
韋青聲明,要想理解技術對人類的影響,在科技行業有個專業詞彙叫範式轉移。如果思維方式不變的話,一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對世界本源的認知就不會演進,思維方式的僵化讓人們根本無法理解現實世界,在無形中就被抛棄了。
這個時代最危險的,其實不是趕不上時代,而是連趕什麽都不知道。這裏相關性就顯得特別重要,如果一個人的工作和這個世界已經不相關了,那他努力了一輩子,等于都在做無用功。
數字化、智能化是下一輪生産力革命的核心力量
韋青說,當前制造業就處于一個沒有標准答案的時代。從技術角度來看,真正變革的帷幕遠沒有拉開,才剛剛掀起了一個角,主角還沒出來呢,互聯網、人工智能、物聯網只不過是即將到來的智能時代的一個前奏罷了。
技術的變革會帶來社會的變革,但韋青提出了另外一個觀點:我們面臨的,到底是工業革命,還是文藝複興?要創新,還是要回歸?拿印刷術來舉例,印刷術真正改變了過去幾百年,從文藝複興到宗教革命,再到啓蒙運動和資本主義萌芽,直到工業革命和現代化社會,印刷術是一個巨大的加速器,也是一個催化劑。
韋青說,從技術角度來看,數字化、智能化將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極大原動力。這裏面有經濟學的原因,有社會學的原因,可以參考比對第一次文藝複興後印刷術對社會造成的巨大影響:信息的無處不在和知識的自由分享。
數字化是一種思維範式,比如微軟作爲一家外資公司,中國員工在跟美國和歐洲的同事談的時候,就需要掌握全球話語權和話語體系方式,否則就會吃虧,公司如此,國家更是如此。
在無人區爲世界指引方向
韋青認爲世界上有兩類人:實踐者和空想家。對于實踐者來說,當所有的範式全部變革後,事實上已經沒有標准答案可尋了。中國人特別善于在有答案的時候,依靠答案實現飛速增長。但現在,國人要逐漸改變固有思維定式,開始習慣進入無人區。
任正非一直說華爲進入無人區了,其實微軟也是,相信越來越多的公司和國家已經認識到這一點,無人區需要空想家。
中國在思維方式上有自己的優勢,具有極強的抽象能力,再加上數字化的方式來理解這個世界,用清晰邏輯來闡述自己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韋青指出,中國實踐所産生的新方法和新思想,將重新定義人與機器的關系,將社會治理由粗顆粒推進到細顆粒狀,專業化、系統化、流程化推動“雲—物—大—智”(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建設,最終實現人才、數據、行業、生態和算法的全面協調永續發展,在無人區爲世界指引方向。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