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在外最關心的就是住的地方,今天就分享一下,在新加坡怎麽租房、買房。
租房
組屋(HDB)
新加坡的“組屋”,全稱爲組合房屋。由新加坡建屋發展局(HDB)不以盈利爲目的承擔建築的樓房,爲大部分新加坡人(80%)的住所。
組屋一般分爲三房式、四房式和五房式。三房式指一廳兩房,使用面積約 60 平方米;四房式是一廳三房,使用面積約 90 平方米;五房式是兩廳三房,使用面積大致在 110 平方米。
組屋的區分都是按照地區名+數字,例如:PasirRis Block 186(巴西立大牌 186)、YishunBlock 210(義順大牌 210)等。
屋內客廳、廚房、衛生間都是公用設施,一般會配備冰箱、洗衣機、空調或者風扇。
租房費用(一般情況下):
新型組屋(近10年內建成的)相對條件會好很多 (平均價格S$1000-1200/間) 單人單間:500-1000新幣 二人間:350-550新幣/人 四人間:270-350新幣/人
小貼士 1、新加坡政府規定租住的房子必須要能在建屋局上注冊。正常情況下,注冊要求至少住 6 個月。如果不能注冊,就是不合法的房屋。
2、如果退租,一定要提前一月聲明,以防押金不退。
3、仔細看合同,仔細看合同,仔細看合同。
私人公寓(Condo)
公寓,常見兩房式或三房式,相當于中國的高檔成熟社區,內有免費遊泳池、健身房、BBQ等公共設施,住宿環境相對較好,價格也相對高一些;大部分的condo房間都有主人房與非主人房之分,主人房有自己獨立的洗手間和相對寬敞的臥室,當然價格也比非主人房高200-300新幣/月(非主人房平均價格 S$1,000-1,500/間/月)
排屋(Terrace)
獨門不獨棟的聯排別墅,此類出租房源相對較少,住宿環境、價格與房子位置、條件有相當大的關系。
獨棟別墅(Landed Property)
少見于房間出租。
租房信息來源
如果英語不是太差,不推薦獅城BBS或者微博租房,如果你有認識的新加坡房産中介自然是最佳選擇
Property Guru
新加坡本地發布平台,房源多。使用下來感覺Property Guru信息發布是最多的,信息篩選條件多,容易搜索到希望的房源。多爲中介發布,有中介費。
Nestia
新加坡本地發布平台,功能強。Nestia上的房源也比較多,但感覺不如Property Guru。不過Nestia可以以某一建築(公司地址)爲中心從遠及近的搜索房源。找步行距離的房源就很合適了。另外自帶的導航也不錯。所以我是Property Guru和Nestia結合使用。
99.co
新加坡本地發布平台,平台新。和上面兩個相比算是一個比較新的平台,數據沒有Property Guru,但是針對房屋本身的介紹更加詳細,房源信息相對真實。
買房
無論在中國還是新加坡買房前後都記得關注下政策上的變化
① 面積
說到面積,首先讓中國買家摸不著頭腦的,就是面積單位的換算。中國買家習慣用平方米(也稱平方公尺)計算面積,來新加坡選購房子時聽到的都是平方英尺,往往腦子得轉一圈才知道個大概。1平方米約等于10.8平方英尺。100平方米就是1080平方英尺。
除了計算單位不同,“面積”一詞在兩地公寓市場上的定義也不一樣。在中國,面積指的是建築面積;新加坡算的是實用面積。建築面積的算法比較繁瑣。簡單來講,是根據各套房屋的套內建築面積,求得各套房屋分攤所得的共有建築分攤面積,比如門口的面積、樓梯等,都按比例算進每一個單位的建築面積。
所以,同一個公寓單位,其建築面積一定會大于實用面積,通常後者比前者少20%左右。在中國買一個“100平方米”的單位,和在新加坡買一個“1080平方英尺”(相當于100平方米)相比,後者明顯感覺寬敞一點,就是這個道理。
② 地契
中國的房産地契通常是70年左右,而新加坡的則有99年、999年和永久地契之分。新加坡的房産因爲地契年限長,頗受外籍人士青睐。其中,永久地契的房産一般要比99年地契的貴20%。盡管如此,永久地契一直很搶手,也深受中國買家歡迎,因爲買家看准這塊市場的保值與增值。
這其中很大程度上因爲新加坡的地皮比較少,想要建新樓必須拆掉現有的建築。不像中國地皮比較多,還有可開發的地段。新加坡永久地契的地段價值比較高,所以如果進行集體出售、或是被政府征用的話,永久地契房地産的房主會可得到較高的補償。
物以稀爲貴,永久地契房産越是少見,也就越炙手可熱。此外,永久地契對中國買家還有另一大吸引力,那就是永久地契滿足了“總覺得要給後代留下點什麽”的傳統華人心願。所以說,新加坡房産能如此吸引外國買家,與地契久脫不了關系。
③ 貸款
在新加坡首次購房的買家,可向金融機構貸款的房貸比率頂限爲80%,外籍人士一般則最高70%。在中國,外國人一般不能向本土中國銀行貸款,只能通過外資銀行或中國銀行境外支行。
原本新加坡和中國在房貸比率頂限方面有很大差別。不過兩國都不斷調整房貸比率頂限,因此兩國的房貸比率頂限差別已縮小。
④ 稅收
在新加坡,如果在一定期限裏賣掉公寓,賣家需要上繳印花稅。在2011年1月14日過後買房的購屋者,只要在四年內賣房屋都需要支付賣方印花稅,第一、二、三和四年賣掉房産的稅率分別是16%、12%、8%和4%。此後就不必上繳賣家印花稅。
在中國,除了印花稅外,還需要上繳增值稅。爲了給中國房地産市場降溫,中國政府在2013年實施20%的房地産買賣增值稅。所謂增值稅,就是對賣家賣房所得的利潤征收的稅。譬如,150萬人民幣買的房子在幾年後以200萬人民幣賣掉,賣家所賺得的50萬就將需要以一定的比率交稅。
⑤ 車位
在中國購買中高檔住宅,需要另外購買車位。而在新加坡,買家不需要另付車位費,發展商一般會爲每個新單位贈送一個車位。可不能小瞧這個車位費。近年來,車位費在中國節節攀升,動辄十幾、二十萬人民幣,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新加坡私人公寓不收車位費,而是將停車場的修建和維護等費用,包括在每月的項目管理費之中。管理費除了車庫,還包括遊泳池、健身房等設施,每月一般是幾百元新元。如果每月的管理費是300元新元(約1400元人民幣),一年就是1萬7000元人民幣,15年剛好是25萬5000元人民幣。總體來講,這要比中國的車位“劃算”得多。
(本文由網友王奧供稿)